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B.一支铅笔的质量约为100g
C.公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60km/h
D.日光灯的电流约为1.8A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开尔文(K) B.牛顿(N) C.帕斯卡(Pa) D.千克(kg)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小明同学所用台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2A
B.一台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C.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为220V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4.2025年春晚开场非遗大秀《迎福》体现了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其中打铁花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理是将铁水加热至约1600℃,此时铁水为液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当高温铁水被击向高空后,迅速变成微小颗粒,在空中上下飞舞,形成铁水泼天星河落的壮观景象。下列关于打铁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被加热变成铁水是汽化现象
B.铁水在空中变成微小颗粒是凝华现象
C.铁变成铁水的过程要吸热
D.铁水变成铁的过程中温度持续降低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的冰块,它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热胀冷缩中的“冷热”是指内能
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6.小王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小于导体B的电阻
C.A、B两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的I-U图像在图中的①区域
D.A、B两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的I-U图像在图中的②区域
7.如图是一款学生普遍使用的电话手表,让家长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上下学的情况,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下表是电话手表的部分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产品类型 GPS手表
功能 来电提醒,拨打电话,短信收发,精准定位
电池类型 内置3.8V,300mAh凝胶聚合物电池
产品质量 37g
A.手表应用超声波准确定位
B.手表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手表一次充满电约消耗电能4100J
D.手表通话时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8.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有机玻璃棒被摩擦后( )
A.得到了质子 B.失去了电子
C.失去了质子 D.得到了电子
9.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30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D.人们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
10.图甲所示是利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的电路,图乙所示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热敏电阻的测温量程在~。在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时的电阻相等,且此时灵敏电流表示数为。闭合开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随着温度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C.保持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电路中电流为时,热敏电阻的温度为
D.若变阻器的滑片在右端不动,在热敏电阻的测温范围内,电路总功率的范围为0.18W~0.45W
二、多选题
11.手机在充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电池相当于用电器 B.电池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
C.充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电能 D.充电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12.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监测水位变化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是竖直放置的长条形电阻片,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与接触良好,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某一数值时,报警器发出响声,提醒监测员水位达到警戒值。当水位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D.为了让警戒水位值在更低时也能预警,可以增大电源电压
13.航母的阻拦索被称为钢丝编织的“生命线”,每日承受数百次极限拉扯,用尖端材料与液压系统托起大国航母梦。阻拦索通常由高强度钢丝编织而成。当舰载机着舰时,阻拦索上的液压缓冲系统会迅速启动,通过特定的机制与机身的钩爪相连,通过吸收舰载机的巨大动能,实现舰载机的快速减速。整个系统的设计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和反作用力。据介绍,阻拦索在拦停高速运动的飞机时,要承受巨大冲力,绳索会伸长至原长的1.2倍以上,逐渐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能量,最后恢复原状。你认为制造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有( )
A.高强度 B.弹性强 C.高韧性 D.耐磨性
14.元旦佳节,小华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制作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煮熟的饺子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饺子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
B.用筷子夹取食物时,筷子相当于费力杠杆
C.煮米线时,锅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煲汤时,锅内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R2的铭牌上标有“20Ω 1A”,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电压表使用0~3V量程。闭合开关后,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B.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5Ω
C.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2V D.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1.8W
三、填空题
16.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做燃料,火箭发射时,偏二甲肼燃烧将 转化为内能;如图,低轨通信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接收到地面利用 波传来的指令信息将板状的两翼展开,板状的两翼是太阳能电池,它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 能,供卫星使用。
17.北京时间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后再次相聚“天宫”。航天员需借助 (“声波”或“电磁波”)与地面人员沟通。
18.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很多,如 、 等。
19.通常情况下物质所处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和氧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200℃的氮是 态;采用先液化空气再来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在氧和氮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 。
熔点 沸点
氮 -210℃ -196℃
氧 -218℃ -183℃
20.蒸发、升华等物态变化实质上都是分子 造成的,且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这说明了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请举一例: 。
四、作图题
21.按要求作图;
(1)A为点光源,人眼在平面镜前M点,作出人眼在M点看见光源A发出光的光路图。
(2)如图丙,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左侧,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
五、简答题
22.市场上有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用这种毛刷在衣物上擦刷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的脏东西吸附到毛刷上。试写出这种毛刷的工作原理。
23.我国古籍《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的记载,对造纸有“透火焙干”工序的描述,就是将刚制作出的湿纸张贴在被火烤热的墙上。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在制造釜的铸造过程中含有哪些物态变化?
(2)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在造纸过程中“透火焙干”工序的目的是什么?
六、计算题
24.如图所示,劳动课上,某同学用电磁炉烧水。水壶中装满初温为25℃的水,水壶和电磁炉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当时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求:
水壶 电磁炉烧水挡
净重:500g 额定电压:220V
容量:2L 额定功率:2000W
(1)烧水时壶底的受力面积为100cm2,壶对电磁炉的压强;
(2)当水刚好烧开时,水吸收的热量。
25.某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是电热丝,M是电动机,开关S闭合,、断开时吹冷风,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合,断开时吹暖风,的阻值为;、、均闭合时吹热风,电吹风的总功率为1100W。求:
(1)吹冷风时电动机的功率;
(2)吹暖风时通过的电流;
(3)吹热风1分钟消耗的电能。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D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D AD ABCD BCD CD
1.C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约37℃,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支铅笔质量约10g,100g质量过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道路上的限速标志可知,公路上汽车正常行驶速度约60km/h,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日光灯功率一般40W左右,家庭电路电压U=220V,则日光灯电流
不是1.8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开尔文(K)是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不是力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N)是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故B符合题意;
C.帕斯卡(Pa)是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1 Pa = 1 N/m ,不是力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不是力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小明同学所用台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0.2A,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台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题意;
C.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C.铁被加热变成铁水的过程,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A错误,C正确;
B.铁水在空中变成微小颗粒,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D.铁是晶体,铁水变成铁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一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热胀冷缩中的“冷热”是指温度的高低,而不是指内能,故C错误;
D.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得,当电压相同时,导体A的电流大于导体B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得,导体A的电阻小于导体B的电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A、B两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小于导体A的电阻,也小于导体B的电阻,则A、B两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在图中的③区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A、B两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R串大于导体A的电阻,则R串的I-U图像在图中的③区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不需要介质,手表应用电磁波准确定位,故A错误;
B.手表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手表一次充满电约消耗电能为
与4100J接近,故C正确;
D.手表通话时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70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C符合题意;
D.人们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由乙图可知,温度为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0Ω,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时的电阻相等,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的阻值为10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两个电阻串联连接,则总电阻R总=Rt+R=100Ω+100Ω=200Ω
由欧姆定律变形式可得电源电压U=IR总=0.03A×200Ω=6V
故A错误;
B.因为温度减小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由公式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再根据公式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B正确;
C.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其电阻为100Ω,电路中电流为时,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则热敏电阻的阻值Rt=R总-R=300Ω-100Ω=200Ω
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的温度为40℃,故C错误;
D.变阻器的滑片在右端时,其电阻为200Ω,热敏电阻的测温量程在0℃~60℃,由乙图可知,其阻值范围在0~600Ω,当其阻值最小时,由电功率公式可得电路的最大电功率
最小电功率
所以电路总功率的范围为0.045W~0.18W,故D错误。
故选B。
11.ABD
【详解】AC.充电时手机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故A正确,C错误;
B.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电流做功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故B正确;
D.根据电流做工,充电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故D正确。
故选ABD。
12.AD
【详解】ABC.由图示知,长条形电阻片R与定值电阻R0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水位升高时,金属滑杆向上移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的总阻值变小,电路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由可知,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故A正确,BC错误;
D.警戒水位值调小,则金属滑杆AP向下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而报警器发出响声时的电流值不变,则可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定值R0的阻值,故D正确。
故选AD。
13.ABCD
【详解】阻拦索在拦停高速运动的飞机时,要承受巨大冲力,绳索会伸长至原长的1.2倍以上,逐渐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能量,最后恢复原状,说明其具有弹性强,强度大、韧性和耐磨性好的特征。
故选ABCD。
14.BCD
【详解】A.煮熟的饺子漂浮在水面上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正确;
C.煮米线时,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煲汤时,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转化为水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BCD。
15.CD
【详解】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由欧姆定律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最大时,通过R1的电流最大。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因此R1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此时通过R1的最大电流
对比电流表的量程、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R1的额定电流值可知,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的安全,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故A错误;
B.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故B错误;
C.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则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故C正确;
D.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故D正确。
故选CD。
16. 化学能 电磁 电
【详解】[1]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火箭发射时,偏二甲肼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 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且能在真空中传播。低轨通信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接收到地面利用电磁波传来的指令信息将板状的两翼展开。
[3] 板状的两翼是太阳能电池,它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17.电磁波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员借助电磁波与地面人员进行交流。
18. 静电复印 静电除尘
【详解】[1][2]在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有很多,静电复印,就是利用静电将墨粉吸附在鼓上,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吸引轻小物体。静电喷涂是利用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
19. 液 氮
【详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氮的熔点是-210℃,-200℃高于氮的熔点,故-200℃的氮是液态。
[2]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氮的沸点低,先汽化,所以氮先分离出来。
20. 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糖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合理即可)
【详解】[1][2]蒸发是物质由液体变成气体;升华是物质由固体变成气体,它们的本质是物质分子脱离原状态进入空气中,实质上都是分子运动造成的;温度升高会增大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使更多分子获得足够动能脱离物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生活中常见例子,如:糖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阳光使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蒸发加速等。
21.(1)
(2)
【详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找到光源A在平面镜的像点A′,连接像点A′和人眼所在的位置M,得到反射光线,从点光源A向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画一条线,得到入射光线,所以光路图如图所示:
(2)已知电源正负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可判定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向左,如图所示:
22.毛刷与衣物摩擦后带上电荷,从而能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当毛刷在衣物上擦刷时,毛刷与衣物相互摩擦,在摩擦过程中,毛刷和衣物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使得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使毛刷带上了电荷。 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灰尘和微小的脏东西质量较小,属于轻小物体,所以带上电荷的毛刷能够将它们吸附到自己上面。 所以,这种毛刷的工作原理是:毛刷与衣物摩擦后带上电荷,从而能吸引轻小物体。
23.(1)熔化和凝固
(2)见解析
【详解】(1)[1]铁化成水过程中,铁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
[2]将液态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固态的农具,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2)将刚制作出的湿纸张贴在被火烤热的墙上,可以提高纸中水分的温度,增大水分的表面积,都有利于加快湿纸中水分的蒸发,使纸尽快变干。
24.(1)
(2)
【详解】(1)由表可得,2L水的质量为
壶和壶中水的总重力为
则壶对电磁炉的压强为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25.(1)110W
(2)2A
(3)66000J
【详解】(1)根据电路图可知, 开关S闭合,、断开时吹冷风,只有电动机M接入电路,此时吹冷风,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则吹冷风时电动机的功率为
(2)根据电路图可知,、闭合,断开时吹暖风,电动机M与并联,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流过电阻的电流为
(3)吹热风1分钟消耗的电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