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例4~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们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 引导同学们运用前面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比例,从中感受学习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21世纪教育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
1.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写出正比例关系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本练习本的张数一定,装订练习本纸的总张数和装订的本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3)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4.回想一下,我们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步骤和方法是:先把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列成表,再观察、讨论表中的变化规律,归纳变化规律,并用关系式表示。学生回答时,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列表──观察──讨论──归纳──用关系式表示
二、导入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三、进行新课。
1.教学例4。21世纪教育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同学们刚才在解答准备题时,知道“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不成正比例关系,那么,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又成什么比例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前面掌握的学习方法,先列个表来分析。
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例4: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 …
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讨论后,先抽问第1问和第2问。引导学生说出表中有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两种量,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工作效率不断扩大,所需的工作时间反而不断地缩小。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规律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因为工作总量一定,每小时做的工作越多,所用的时间越少。例如要种8棵树,如果每小时种1棵,要8小时;每小时种4棵,只要2小时;如果每小时种8棵呢,只要1小时就够了。
教师:尽管一个量在扩大,另一个量反而缩小,但是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随所需的加工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所需的加工时间仍然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你们还发现些什么规律吗?
学生任意说表中的规律:如每小时加工数从10扩大到40个,扩大4倍,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从60小时缩短到15小时,缩小了4倍;每小时加工数从60个缩小到30个,缩小了2倍,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从10小时扩大到20小时,扩大了2倍。
教师:还能发现哪些规律呢?比如说用每竖列的两个数相乘,看看它们的乘积是否相等,想想这个乘积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每竖列的两个数的乘积相等的规律.如:
10×60=600,20×30=600,40×15=600,…
这个600实际上就是这批零件的总数。
教师:能写出关系式吗?
引导学生写出: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教学例5。21世纪教育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例5:用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先填写下表:
每本的张数 15 20 25 30 40 60 …
装订的本数 40 …
教师:同学们先填写好表中的数据后,再用前面的分析方法,独立分析表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分析后指导学生归纳:
(1)表中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是相关联的两种量,装订的本数随着每本的张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本的张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张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
(3)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每本的张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张数(一定)。
教师:我们上面研究了两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这两个问题的一些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教师:凡是符合以上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板书课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一样,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反比例的关系式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x×y=k(一定)。
教师: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先相互说,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3.教学例6。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面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在播种中如果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分析,然后再交流讨论,最后抽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分析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总公顷数有“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总公顷数”的关系,由于总公顷数一定,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指导学生完成第16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21世纪教育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4~7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结后教师再对全课知识进行归纳,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