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9课《滑铁卢之战》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9课《滑铁卢之战》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2 09: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 导入新课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滑铁卢之战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滑铁卢之战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体会新闻特写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领会文章主旨,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培养热爱和谐社会的情感。重点:
?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走近英雄神话——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年,1815年)。?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
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雄心勃勃
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
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
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
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
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
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
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
?“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
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
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
联邦形式统一欧洲……”
——摘自拿破仑给儿子罗马王的遗嘱
大卫《拿破仑》1812
安格尔《拿破仑》1806
评 价黑格尔: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有上帝
的存在,欧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
衡,是因为有拿破仑,拿破仑就是
神的存在。
丘吉尔:世界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拿破仑是浪漫时代的英雄神话,他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使法国大革命不久之后即陷入混乱局势的法国增添希望,让渴望改革的人看见远景实现的可能性。他的拥戴者不仅只在法国,也在于法国之外其他各欧洲国家。拿破仑经典名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成功,因为志在成功,未尝踌躇。
没有机会!这真是弱者的最好代词。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人一生一世,不给人间留点痕迹,不如不出生。
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聪明的人谈现在,愚蠢的人谈过去,傻子才谈未来。
我凡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拿破仑拿破仑探视疫区拿破仑奥斯特里茨会战.耶罗战场上的拿破仑.战后的拿破仑走进课本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牝马( ) 倏然( )
歼灭( ) 色子( ) 擎 着 ( )
厄运( ) 目眩( ) 喘咻咻( )
箍桶( ) 焦灼( ) 忐忑( )
岿然不动( ) 濒于殆尽( )pìnshūjiānshǎiqíngèxuànxiū gūzhuótǎn tèkuībīn dài2、识记词语
惟命是从:
孤注一掷:
岿然不动:
鸿篇巨制:
灭顶之灾:
优柔寡断:
濒于殆尽: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把全部的钱一下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高耸屹立不动。岿 :高大独立的样子。形容大部头的作品。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办事迟疑,没有决断。接近彻底失败。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走近作者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心灵和遭遇的热情的描摹。 写作背景 众所周知,拿破仑是19世纪初期威震世界的法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1810年,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和俄国之外的整个欧洲,法兰西帝国的强盛发展到了顶峰。但是,1812年的莫斯科战役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却使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败涂地。从当时的天气不难看出,前者因为严寒,后者因为暴雨,使得拿破仑的锐气大大受阻。
1815年3月,拿破仑带领千余名官兵,趁着黑夜,偷偷渡海,在法国本土登陆,顺利进入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并决定在6月份与联军决战,以实现他称霸世界的野心。战场就在今天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边的小村滑铁卢。由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的22万英国、普鲁士联军与拿破仑率领的12万法军在此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尽管拿破仑意志顽强,指挥镇定,法军英勇善战,法军的骑兵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联军猛冲,步兵也轮番冲击,多次突破联军防线,但是联军也不示弱,顽强地反击,一次次又夺回了阵地。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疲惫不堪。
在决战的紧要关头,因暴雨造成的道路泥泞,他发出的让下属的格鲁希部队迅速靠拢的命令推迟了5个多小时才送达,致使法军的援军未能及时赶到。又由于暴雨使总攻时间推迟,给了联军充裕的时间,使援兵及时赶到了战场。精疲力尽的法军遭到了前后夹击,写作背景致使战局急转直下。晚上8点,落日已西沉。威灵顿看到法军越来越混乱,便决定从正面发起进攻。他单骑冲到高原的边沿,脱下帽子在空中飞舞。于是,部队全面出击,4000多人像潮水一样向山坡下奔去,拿破仑的军队终于放弃了战场,他自己也在晚上9时骑马先逃了。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囚禁并死于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岛。写作背景滑铁卢战役学海拾贝1、解释词语并给加色词注音
阴郁:
鸿篇巨制:
扣人心弦:
灭顶之灾:
倏( )然:
焦虑:
悉心: 惟命是从:
拘泥:
成命: 迂( )腐:(气氛)不活跃。形容大部头的作品。鸿,大。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顶,水漫过头顶。 shū 形容极快的样子。也用来形容轻微的声音。着急忧虑。用尽所有的心思。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知变通,固执。指已发布的命令、决定等。 yū 指言谈、行为等拘泥于旧准则,不适应时代潮流。鸦雀无声: 孤注一掷:
黑魆( )魆:
岿然不动:
急不可耐: 优柔寡断:
殊死: 咻( )咻:
精疲力竭: 瘫( )软:学海拾贝形容非常寂静。把全部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xū 形容黑暗。高耸屹立不动。岿(kuī)然,高大独立的样子。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指做事犹豫,不能当机立断。拼死;决死。 xiū 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tān 肢体绵软,难以动弹。厄运:
仓皇逃窜:
赫( )赫: 抱头鼠窜: 惊慌失措:
轻而易举:
目眩( ): 怯懦: 忐忑( )不安:
惶惶惑惑:
殉难:学海拾贝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hè 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同“惊惶失措”。形容办事容易,毫不费力。 xuàn 眼花。指胆小怕事。 tǎn tè 指心神不定的样子。疑惑畏惧的样子。(为国家或正义事业)遇难牺牲生命。二、读课文,说说评评
快速地从文中找出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以及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等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梗概。
时间:
地点:
人物:
1815.6.18 上午九点 十一点 下午一点 滑 铁 卢“滑铁卢之战”梗概: 拿破仑 内伊 格鲁希 热拉尔 旺达姆 威灵顿 布吕歇尔
研读与探究1、你认为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格鲁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提示:烘托战争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并暗示了拿破仑军队战败的结局。 提示:作者认为格鲁希应承担法军失败的责任。“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这说明作者将法军失败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格鲁希身上。我认为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作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但不能将责任完全归罪于格鲁希。研读与探究3、滑铁卢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从作者的叙述来看,他倾向于哪一方?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作者倾向于法军一方,因为文章重点叙述了法军将领格鲁希在滑铁卢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并且用很大的篇幅对格鲁希的失误的判断进行描绘,同时将失败归罪于格鲁希。英普联军虽取得胜利,但作者对他们并未过多关注。研读与探究4、就你对文章的理解来看,拿破仑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我们古代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认为拿破仑主要失误是什么? 提示:拿破仑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暴雨。导致其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无法使用。我认为拿破仑的失误在于作战时机选择有误,不具备天时;因时机不对,其沉重的作战装备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成了法军摆脱不掉的包袱,泥泞的道路使法军陷于被动,不具备地利;文中未讲人心向背,但拿破仑选择了优柔寡断的格鲁希而非勇敢果断的热拉尔为将,选将有误,用人失策。我认为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研读与探究5、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格鲁希却一直坚守着追击的君命,导致了他终生的遗憾。如果你是拿破仑,你会怎样在战前指点这位格鲁希元帅,使他能审时度势,成为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 提示:虽然军令大如山,但是你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果只会执行命令,那么随便找个人就行。另外,要多听取其他将领,尤其是热拉尔的意见,因为人多了想得就全面了,不要刚愎自用。研读与探究6、、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一秒钟真的能决定“世界的命运”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本文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战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所组成的,而每个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研读与探究7、、“格鲁希的错误”指的是什么错误?    提示:他错就错在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他胆小怕事、唯命是从,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一误再误。因为他没有及时率队伍前去增援,致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由此改变了法国的命运,改变了欧洲的命运。结合课文及历史回答:导致拿破仑“滑铁卢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下了三天的雨,又湿又软,行路困难,震摄力极强的大炮无法发挥作用。
(2)格鲁希的错误:
惟命是从, 胆小怕事 ,犹豫不决。( 平庸)
不听建议,只考虑一秒钟。 (自负、鲁莽)
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

(指挥失当)
决定战争取胜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另外,莫斯科战役的惨败锐气大大受挫;拿破仑的
侦察不力、指挥疏忽、兵力疏散、用将失误……( 天时不利)
课 文 6、 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灭顶之灾。
是真正悲剧的典型。
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战后,拿破仑“百日王朝”覆灭,本人被流放大西洋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二帝国衰落。研读与探究9、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告文学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再现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既有全场景的勾勒,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提示:这篇课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就全文看,作者在“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这两部分侧重于大场景的描写,在“格鲁希的错误”和“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这两部分侧重于写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在“决战”“尾声”这两部分则这两种写法交替使用。如,“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这部分中虽侧重大场景描写,但也间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结尾处:“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 6、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结合课文内容,从整体结构方面感知这篇报告文学的特点。
滑铁卢的上午
格鲁西的错误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滑铁卢的下午
决  战
尾  声
(真实性)渲染气氛 
场面描写
心理刻画
生动的文笔
高超的剪裁
恰当而深刻的评论(文学性)1、拿破仑等到了格鲁希的及时救援了吗?2、作者行文时采用双线结构。想想是哪两条线索?一是拿破仑指挥的战役现场;二是格鲁希的后方状况。3、课文既有全景的勾勒又有细部特写,请结合课文
双线结构的内容找出有关部分。4、请默读并品味文中议论部分,谈谈 作者对格鲁希
所持的态度?胆小、懦弱、惟命是从、优柔寡断。5、“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
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你同意吗?大场面:“上午”—检阅情景;“下午”—冲锋情景细节:“错误”—用早餐时;“尾声”—争辩思考时全景细部交替:“决战”“尾声”语言赏析(1)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   
(2)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方向前进!” “只”有仅之意,暗示天气迅猛急变,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也暗示这天气将给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惨败作铺垫;“阴郁”既写天气给人阴森感觉,又写拿破仑军队的气氛不活跃。 “急冲冲地”有迅速、立即和急忙之意,以热拉尔的随机应变,又有胆识来反衬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为下文写拿破仑在这场战争中惨败,格鲁希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他断送了法兰西和欧洲的命运。 语言赏析(3)这次战役,无论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一会儿陷入畏惧,一会儿又充满希望,两者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最后,这种变换突然成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战役是真正悲剧的典型。
(4)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 概括说明了本次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这次战争变幻莫测的特点,指出了这场战争的悲惨结局。 渲染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表明了时间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5)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的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一旦他的这位元帅及时赶到,那么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将会重新在法兰西上空照耀。 语言赏析 滑铁卢之战是决定拿破仑命运的一战,双方势均力敌,而且都到了强弩之末的势态。拿破仑急命格鲁希增援,同时联军统帅威灵顿也在等待着布吕歇尔的到达。双方都很明确,谁的增援部队率先到达,谁就是胜利者。否则只能接受毁灭性的打击。而滑铁卢之战对于拿破仑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他接二连三的派去传令兵,就暗示出他对取得胜利的渴望,这句话还显示出拿破仑出众的才华,对于援军的渴望使得他内心极为焦灼,但是,他仍然非常自信地对胜利充满希望。 语言赏析(6)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作者紧紧抓住了决定整个世界命运的这一秒钟来展开。对于副帅的提示、众将官的提议,愚蠢的格鲁希也只是考虑了一秒钟,然后拒绝了。正是这一秒钟的错误决定导致了整个战事的成败。可以设想,如果格鲁希增援到位,拿破仑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世界历史将重新谱写。而且格鲁希也会因此一举成名,以更为光辉的形象写进历史。然而他拒绝了历史的安排,也拒绝了命运的召唤。这也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名庸人,永远成不了光照历史的英雄。语言赏析(7)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战争的成败取决主将的头脑与士兵们的勇敢,但有的时候小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可以导致战争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诸如“赤壁之战”中的蒋干,格鲁希也是如此。他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由于格鲁希的惟命是从改变了战争的结果,更是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拿破仑是他那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他谱写了法兰西一半的历史,而他的一世英名就毁于格鲁希这样一个怯懦的小人物手中。总结 本文叙述了世界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滑铁卢战役的经过,着重描写了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格鲁希,认为是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增援皇帝,导致了拿破仑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