歌曲 《摇篮曲》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 《摇篮曲》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6-24 16:56:08

文档简介

歌曲 《摇篮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能用柔和、甜美、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为了使学生易于体验,分辨附点四分音附歌曲的节拍的特点,需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分析】
《摇篮曲》由舒伯特作曲,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宁静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2·2”,体现了“摇”的感觉,加上接下来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和慈母的柔情。
3重点难点
听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材料、图片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2、表演《春晓》律动走进教室。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跟着老师双手叉腰,听着音乐,轻轻踏步。学生跟随教师律动走进教室。
3、老师:“同学们喜欢这弯弯的月亮,闪烁的小星吗?请同学们拿上金星走上讲台,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布置一个美丽的夜空!”
在《摇篮曲》的音乐背景下,师生一起在黑板上贴月亮和星星,创设夜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配画朗读: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远处传来了蟋蟀和青蛙的叫声,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猜猜这首歌是唱给谁的?
老师范唱歌曲《摇篮曲》,请学生回答问题:
(1)是谁在这静静的夜晚给小宝宝唱歌呢?
(2)小宝宝听完妈妈的歌怎样?
3、揭示课题:
教师:“这是妈妈哄小宝宝入睡时唱的歌,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妈妈的歌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三、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
设计意向: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采用多种方式聆听歌曲,一起在妈妈的歌声中找魔力,并从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
1、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1)教师改变速度和力度来范唱歌曲。
(2)大家听听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在速度、情绪、声音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唱小宝宝听了能睡着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摇篮曲呢?
总结:慢速和轻柔是摇篮曲的主要特点,也是妈妈歌声中的重要魔力。
(3)教师:妈妈的歌声还有很大的魔力,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找一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老师将孩子们的感受都一一写在黑板上。
(4)教师评价:你们真了不起,听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魔力,真棒!
设计意图:对比聆听、轻松体验妈妈歌声的特点——慢速和轻柔……
2、“摇摇蓝”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摇篮曲的轻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1)教师:现在,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拉起手,这就是小宝宝的摇篮,让我们和着音乐节拍,慢慢地、轻轻地摇动摇篮,摇的同时,请大家轻轻地闭上小嘴巴,用“嗯”来为宝宝哼唱摇篮曲……
(2)教师:准备好,要开始了,我们比比,哪组的摇篮摇得最舒服!
教师评价:摇篮真舒服呀,尤其是XX组的同学,他们就像你妈妈一样,动作是那样轻柔!老师也好想变成宝宝躺进你们的摇篮里。
设计意图:用肢体体验,感受摇篮的摇荡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节奏,同时也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3、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感悟妈妈歌声的平衡、连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教师:摇篮,摇来摇去,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弯弯的月亮,小船……
教师:大学的想象力真丰富。
(2)教师:小船摇啊摇,小宝宝睡觉了,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他要去神奇的童话王国,于是梦中的仙女姐姐出现了,她伸手一指把摇篮变成了小船,又用手一挥把妈妈的歌声变成了小船,又用手一挥把妈妈的歌声变成了航行线路线!可是,该怎么走呢?图中有三条路线(旋律性),哪一条是妈妈歌声变的呢?请大家来猜一猜,帮忙选一选吧。
学生选择并说出原因:第一条线波浪太大了,会翻船的……
教师总结:第一条线起伏太大,不平衡;第二条线断开了,不连贯;第三条线最合适,既平稳又连贯。妈妈歌声中的魔力还有:平稳、连贯。
四、总结体会,学唱歌词
1、动动,读读
教师:妈妈可真了不起,用歌声哄睡了可爱的小宝宝,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双手握拳在胸前模仿妈妈轻轻摇摇篮的动作(一小节一个来回,即两拍推,两拍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像妈妈轻轻摇着宝宝入睡一样。
2、听听,唱唱
(1)教师:读歌词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学唱妈妈的歌了,别着急,现在老师就把这首歌教给大家,检验一下你们唱得是不是正确。
(2)教师范唱,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演唱第二段时,做摇摇篮的动作。
(3)学生跟着钢琴,教师一句一句地学唱。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抱稳小宝宝,轻轻地拍,声音轻、甜、柔)。
妈 妈的 双手,轻轻 摇着你(使小船一样,声音平稳、连贯)。
摇篮摇你(轻轻摇起,声音要保持,不要掉下来)。
快快安睡(像荡秋千一样,声音上扬,并轻轻落下,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的柔情)。
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夜深了,小宝宝也要睡着了,请把我们的歌声慢慢收回来)。
教师:演唱时感到困难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
学生:敢
教师:附点四分音符和倚音是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我们一起和它亲亲,碰碰头。
让学生反复地模仿教师的范唱,先从慢速演唱再到快速演唱,“快快安睡”第一个“快”声音上扬,像荡秋千荡上去,第二个“快”轻轻下来。
教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歌曲的第二、第四乐句旋律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呀!我们完整地跟琴唱一遍,并谈谈歌中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4)个人展示,教师及时处理演唱中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分别起来演唱歌曲,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请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教师做点评。
设计意图:以逐句学唱,个人展示唱等多种方式学唱歌词,避免学唱的过程枯燥、单一。
4、表演唱(模仿妈妈活动,感受歌声的甜美)
(1)教师:我们小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哄我们入睡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娃娃,谁能上来模仿一下呀?
学生:妈妈抱着我,摇着我睡觉;妈妈抱着我,拍着我睡觉。
(2)教师: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妈妈,哄自己的宝宝睡觉吧!老师有个好主意,让我们把书卷成一个“小宝宝”,抱在怀里,模仿妈妈的样子,慢慢地、轻轻地、甜甜地来为可爱的小宝宝唱着摇篮曲吧!
设计意图:回忆,模仿妈妈哄宝宝唱摇篮曲的情境,将具体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歌曲表演唱中直观形象地启发学生从模仿中表现妈妈歌声中的魔力。
五、情感升华,声情并茂。
以《摇篮曲》的音乐背景,展示一组妈妈关心孩子成长的系列成长图片集。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可能已经不记得妈妈把你们搂在怀里,哼着摇篮曲,轻轻地拍着你们入睡的情景,妈妈的恩情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要懂得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延伸的情感教学,渗透人文主题——母爱,从妈妈照顾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让孩子们在感动和幸福的氛围中体会到妈妈歌声的最大特点)充满爱。
六、结束部分祝福妈妈
教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了,最后让我们在妈妈的摇篮中,轻轻地走出教室,把妈妈歌声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永远铭记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课件16张PPT。摇篮曲摇篮曲 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像
一只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星星一闪一
闪眨着眼,远处传来了蟋蟀和青蛙的叫声,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摇篮曲 妈妈哄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
后来形成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摇篮曲》舒伯特 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摇篮曲

速度:稍慢;
力度:轻柔、舒缓;
情绪:优美、抒情;
聆听摇篮曲 感受意境 说说特点 摇篮曲
睡吧 ,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蓝摇你,快快安睡,
夜已安静, 被里多温暖。前倚音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贝多芬 母爱是时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谢谢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