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刘红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掌握和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本有关的内容。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能力。
通过学习八股取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法、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状元卷”导入。今天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师出示)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找一位同学给老师帮一忙把它展示给大家。(向同学展示)明代的科举选官制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强君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明朝是如何建立的,历代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实物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一下本课将要讲述那些知识。
生回答。
讲授新课:师:好,老师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统江山强君权——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一脉相承固君权——明成祖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本课第一部分的学习:
一统江山强君权——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大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明朝的建立。
通过阅读课文大家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前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元朝末年社会状况: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起义不断。在这种状况下,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应天建立明朝。
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掌握一个朝代的建立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知识点。
生回答:时间 地点 人物 都城
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关的知识点。
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并记住这些知识点。
师找学生说出相关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记忆。
师: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标准的“草根皇帝”,他的传奇经历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最后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达到了帝国权利的巅峰。那么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他在加强君权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看一看他遇到了哪些问题?
大屏幕上出示:
材料一:地方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材料二:胡惟庸由右丞相升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杀死。”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思考朱元璋遇到了什么问题?讨论后回答。
答案: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皇权!
师:这时的朱元璋是如何做的呢?首先看在地方上他是如何做的?同学们在课文中快速找出来。看谁找的快又准。
生回答: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这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直接对中央负责。地方的问题解决了,中央呢?
请同学们看:
材料三:(朱元璋在位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和胡惟庸案的插图。思考:京官为何“惶惶不可终日”?
学生讨论后结合课本回答回答.
师总结: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里提到了丞相,大家想想丞相这一职位是什么时候设置的?生:秦朝。
师: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
生: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师:对,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他的权利越来越大,用一句话形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终威胁到了皇权,所以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把一个人的权利分成了六部分,每一部分的权利就小了。这样加强皇权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么大家都知道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丞相被废除了,原来属于他的活谁来干呢?朱元璋又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四:据史料记载,明太祖八天内处理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材料五: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看看这时的朱元璋生活过的怎么样?
先看材料四,用一个字概括?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苦”!
材料五同样用一个字来概括?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累”!
师:又苦又累,这可不是办法。怎么办呢?大家在课文中快速的找出。
生: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师:有的同学会问了,刚刚废掉了丞相,又设立殿阁大学士,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大家看课文,找出殿阁大学士的职责?
生:以备顾问。
师:很好。实际上他的职责就相当于今天领导的什么啊?(秘书)对,秘书。有没有实际的权利啊。(没有)。
大家愿不愿意听故事,下面咱们一起走进故事讲堂。屏幕上出示故事“宋濂见太祖”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宋濂见太祖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状,吓了一身冷汗。
师:由于朱元璋的出身,以及他的性格所致,他这个人比较多疑。他就想百官在朝廷上对我很恭敬,下朝以后呢?他不但对在朝为官的进行监视,对于退休的,甚至百姓也不放过。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那么是谁让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便知天下事”的呢?
生:锦衣卫。
师: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
生:皇帝的侍卫亲军,监管对臣民的监查。
师: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法律的约束,超越国家的司法之上。
请大家联系现实回答下面的问题:
出示: 联系现实,根据所了解的法律常识,同学们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人身自由权 、平等权 、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造成社会恐怖。
师: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君权,但是这时的他有觉得要想让所有的人完全听命于他,控制什么都不如控制人民的思想。那么他是怎样控制人的思想的呢?下面咱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看他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范围及形式?师在屏幕上出示相关内容。
生:范围: “四书”、“五经”
形式:八股文
师介绍“四书”、“五经”八股文
合作探究:八股取士的危害?
师总结: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紧接着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八股取士?(引导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和评价人和事物)
出示:如何正确认识八股取士?
学生积极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八股文考 试规定了考试范围、文体,使考试更标准化、规范化。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消极作用: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八股取士是明朝的科举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发展经历了从创立完善 僵化 废除的过程。(屏幕上出示)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创立 、完善、 僵化 、废除的过程
隋朝 、唐朝、明朝 、清朝
以上就是朱元璋采取的加强君权的措施。(利用表格进行练习)
政治
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创设特务机构
设锦衣卫
思想文化
控制思想
八股取士
同学们看表格,快速记忆表格的内容,咱们一会看哪组记忆的最好最快。(分男女两组竞赛)
师:朱元璋除了对内加强君权外,对外分封藩王,到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是藩王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威胁到中央。于是朱允炆采取了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打出了“靖难”的旗号,他真的能帮助建文帝清除身边的灾祸吗?大家快速看看课文。
生:不能。朱棣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成为了明朝的皇帝,朱棣就是明成祖。他上台后同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君权,下面进入本课的第二问题
一脉相承固君权——明成祖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看看明成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看课文,看谁找的全面而且准确.
生:迁都、削藩、设立东厂。
师: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为什么迁到了北京呢?
生:巩固边疆。
师:除了这一点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还有,北京是他的分封地,他认为是他的发迹之地,他的势力也主要在北京。削藩呢?对,因为它本身就是藩王夺取政权的,对此心有余悸,所以要继续削藩。大家看东厂是个什么机构?
生:特务机构。
师: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它是明朝加强君权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中所没有的。
学生谈谈自己收获,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
一统江山强君权——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创设特务机构:设立锦衣卫
进行思想控制:八股取士
一脉相承固君权——明成祖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迁都北京 继续削藩 增设东厂
师: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和他的儿子朱棣采取的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使明朝前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在君权加强的背后却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无法挽回的衰落的趋势。
利用诗配乐烘托气氛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升华,结束本课的学习。
课件25张PPT。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刘红艳 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应天(南京)建
立
者都
城
时
间
材料一:地方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材料二:胡惟庸由右丞相升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杀死。”京官为何“惶惶不可终日”?材料三:(朱元璋在位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大捕杀材料四:据史料记载,明太祖八天内处理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材料五: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殿阁大学士宋濂见太祖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状,吓了一身冷汗。 故事讲堂设锦衣卫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锦衣卫木印 联系现实,根据所了解的法律常识,同学们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人身自由权 、平等权 、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造成社会恐怖。历史与现实范围:“四书”、“五经”八股文思想:八股取士形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科举考生看榜图“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爱因斯坦“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合作探究: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鲁迅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
成严重阻碍。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八股文考 试规定了考试范围、文体,使考试更标准化、规范化。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消极作用: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创设特务机构控制思想八股取士改革行政机构行中书省 三司丞相 六部设锦衣卫创设特务机构控制思想八股取士朱元璋建文帝朱棣靖难之役xuē fān
削 藩yān dì
燕 王 朱 棣 jìng
靖 难明成祖(朱 棣)设东厂削藩迁都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创设特务机构:设立锦衣卫
进行思想控制:八股取士迁都北京 继续削藩 增设东厂
谢谢指导1、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想一想2、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BB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CA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
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结合材料二谈谈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隋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