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满分冲刺质量检测卷一
一、填空题(共20分)
1.(2分)思思计划一个星期(7天)学习175个英语单词,实际学习了6天后还剩37个,思思平均每天学习了( )个英语单词。
2.(2分)4名工人给树木喷洒药水,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共喷洒了864棵树木,平均每名工人每时喷洒了( )棵树木。
3.(2分)妙想发现车标可以将通过( )(填“平移”或“旋转”)得到,她还发现车标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4.(2分)92÷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54×50,积的末尾有( )个0。
5.(2分)学校要去基地研学,三(1)班43位学生和2位老师共同参加,已知儿童门票20元,成人门票35元,买门票一共花了( )元。
6.(2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8( )。周末,爸爸开车带妈妈和他一起去30( )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小桥限重10( )。
7.(2分)一桶油连桶重5千克,用一半油之后,剩下的油连桶重2700克,桶重( )克。
8.(2分)某市林草局依托“机械+人工”工作模式,在全市各公园景区、广场、主次干道等处,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一块长方形绿地的宽是20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9.(2分)如下图,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
10.(2分)把1袋大米平均分成15份,每天用1份,每天用这袋大米的( ),13天用这袋大米的( )。
二、判断题(共10分)
11.(2分)在1个长35cm,宽25cm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25cm2。( )
12.(2分)1个加上5个是6个,就是。( )
13.(2分)一袋白糖重250克,4袋这样的白糖重2千克。( )
14.(2分)文文出去拍了185张照片,一页相册里可以放12张照片,一本21页的相册可以装下这些照片。( )
15.(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了1格。( )
三、选择题(共10分)
16.(2分)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1”,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
A. B.
C. D.
17.(2分)校园里的柿子树结了138个柿子,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到多少个柿子?奇思列竖式进行计算,竖式中圈出来的计算过程表示( )。
A.先分掉12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个
B.先分掉120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个
C.先分掉12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0个
D.先分掉120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0个
18.(2分)把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三角形,展开后是( )。
A. B. C. D.
19.(2分)积的末尾有3个0的算式是( )。
A.50×80 B.60×30 C.70×60 D.40×30
20.(2分)一杯饮料连杯子重260克,喝掉一半饮料后连杯子重150克,这个杯子重( )克。
A.10 B.20 C.40 D.80
四、计算题(共12分)
21.(6分)脱式计算。
735÷7×8 1000-700÷5 47+53×24 (268+336)÷4
22.(6分)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6×18= 42×24= 960÷8= *912÷3=
五、作图题(共6分)
23.(6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填一填。(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
(1)将图形①向( )平移( )格,得到图形②。
(2)图形②经过( )运动得到图形③。
(3)给图形①添上一个小方格,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解答题(共42分)
24.(4分)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梦想小学买来384本课外图书,要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一、二、三年级的各班,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图书?
25.(4分)淘气正在参加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积分换礼品”活动,淘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3次,共积150分。如果每次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积分都一样,那么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5次可以积多少分?可以兑换什么礼品?
积分换礼品 满3000分——保温杯 满1500分——洗手液 满500分——垃圾袋
26.(4分)环城公路限载24吨,一辆大货车自重5吨,装了10台小轿车,每辆小轿车重1200千克,这辆大货车能从环城公路通行吗?
27.(4分)一个长方形的小广场(如下图),现在要将小广场扩建成一个边长是32米的正方形广场,扩建后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8.(4分)明明3天看完了一本《了不起的中国航天》,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1)画图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2)列式解答。
29.(6分)梦梦家正在装修。
(1)一块长方形玻璃被打碎了一角(如图)。工人师傅换了一块同样大小的新玻璃,又用28分米长的密封条正好把这块玻璃的四周封严(重叠的部分忽略不计)。新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梦梦家卫生间的地面是长方形,长是4米,宽是2米。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卫生间的地面,那么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30.(6分)实验小学组织三年级学生去陕西博物馆秦汉馆研学,各班学生以及老师人数如下表: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教师
人数 48人 44人 45人 46人 12人
(1)学校一共租了5辆大巴车,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司机不计入)
(2)中午在农家乐就餐,每人12元,张老师和三(4)班同学一起就餐,她带了600元钱够餐费吗?
31.(10分)下面是根据三(2)班同学睡眠时间画的图。
(1)根据上图填一填。
睡眠时间 7时30分 8时 8时30分 9时 9时30分 10时 10时30分
人数
(2)你知道三(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吗?
(3)如果小学生的科学睡眠时间应当达到10时,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想法?
(4)小组合作,调查自己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并作出图来,与三(2)班的同学对比,两个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
1.(2分)思思计划一个星期(7天)学习175个英语单词,实际学习了6天后还剩37个,思思平均每天学习了( )个英语单词。
【答案】23
【分析】先用175个减去还剩37个等于已经学习的数量,再除以学习了6天即为所求。
【详解】(175-37)÷6
=138÷6
=23(个)
即思思计划一个星期(7天)学习175个英语单词,实际学习了6天后还剩37个,思思平均每天学习了23个英语单词。
2.(2分)4名工人给树木喷洒药水,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共喷洒了864棵树木,平均每名工人每时喷洒了( )棵树木。
【答案】54
【分析】先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求出干活的时间,再用一共喷洒的棵数除以干活的时间求出每个小时喷洒的棵数,最后除以人数即可。
【详解】12时-8时=4(小时)
864÷4÷4
=216÷4
=54(棵)
平均每名工人每时喷洒了54棵树木。
3.(2分)妙想发现车标可以将通过( )(填“平移”或“旋转”)得到,她还发现车标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答案】 平移 2
【分析】在平面内,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解答。
【详解】
因此,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是个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
4.(2分)92÷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54×50,积的末尾有( )个0。
【答案】 3 2/两/二
【分析】根据题意,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乘法验算,交换乘数的位置,进行计算看乘积是否与原乘积一样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54×50=2700
92÷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的数要小于4,可以填3、2、1,最大填3;54×50,积的末尾有2个0。
5.(2分)学校要去基地研学,三(1)班43位学生和2位老师共同参加,已知儿童门票20元,成人门票35元,买门票一共花了( )元。
【答案】930
【分析】根据题意,用儿童门票×学生人数,求出学生买门票花的钱数;再用成人门票×老师人数,求出老师买门票花的钱数,再相加即可求出买门票共需要多少钱。
【详解】43×20+2×35
=860+70
=930(元)
则买门票一共花了930元。
6.(2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8( )。周末,爸爸开车带妈妈和他一起去30( )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小桥限重10( )。
【答案】 千克/kg 千米/km 吨/t
【分析】重量的常用单位由吨、千克,克等,1吨大约是一辆小汽车的重量,1千克大约两个菠萝的重量,1克大约一枚1角硬币,所以小明体重大约是28千克,小桥限重10吨。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千米就大约是跑道长度的 2 圈半,1米大约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约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1个指甲盖面的长度,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所以爸爸开车带妈妈和他一起去30千米外的外婆家。
【详解】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8(千克)。周末,爸爸开车带妈妈和他一起去30(千米)外的外婆家,路过一座小桥,看到小桥限重10(吨)。
7.(2分)一桶油连桶重5千克,用一半油之后,剩下的油连桶重2700克,桶重( )克。
【答案】400
【分析】根据1千克=1000克,5千克=5000克,把千克转换成克,用一半油就是半桶油的质量,即5000-2700=2300克,再用剩下的油连桶的质量减去半桶油的质量就是桶的质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5千克=5000克
5000-2700=2300(克)
2700-2300=400(克)
一桶油连桶重5千克,用一半油之后,剩下的油连桶重2700克,桶重400克。
8.(2分)某市林草局依托“机械+人工”工作模式,在全市各公园景区、广场、主次干道等处,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一块长方形绿地的宽是20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800
【分析】根据“长是宽的2倍”可知,用宽的长度×2是长的长度,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求出长方形面积。
【详解】20×2=40(米)
40×20=800(平方米)
所以这块绿地的面积是800平方米。
9.(2分)如下图,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
【答案】 30 50平方厘米/50
【分析】根据题意,把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沿中线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后,每个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10÷2=5(厘米),宽为5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0÷2=5(厘米)
(10+5)×2
=15×2
=30(厘米)
10×5=50(平方厘米)
如下图,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10.(2分)把1袋大米平均分成15份,每天用1份,每天用这袋大米的( ),13天用这袋大米的( )。
【答案】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这样的几份。原题把1袋大米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5份,每天用1份,所以每天用的大米量是总量的;13天用这样的13份。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把1袋大米平均分成15份,每天用1份,每天用这袋大米的,13天用这袋大米的。
二、判断题(共10分)
11.(2分)在1个长35cm,宽25cm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25cm2。( )
【答案】√
【分析】从长方形上取下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判断即可。
【详解】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25cm。
25×25=625(cm2)
在1个长35cm,宽25cm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25cm2,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2分)1个加上5个是6个,就是。( )
【答案】×
【分析】把整体的“1”平均分成7份,每一份都是它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就是七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所以,1个加上5个是6个,6个是。原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13.(2分)一袋白糖重250克,4袋这样的白糖重2千克。( )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用每袋白糖重的克数乘袋数等于白糖一共重多少克,再根据1千克=1000克,把克数转换成千克数,看是否是2千克。
【详解】250×4=1000(克)
1000克=1千克
所以,一袋白糖重250克,4袋这样的白糖重1千克,原题错误。
故答案为:×
14.(2分)文文出去拍了185张照片,一页相册里可以放12张照片,一本21页的相册可以装下这些照片。( )
【答案】√
【分析】已知一本相册有21页,每页可放12张照片,用21乘12计算出相册的总容量,再比较照片数量与相册容量即可。
【详解】21×12=252(张)
185<252,因此相册容量足够。
文文出去拍了185张照片,一页相册里可以放12张照片,一本21页的相册可以装下这些照片。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了1格。( )
【答案】×
【分析】从上面的平行四边形选出一个关键点,再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找出这个关键点的对应点,通过观察这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可知下面的平行四边形向上平了3格得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了3格。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三、选择题(共10分)
16.(2分)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1”,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再涂色其中1份,就用分数表示。
【详解】
A.,没有平均分,阴影部分不能用表示;
B.,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用表示;
C.,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用表示;
D.,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用表示。
故答案为:C
17.(2分)校园里的柿子树结了138个柿子,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到多少个柿子?奇思列竖式进行计算,竖式中圈出来的计算过程表示( )。
A.先分掉12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个
B.先分掉120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个
C.先分掉12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0个
D.先分掉120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0个
【答案】D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据此解答。
【详解】由题意得,计算138÷6时,先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1”除以6,不够除。再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6,在十位上商2,表示每个班先分到20个柿子。然后再用十位上的“2”去乘6,20×6=120(个),表示先分掉120个柿子,还剩138-120=18(个)柿子。然后在个位上商3,表示每个班再分3个柿子,3×6=18(个),表示又分掉18个柿子。
所以竖式中圈出来的计算过程表示先分掉120个柿子,每班先分到20个。
故答案为:D
18.(2分)把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三角形,展开后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把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三角形后,得到的图形是以折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按照题中三角形剪法,有一个三角形是剪在对称轴上,打开后变成一个四边形;边上三角形打开后,三角形朝向对称轴。据此解答。
【详解】A.观察图形可知,图中边上三角形沿中线折叠后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观察图形可知,沿着中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且由分析可知,与题中图形打开后一致,选项正确;
C.观察图形可知,此图中间三角形与题中图形打开后不一致,选项错误;
D.观察图形可知,此图边上三角形沿中间折叠后不能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2分)积的末尾有3个0的算式是( )。
A.50×80 B.60×30 C.70×60 D.40×30
【答案】A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分别计算出每个选项算式的结果,选出积的末尾有3个0的算式即可。
【详解】A.50×80=4000,积的末尾有3个0,符合题意;
B.60×30=1800,积的末尾有2个0,不符合题意;
C.70×60=4200,积的末尾有2个0,不符合题意;
D.40×30=1200,积的末尾有2个0,不符合题意。
有3个0的算式是50×80。
故答案为:A
20.(2分)一杯饮料连杯子重260克,喝掉一半饮料后连杯子重150克,这个杯子重( )克。
A.10 B.20 C.40 D.80
【答案】C
【分析】杯子的重量一直没变,变化的是饮料的重量,从260克到150克,实际上是半杯饮料的重量,260-150=110(克),喝掉一半饮料后连杯子重150克,减去一半饮料的重量,就是杯子重150-110=40(克)。
【详解】260-150=110(克)
150-110=40(克)
一杯饮料连杯子重260克,喝掉一半饮料后连杯子重150克,这个杯子重40克。
故答案为:C
四、计算题(共12分)
21.(6分)脱式计算。
735÷7×8 1000-700÷5 47+53×24 (268+336)÷4
【答案】840;860;1319;151
【分析】(1)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
【详解】(1)735÷7×8
=105×8
=840
(2)1000-700÷5
=1000-140
=860
(3)47+53×24
=47+1272
=1319
(4)(268+336)÷4
=604÷4
=151
22.(6分)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6×18= 42×24= 960÷8= *912÷3=
【答案】468;1008;120;304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法验算根据被除数=除数×商。
【详解】26×18=468 42×24=1008
960÷8=120 *912÷3=304
验算:
五、作图题(共6分)
23.(6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填一填。(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
(1)将图形①向( )平移( )格,得到图形②。
(2)图形②经过( )运动得到图形③。
(3)给图形①添上一个小方格,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答案】(1)右;6
(2)旋转
(3)见详解
【分析】(1)从图形①中找出一个关键点,再从图形②中找出这个关键点的对应点。通过判断这两个点的位置,判断图形①是如何平移得到图形②。
(2)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可知图形②经过旋转运动得到图形③。
(3)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解答。
【详解】(1)将图形①向右平移6格,得到图形②。
(2)图形②经过旋转运动得到图形③。
(3)给图形①添上一个小方格,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或或
六、解答题(共42分)
24.(4分)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梦想小学买来384本课外图书,要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一、二、三年级的各班,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图书?
【答案】32本
【分析】根据题意,用买来的课外书的本数除以年级的个数等于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再用每个年级分得本数除以每个年级班级个数,就是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
【详解】384÷3÷4
=128÷4
=32(本)
答:每个班能分到32本图书。
25.(4分)淘气正在参加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积分换礼品”活动,淘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3次,共积150分。如果每次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积分都一样,那么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5次可以积多少分?可以兑换什么礼品?
积分换礼品 满3000分——保温杯 满1500分——洗手液 满500分——垃圾袋
【答案】750分;垃圾袋
【分析】由题意得,淘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3次,共积150分,可以先用150除以3算出投放垃圾一次可以积多少分。然后再乘15即可算出投放垃圾15次可以积多少分。然后根据积分的多少兑换奖品即可。
【详解】150÷3×15
=50×15
=750(分)
750>500,可以兑换垃圾袋。
答: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5次可以积750分,可以兑换垃圾袋。
26.(4分)环城公路限载24吨,一辆大货车自重5吨,装了10台小轿车,每辆小轿车重1200千克,这辆大货车能从环城公路通行吗?
【答案】能
【分析】先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单位换算,再算出大货车载上小轿车之后,一共重多少吨,再与环城公路限载24吨相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1200千克=(1200÷1000)吨=1.2吨
(吨)
答:这辆大货车能从环城公路通行。
27.(4分)一个长方形的小广场(如下图),现在要将小广场扩建成一个边长是32米的正方形广场,扩建后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答案】384平方米
【分析】先算扩建前的面积,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再算扩建后的面积,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用扩建后的面积-扩建前的面积=扩建后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详解】32×20=640(平方米)
32×32=1024(平方米)
1024-640=384(平方米)
答:扩建后面积增加了384平方米。
28.(4分)明明3天看完了一本《了不起的中国航天》,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1)画图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2)列式解答。
【答案】(1)见详解
(2)
【分析】(1)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用“1”表示,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1份占它的,第一天看它的占2份,第二天看它的占1份,剩下的几份就是第三天看的。
(2)用1减去第一天看的,再减去第二天看的即可。
【详解】(1)如图所示:
(2)1--
=-
=
答: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29.(6分)梦梦家正在装修。
(1)一块长方形玻璃被打碎了一角(如图)。工人师傅换了一块同样大小的新玻璃,又用28分米长的密封条正好把这块玻璃的四周封严(重叠的部分忽略不计)。新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梦梦家卫生间的地面是长方形,长是4米,宽是2米。如果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卫生间的地面,那么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答案】(1)45平方分米
(2)200块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28分米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周长除以2再减去长,即可求出长方形的宽; 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出这个新玻璃的面积;
(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卫生间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的面积;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就是求卫生间的面积里面有几个正方形地砖的面积,用卫生间的面积除以正方形地砖的面积即可。
【详解】(1)
(分米)
(平方分米)
答:新玻璃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
(2)(平方米)
8平方米=80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块)
答:需要200块这样的地砖。
30.(6分)实验小学组织三年级学生去陕西博物馆秦汉馆研学,各班学生以及老师人数如下表: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教师
人数 48人 44人 45人 46人 12人
(1)学校一共租了5辆大巴车,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司机不计入)
(2)中午在农家乐就餐,每人12元,张老师和三(4)班同学一起就餐,她带了600元钱够餐费吗?
【答案】(1)39人
(2)够
【分析】(1)总人数=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据此用48+44+45+46+12计算出总人数,平均每辆车要坐的人数=总人数÷大巴车的辆数,据此用总人数再除以5即可解答;
(2)张老师和三(4)班同学一起就餐,则就餐人数一共是46+1=47(人),再乘每人需要的钱数,求出一共需要的总钱数,最后再与6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48+44+45+46+12)÷5
=195÷5
=39(人)
答:平均每辆车要坐39人。
(2)(46+1)×12
=47×12
=564(元)
564元<600元
答:她带了600元钱够餐费。
31.(10分)下面是根据三(2)班同学睡眠时间画的图。
(1)根据上图填一填。
睡眠时间 7时30分 8时 8时30分 9时 9时30分 10时 10时30分
人数
(2)你知道三(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吗?
(3)如果小学生的科学睡眠时间应当达到10时,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想法?
(4)小组合作,调查自己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并作出图来,与三(2)班的同学对比,两个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1)1;3;8;9;7;6;2
(2)36名
(3)班里多数同学都没有达到科学睡眠时间,所以以后要早点上床睡觉(答案不唯一)
(4)图见详解;三(2)班大部分同学睡眠时间较晚,自己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大部分在9时之前(答案不唯一)
【分析】(1)观察发现睡眠时间在7时30分的有1人,在8时的有3人,在8时30分的有8人,在9时的有9人,在9时30分的有7人,在10时的有6人,在10时30分的有2人;
(2)将各个睡眠时间的人数相加,可以计算出三(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统计的数据情况,写出想法,合理即可;
(4)根据实际情况调查、整理后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1)如表:
睡眠时间 7时30分 8时 8时30分 9时 9时30分 10时 10时30分
人数 1 3 8 9 7 6 2
(2)1+3+8+9+7+6+2=36(名)
答:三(2)班一共有36名同学。
(3)答:班里多数同学都没有达到科学睡眠时间,所以以后要早点上床睡觉。(答案不唯一)
(4)如图:
如表:
睡眠时间 7时30分 8时 8时30分 9时 9时30分 10时 10时30分
人数 1 2 9 8 5 2 1
答:三(2)班大部分同学睡眠时间较晚,自己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大部分在9时之前。(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