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ρ水 gh1=1.0× ③非平衡力 (3)75% 不能
103kg/m3×10N/kg×3×10-2m=300Pa,木 20.(1)货物的重力为G=mg=80kg×10N/kg=
F浮 800N.
块 漂 浮 时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V'排= =
ρ水 g (2)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
1.5N
=1.5×10-4 m3= 1
1.0×103kg/m3×10N/kg (n G+G动
)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nF-G
150cm3,
则计时周期结束时水的体积V水 = =3×300N-800N=100N.
700cm2×48cm-150cm3=33450cm3,
容器内 (3)拉力做的总功为W 总=Fs=Fnh=300N×
水的质量 m水=ρ水 V水=1g/cm3×33450cm3 W 总
3×2m=1800J,拉力做功的功率 P= =
=33450g=33.45kg. t
1800J
暑期学情测评(二) 10s =180W.
(4)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800N×1.C 2.A 3.D 4.B 5.D 6.C 7.BC
W
8.BC 9.8 不变 10.低 9.52×104 11.前方 有2m=1600J,滑 轮 组 的 机 械 效 率η=W ×总
燃 气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12.动 不 变
1600J
13.方向 弹簧测力计 14.扩散 做无规则运动 100%= ×100%≈1800J 88.9%.
温度 21.(1)运动状态 谷物
(2)收割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F压=G总
=(m 3收割机+m小麦)g=(2.7×10 kg+300kg)
×10N/kg=3×104N,此时收割机对地面的压15. 16.
F 4压 3×10 N 强p=S =
2 =2×10
4Pa,此时收割机
1.5m
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
17.(1)0.5 (2)1.8 (3)B A 18.(1)匀速 (3)推进力做功的功率P=F v=3×104推 N×
二力平衡 (2)甲、丙 压力 (3)A,B 两个面对调 2m/s=6×104 W,收割机收满粮仓推进力做功
A 的功率为6×104 W.
19.(1)不需要 惯性 (2)①A ②速度 不能
8
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对手哈 50km/h时,所受阻力为4000N,由于汽车匀速
气,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会变热,属 行驶,汽车的牵引力为F=f=4000N,牵引力做
于能量的转移. 12.(1)热传递 (2)B (3)不与 功为W=Fs=4000N×2.5×104m=1×108J.
不同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 =mq=
第三节 物质的比热容 5kg×4×107J/kg=2×108J.
8
1.C 2.D 3.A 4.A 5.C 6.A 7.C () W 有用内燃机的效率为 1×10J3 η= W =
×
总 2×108J
8.D 9.D 10.C 11.热传递 焦耳 温度的变
化 12.比热容 1.68×10513.相 同 铝球多
100%=50%.
14.300 0.168×103J/(kg·℃) 15.100 2∶1 第四部分 新知测效
16.增大 比热容 17.夜晚海水温度高于陆地温
度. 18.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 暑期学情测评(一)
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对冻鸡腿放出的热
, 1.C 2.D 3.C 4.D 5.B 6.C 7.A 8.B量多 所以冻鸡腿在自来水中比在空气中解冻快.
() 9.D 10.ABC 11.
形状 大小 12.连通 ②
19.1 天平 秒表 加热时间的长短 没有控制
() 13.
热传递 70 14.1.4×109 1.4×105 减小
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 2 B 20.(1)39 (2)乙
8
增大
甲 (3)3∶2 (4)使甲、
15.1.7×10 16.80%
乙两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
17.如图所示:
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1.(1)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 m(t0-t)=4.2×
103J/(kg·℃)×0.1kg×(90℃-40℃)=
2.1×104J.
(2)凉牛奶置于放在室内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
杯中加热时,有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热水放 18.如图所示:
出的热量大于牛奶吸收的热量.
第四节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B 2.A 3.D 4.B 5.C 6.C 7.C
8.D 9.C 10.B 11.C 12.D 13.内 排气
19.(1)3.2 (2)变大 变小 (3)①② 20.(1)
E
30 1.38×106 比热容 增大 热传递 5× E 35.0 (4)14 (5)15 (6)AB 段水平或拉力方向1
100% 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程度比汽油机更 为竖直方向 21.(1)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 热值 14.(1)做功 机械 压缩 20 (2) (2)间隙 (3)引力 拉伸
40 不变 15.机械能 做功 22.(1)初始状态下,木块漂浮,则木块受到的浮力
16.由题意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即获得的机械能相 F浮=G木=1.5N.
同,根据W=Q 可得 ()木块为长方体,高为 ,初始状态下水深η 动 η1Q1=η2Q2,即40%Q = 2 5cm1
,由 50%
3
50%Q2 Q =Vq可得q V = q V , 为3cm,可知V排=5V木①
;由木块漂浮可知
动 汽油 1 40% 汽油 2
50% F浮=G木,则有ρ水V排g=ρ木V木g②;由①②式 解得汽车的油耗最少为V1=40%×3.3L
/100
可得 木 块 的 密 度 3 3ρ木 = 5ρ水 = ×1.0× km=4.125L/100km. 5
103s kg/m
3=0.6×103kg/m3.
17.(1)由v= 得t s=vt=50km
/h×0.5h= (3)计时周期结束时,容器内水深h=50cm-
25km=2.5×104 m,由图像可知,汽车速度为 (5cm-3cm)=48cm,木块底部距水面3cm,
7
暑期学情测评(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风吹树摇,风停树静”的事实说明力是 ( )
A.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维持物体运动不变的原因
C.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保持物体静止不动的原因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多
B.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多,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C.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比水用时短,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D.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3.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自下而上吹向两球中间时,
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两球相互靠拢说明两球受到力的作用
B.两球相互靠拢说明两球中间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由于水流与气流不同,所以两艘舰船可以并肩高速航行
D.由于“球吸”现象的存在,乘客候车时不得越过安全线
4.用手指将一枚图钉按进竖直放置的木板,如图所示.已知手对图钉帽的压力为F1,手对图钉帽
的压强为p1,图钉尖对木板的压力为F2,图钉尖对木板的压强为p2.已知手指与图钉帽的接
触面积是图钉与木板接触面积的160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F2 B.p1=p2
C.F2=1600F1 D.p2=1600p1
5.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被人
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在运动员加速下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有水和油.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从同一高度O 处静止释
放,下落到P 处,小球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则小球 ( )
96
A.在水中重力做功多 B.在油中重力做功多
C.在水中重力的功率大 D.在油中重力的功率大
7.甲、乙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为4∶11,要放出相同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甲、乙
两种燃料的质量之比为 ( )
A.11∶4 B.4∶11 C.1∶1 D.4∶7
8.体积相同的实心木块和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松手,木块上浮而石块下沉,静止时木块漂浮而石
块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浸没水中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B.二者静止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C.木块上浮是因为受浮力,石块下沉是因为未受浮力
D.木块从浸没到漂浮,受到的浮力始终大于石块受到的浮力
9.某人扛着水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 点是水桶的重心,O 点是肩膀对水桶施加竖直向上支持
力的作用点,B 点是手对水桶施加竖直方向力的作用点.此时水桶可抽象为一个杠杆,O 为支
点,为了保持这一杠杆平衡,下列图中手施加的力最小的是 ( )
A. B. C. D.
10.(多选)科技馆里有一种升降座椅,小明和小刚体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原理图.若小明重
600N,小刚用250N的拉力使小明在3s的时间内匀速上升0.5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做有用功为300J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换轻质动滑轮,机械效率降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1.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小雨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美味的饺子.如图所示,用
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越用力擀,面团就越快擀成面皮,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所示的容器是 器.塞子拔出后各液面高低不同,以下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
是 (填序号:①热气球在空中飘浮;②C919大客机在空中飞行;③中国空间站绕地球
飞行).
97
13.小清在家用天然气给质量为1kg、初温为30℃水加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慢慢
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吸收了3.36×105J的热
量,在这个过程水的温度升高了 ℃.
14.“爱达·魔都号”是中国首艘国产大型游轮,总吨位约为1.4×105t,在海上行驶时,受到的浮
力约为 N,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 m3;当游轮到达目的地,乘客上岸后,游轮
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 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
1×103kg/m3)
15.火盆是古代盛炭火等的盆子,可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火盆能盛木炭5kg,已知q木炭=3.4×
107J/kg,这些木炭完全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为 J.
16.近几年,为了改善老旧住宅楼的保温效果,某市开展了暖房子工程,图为施工现场使用的提
升建筑材料的装置.已知被提升的建筑材料重为2000N,每个滑轮重为500N,不计绳重及
摩擦,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匀速上升的建筑材料机械能 .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7.如图所示,是一名男生奔跑过程中左脚腾空、右脚着地的一瞬间,请画出此刻地面对他的支
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A 点是作用点).
18.轻质杠杆上挂了一个重物,O 为支点,为了使杠杆保持如图所示状态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
所施加最小的动力F1 的示意图,并作出F1 的力臂l1.
98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9题8分,第20题8分,共16分)
19.小伟设想利用升降台了解小球弹起高度的相关因素.如图所示,小伟从 M 点静止释放小球,
小球经升降台台面反弹后升至最高点N.
(1)若小球重2N,M 点距离升降台台面高度为0.8m,小球从 M 点运动至升降台台面用时
0.5s,接触瞬间速度为3m/s.则小球从 M 点到升降台台面的过程中,其重力做功的功
率为 W.
(2)小球从台面反弹至 N 点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 ,其动能 .(均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3)若要求小球仍从 M 点开始运动,下列做法可能使小球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高于 M 点的
是 (填序号).
①从 M 点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②从 M 点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③适当
升高台面位置,保持小球在M 点静止释放;④适当降低台面位置,保持小球在M 点静止释放.
20.小明有一件重约15N的工艺品,用细线悬挂两端点A,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他想
用平衡的知识,通过计算在A,B 连线上找出O 点的位置,以便用一根细线系在O 点将工艺
品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并计算出工艺品的重力.小明身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
计(0~10N)、一把刻度尺和若干细线,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甲 乙 丙 丁
(1)取下工艺品,用刻度尺测出工艺品长度LAB= cm,如图丙所示.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A 端,B 端用细线悬挂,平衡时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F1=8.0N.
(3)交换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位置,平衡时工艺品的位置也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
F2=6.0N.
(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工艺品的重力G= N.
(5)计算出O 点到端点A 间的距离LOA= cm.
(6)反思:要准确找出O 点的具体位置,除准确测量外,关键实验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99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共20分)
21.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
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 .
(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
(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
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
释固体很难被 (选填“拉伸”或“压缩”).
22.古代有一种计时器称为“漏刻”,其计时原理是通过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来度量时
间.图甲为我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汉时期的计时工具青铜漏壶.图乙为某同学设计的计时
工具箭壶模型,该模型由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长方体木块(不吸水)和标有刻度的箭尺构
成,箭尺重力忽略不计,其底部与木块相连,当向容器内均匀注水,可使箭尺和木块随水面匀
速竖直上升,从而计时.已知容器高为50cm,底面积为700cm2;木块重1.5N,高为5cm.初
始状态下,容器内有部分水,刚好使木块在浮力作用下与容器底部脱离接触,此时水深为
3cm;工作状态下,当木块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一个计时周期结束.g 取
10N/kg,ρ 3水=1.0×10kg/m3,不计容器底和容器壁的厚度.求:
甲 乙
(1)初始状态下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计时周期结束时木块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和容器内水的质量.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