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课件 (共36张PPT+内嵌视频2个)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课件 (共36张PPT+内嵌视频2个)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14 11: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脊椎动物
第二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习目标
能够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
01
认识常见的几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02
了解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爱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03
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两类动物分别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两栖动物
你一定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在野外观察时,你会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发现青蛙。它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呢
观察·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两栖动物
观察青蛙 ( 或牛蛙) 的形态特征,完成下面的讨论。
观察·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两栖动物
观察青蛙 ( 或牛蛙) 的形态特征,完成下面的讨论。
讨论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的体表布满黏液,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两栖动物
观察·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讨论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多为绿色,这是青蛙的保护色;使得青蛙在绿色的生活环境中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生存。
两栖动物
观察·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讨论
2.青蛙的体表布满黏液,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
青蛙用肺呼吸,肺简单(肺泡数目少),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观察·思考
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讨论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
后肢
前肢短小,支撑作用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蛙的形态结构
鼻孔
气体进入通道

鼓膜
感知声波
前肢
支撑身体
后肢
跳跃、划水

划水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
繁殖方式
求偶(雄蛙鸣叫)
雌雄抱对
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雌蛙产在水中的是卵细胞,不是受精卵!
两栖动物
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两栖动物
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z
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①头部呈三角形;
②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③后脚趾间有蹼等。
①有鼻孔,陆地上呼吸的通道;
②用肺呼吸;
③有眼睛和鼓膜,感觉器官发达
④有四肢,适于陆地生活。
两栖动物
常见种类
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眼后方有一对大型毒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两栖动物
常见种类
大鲵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终生有尾,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两栖动物
常见种类
蝾螈
蝾螈终身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两栖动物
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捕捉害虫
蟾酥(药用)
养殖牛蛙可食用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水域面积的减少以及人类的滥捕滥杀,使两栖动物的数量在急剧的减少,甚至部分出现畸形。
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
蜥蜴的结构
鳞片
头可灵活转动,便于捕食、避敌
短小,贴地面迅速爬行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四肢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与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
躯干
爬行动物
蜥蜴的皮肤
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爬行动物
蜥蜴的呼吸
蜥蜴只用肺呼吸,肺部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皮肤不参与呼吸。
蜥蜴的肺
爬行动物
生殖方式
爬行动物
生殖方式
体内受精,陆地产卵;
卵内养料充足,有卵壳保护;
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爬行动物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的重要原因
头部后面有颈;
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发达的肺;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爬行动物
常见种类
扬子鳄是小型鳄类,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长江沿岸的局部地区。生活在水边的芦苇丛中或竹林地带,以田螺、鱼、蛙等为食。扬子鳄的人工繁育非常成功。
爬行动物
常见种类
乌龟属水陆两栖类的变温爬行动物,具有坚硬的外壳,行动缓慢,四肢短而强壮
爬行动物
常见种类
蛇属变温爬行动物,全身覆鳞,通过腹部的肌肉收缩和自身的弯曲来实现快速移动
变色龙学名避役,能随时变化体色,双眼各自独立,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视角
爬行动物
主要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爬行动物
讨论:与两栖动物比较,总结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皮肤
呼吸
生殖和发育
裸露、湿润,辅助呼吸
干燥,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幼体用鳃呼吸;
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
体外受精,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环境
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爬行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银环蛇

避役
银环蛇能伤人,毒蛇可以
治病。
人工养殖鳖可食用和药用。
避役俗称变色龙,能捕食昆虫。
辩证看待!
课堂小测
1.在野外观察时,你会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发现青蛙。但青蛙不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具有脊柱 D.成体可在水中游泳
解析:两栖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是在水中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即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幼体也必须生活在水中,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青蛙不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的主要原因,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B
课堂小测
2.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海龟、鳄鱼 B.鲨鱼、中华鲟
C.河蟹、河虾 D.大鲵、蟾蜍
解析:海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鲨鱼、中华鲟属于鱼类;河蟹、河虾属于节肢动物;大鲵、蟾蜍属于两栖动物,D正确。故选:D。
D
课堂小测
3.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途经通天河时,因河中一只老鼋的帮忙而成功渡河。这个“老鼋”属于我们学过的(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解析:老鼋用肺呼吸,体表有甲,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却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发育过程摆脱对水的依赖,属于爬行动物,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C
课堂小测
解析:中华石龙子体表有角质鳞片,能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能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陆地生活,B正确。头部后面有颈,利于头部的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与陆地生活无关,C错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错误。
4.中华石龙子被列入低危爬行动物,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是( )
A.体表裸露湿润 B.卵外有卵壳
C.头部后面无颈 D.鳃较为发达
B
课堂小测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类,皮肤裸露而湿润,A错误。两栖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大多数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是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B正确。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蝌蚪用鳃呼吸,D错误。
5.“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出自《七绝·咏蛙》,诗词描写的青蛙是生态守护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皮肤干燥
B.两栖类属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
C.青蛙肺结构简单,所以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
D.蝌蚪用肺呼吸
B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