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小鼓响咚咚》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 《小鼓响咚咚》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6-24 17:01:41

文档简介

歌曲 《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小鼓的构造,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记号处理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从而懂得怎样做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乐于且善于模仿。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个别性格稍外向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能给其他孩子一个有力的推动和感染。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课堂常规模式,但还是存在着个别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们参与课堂小活动,使他(她)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保持他(她)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充满童趣、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的感受;
2、歌曲第五小节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小鼓响咚咚》
教师将准备的小鼓隐藏在讲台下,轻声敲击,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小鼓一边简单介绍小鼓的构造,并走近学生请个别学生敲击小鼓感受小鼓的音色,从而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出示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请学生模仿老师拍奏。
2、听歌曲录音,想想这首歌曲到底讲了怎样一个关于小鼓的故事,请学生举手回答。
3、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在带读的时候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力度的变化,让孩子们在两段歌词中有明显的体会和感受)。
4、请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老师用口风琴吹一个乐句,学生跟唱一个乐句,出现问题的乐句老师再纠正、强调。
5、教师提问:“除了敲击“小鼓”的鼓面,还可以敲哪儿使其发出声音呢?”(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动脑探索)教师敲击鼓边(鼓身),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部位敲击出来的不同音色。
6、教师引导学生按三拍子强弱规律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7、找出通过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力度的变化,第一段展现的是“神气的小鼓”形象,用f 的力度演唱;第二段展现的是“懂事的小鼓”形象,用mp的力度演唱;尤其是第二段最后三个字“懂懂懂”,表现了“小鼓”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心领神会,所以越敲越小声了,体现渐弱的感觉。
活动3【活动】唱一唱、玩一玩
1、请学生有感情地边演唱歌曲边跟老师做律动。
2、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手板为歌曲伴奏(教师出示简单的打击乐谱,初步尝试、引导学生用固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作总结,教师补充总结。
课件7张PPT。小鼓响咚咚请仔细听歌曲录音,想想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43强 弱 弱 | 强 弱 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