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1、键的极性:2、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1)概念:由电负性决定(2)判断方法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ABm型)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单原子分子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化合物——极性分子单 质——非极性分子——稀有气体 非极性分子 ABm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物理模型法 将分子中的共价键看作作用力,不同的共价键看作不相等的作用力,运用物理上力的合成与分解,看中心原子受力是否平衡,如平衡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C=O键是极性键,但从分子总体而言CO2是直线型分子,两个C=O键是对称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整个分子没有极性,电荷分布均匀,是非极性分子180oF1F2F合=0104o30'F1F2F合≠0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是折线型构型,两个O-H键的极性不能抵消( F合≠0),∴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BF3:NH3:120o107o18' 三角锥型, 不对称,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F1F2F3F’平面三角形,对称,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109o28'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空间结构键角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A、都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B、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
C、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 非极性分子,也可能为极性分子。
D、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应有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共同来决定。
【问题探究】冰山融化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冰山融化过程中有没有破坏其中的化学键?那为什么冰山融化过程仍要吸收能量呢?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常见的为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的特点(1)广泛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作用力弱、是短程力(3)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原子相结合的相互作用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内、原子间分子之间较 强与化学键相比弱的多主要影响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理性质(如熔沸点)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的比较(1)范德华力大小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1-2数量级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4)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总结】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这表明在H2O分子之间除了存在van der Waals力外,
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氢键及其形成条件1.定义:分子之间的氢核与带部分负电荷的非金属原子相互吸引,这种静电作用称氢键
2.表示: X—H…Y (X、Y为N、O、F)HF3.氢键的形成条件:
(1)在X—H…Y表示的氢键中,H原子位于X、Y间
(2)X、Y所属元素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很小的原子半径,如N、O、F等。
4.键参数:键长指X和Y的距离
键能指X—H…Y分解为X—H 和Y所需要的能量5.特征:
具有方向性,
具有饱和性。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对性质的影响:
熔沸点:(1)分子间氢键:升高
(2)分子内氢键:降低
溶解度:一般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可使
溶解度升高,分子内则降低。熔沸点??? 用氢键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H2O的熔沸点为什么比硫化氢的高?
(2)液态氟化氢的分子式为何可写成(HF)n?
(3)为什么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
(4)为什么氨易液化?交流研讨练习:
1、下列分子中,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
A.NH3 B.HF
C.C2H5OH D. CH4
2.固体冰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A.离子键 B.极性键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3、假如水分子间没有氢键的结合,则水的沸点熔点( )
A.增大 B.降低
C. 不变 D.无法判断
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 、 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固体冰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
A.离子键 B.极性键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A 下列关于范德华力影响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范德华力是决定由分子构成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唯一因素
B.范德华力与物质的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C.范德华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D.范德华力仅是影响物质部分物理性质的一种因素D四、溶解性思考: 为什么蔗糖和氨易容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而萘和碘却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氢键可使溶解性增大)五、手性观察一下两组图片,有何特征?五、手性1、条件:Sp3杂化,连接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2、特点:
①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
②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
手性合成乳酸分子CH3CH(OH)COOH有以下两种异构体: ??? 五、手性具有手性的有机物,是因为含有手性碳原子造成的。
如果一个碳原子所联结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各不相同,那么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记作﹡C 。注意:也有一些手性物质没有手性碳原子五、手性指出下列无机含氧酸的酸性HClO4 HClO3
H2SO4 HNO3
H3PO4 H2SO3
H3BO3 HNO2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已知酸性:H2SO4>H2SO3
HNO3>HNO2
HClO就能根据n值判断常见含氧酸的强弱。
n=0,极弱酸,如硼酸(H3BO3)。
n=1,弱酸,如亚硫酸(H2SO3)。
n=2,强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
n=3,极强酸,如高氯酸(HClO4)。 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氧化数。
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氧化数高时,使O-H键减弱,酸性增强。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同周期的含氧酸,自左至右,随中心原子原子序数增大 ,酸性增强。 同一族的含氧酸,自上而下,随中心原子原子序数增大 ,酸性减弱。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酸性高价强于低价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变化规律结论: 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规律: 含氧酸的通式可表示为(HO)mROn ,n值越大,酸性越强。某些含氧酸可表示为:(HO)mROn,它的强度与酸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关;n越大,酸性越强:n=0 →弱酸;n=1→中强酸;n=2→强酸;n=3 →超强酸。
已知:硼酸(H3BO3)是弱酸,而亚磷酸(H3PO3)是中强酸
(1) 写出这两种酸的结构式: 、 。
(2)写出亚磷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