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把、0.65、1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2.把3kg的糖果平均装在5个袋子里,每袋是 千克,每袋重量是这些糖果的 .
3.我国西部陆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这里是以 为单位“1”.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为原来的2倍,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倍.
5.一筐鸡蛋,无论3个3个地数,还是4个4个地数,甚至5个5个地数,都正好剩余1个,这筐鸡蛋至少有_________个.
6.用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正方体,至少要用 个这样的长方体木块.
7.m和n都是非0自然数,且满足,那么m+n= 。
8.的分子乘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9.在0.75,,,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0.要清楚地表示小赵每一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应该选用 统计图:如果要表示他数学考试成绩的变化趋势,应该选用 统计图。
1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km,行了t时,共行了 km。照这样的速度,行s千米要 时。
12.如图,用棱长1cm的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长方体。像这样,用n个正方体拼成的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n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cm2。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3.一个水杯的容积,就是这个水杯的体积.
14.把4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长是这条线段的.
15.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原来的几何体。
16.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没有办法进行加减。
17.折线统计图不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1分,共7分)
18.要比较重庆、成都两个城市2020年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
A.单式条形 B.复式条形 C.单式折线 D.复式折线
19.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
A.100 B.102 C.105 D.300
20.的分母乘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A.5 B.4 C.30 D.6
21.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这两段相比较( )
A.第一段长些 B.第二段长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哪段长
22.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
A.12个 B.18个 C.24个
23.如图中一个大正方形表示“1”,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A. B. C. D.
24.王奶奶家养了24只鸡,25只鸭,要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通常把( )看作单位“1”的量。
A.鸡的只数 B.鸭的只数 C.鸡与鸭的总只数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30分)
25.直接写出得数.(共6分)
1
26.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共12分)
(1) (2) (3) (4)1.5
27.解方程.(共12分)
5x÷6=30 x 5x+1.5×4=56 8x﹣4x=12
五.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8.画出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应用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29.学校买回15盏台灯和4把风扇,一共花了1260元。台灯60元一盏,风扇多少钱一把?
30.修一条长2千米的公路,工程队第一天修了它的,第二天修了它的,还剩几分之几?
31.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33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甲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
32.我国上世纪60年代普通水稻亩产量是350kg,“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15年培育成功的“超优千号”水稻,亩产量比普通水稻的3倍还多99kg,“超优千号”水稻亩产量是多少千克?
33.重庆市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人教版)活动于2023年5月12日在重庆市奉节县圆满落幕。参加本次活动的21个区县共呈现课例24节。其中11节课例获得市级一等奖。未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节数占总课例数的几分之几?
34.合唱团共有学生15人,暑假接到一个演出任务,老师需要通知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1分钟通知1人,请为老师设计一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并计算出时间。(把你的方案用“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0.651。
【分析】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按照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解:
0.667
因为0.625<0.65<0.667<1
所以0.651
故答案为:0.651。
【点评】把分数化成小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把3kg的糖果平均装在5个袋子里,求每袋的质量,用总质量除以5就是每袋的质量;
把这3千克糖果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袋放1份,每份是这些糖果的.
【解析】解:3÷5=0.6(kg)
1÷5
答:每袋是0.6千克,每袋重量是这些糖果的.
故答案为:0.6,.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3.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
【解析】解:我国西部陆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这里是以全国陆地面积为单位“1”.
故答案为:全国陆地面积.
【点评】此题考查了判断单位“1”的方法,应注意灵活运用.
4.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可设原来长、宽、高分别为a、b、h,那么现在就分别为2a、2b、2h,分别表示出原来的体积与现在的体积,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解:设原来长为a,宽为b,高为h,则现在的长为2a,宽为2b,高为2h;
原来体积为:abh
现在体积:2a×2b×2h=8abh,
(8abh)÷(abh)=8;
答:体积扩大为原来的8倍.
故答案为: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计算可得出规律: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2倍,那么体积就扩大23倍.
5.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这筐鸡蛋的个数,被3、4、5整除都多1,也就是3、4、5的最小公倍数加上1.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解:[3、4、5]=60
60+1=61(个)
答:这筐鸡蛋至少有61个.
故答案为:61.
【点评】此题属于最小公倍数问题,根据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6.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3、2、1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组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最小是6厘米,那么长处需要6÷3=2个长方体,宽处需要6÷2=3个长方体,高处需要6÷1=6个长方体,所以一共需要2×3×6=36个这样的长方体木块.
【解析】解:3、2、1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组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最小是6厘米,
(6÷3)×(6÷2)×(6÷1)
=2×3×6
=36(个)
答:至少要36个这样的长方体木块.
故答案为:36.
【点评】抓住正方体的棱长相等的特点,得出每条棱长上需要的长方体的个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7。
【分析】先把方程化简,再求出整数解即可。
【解析】解:
7m+5n=41
n
所以7与m乘积的个位数字是1或6,只有m=3符合要求,此时:
n4
则m+n=3+4=7。
故答案为:7。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数位知识,确定m的取值。
8.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解:的分子乘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该乘3;
分母由8变成24,也可以认为是分母加上24﹣8=16.
故答案为:16.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只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
9.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把,,化成小数,再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
【解析】解:0.8,
0.7,
0.875,
因为:0.875>0.8>0.75>0.7,
所以:0.75.
答: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简便.
10.条形,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解:要清楚地表示小赵每一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表示他数学考试成绩的变化趋势,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条形,折线。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1.80t;。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解答此题即可。
【解析】解: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km,行了t时,共行了80tkm。照这样的速度,行s千米要时。
故答案为:80t;。
【点评】熟练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2n﹣2)。
【分析】每两个小正方体拼在一起就会减少2个面,n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后,拼组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n﹣1)×2个小正方体的面的面积,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解:1×1×(n﹣1)×2=2n﹣2(平方厘米)
答:用n个正方体拼成的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n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2n﹣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图示发现这组图形的规律,利用规律做题。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3.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个水杯壁是有厚度的,尽管有时杯壁厚度忽略不计,但这个水杯的容积一定小于它的体积.
【解析】解:一个水杯的体积和容积不完全一样,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一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计算方法相同,度量方法不同,计算体积从外面量,计算容积从里面量.
14.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线段的总长度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这条线段的.
【解析】解:把4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长是这条线段的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每份的总数的几分之几,是把某个整体看成单位“1”,每份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的意义求解.
15.√
【分析】通常从一个物体的正面、左面、上面观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形状,俗称三视图;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解: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原来的几何体,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6.×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数的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数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化成相同的分母,也就是相同的分数单位,再相加减,由此判断。
【解析】解: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化成相同的分母,也就是相同的分数单位,再相加减;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再加减,这是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17.×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1分,共7分)
18.D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解:要比较重庆、成都两个城市2020年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选:D。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9.C
【分析】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必须具备:个位上的数是0或5,各位数之和能够被3整除;要求最小的三位数,只要个位上的数是5,百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的数是0即可.据此进行判断.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得: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105.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能被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5,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够被3整除.
20.B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母乘5,要使分数大小的不变,那么分子也应该乘5,然后用分子乘5得到的数减去原来的分子即可.
【解析】解:1×5﹣1
=5﹣1
=4
答:分子应加上4.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1.B
【分析】将全长当作单位“1”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第一段就占全长的1,所以第二段长.
【解析】解:第一段就占全长的1,
,
所以第二段长.
故选:B。
【点评】完成本题注意根据两段各占全长的分率是多少进行比较即可,与具体长度无关.
22.A
【分析】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4和18的公因数,要求分的最少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为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纸的长边最少可以分几个,宽边最少可以分几个,最后把它们乘起来即可。
【解析】解: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为6,可以分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6cm,那么:
(24÷6)×(18÷6)
=4×3
=12(个)
答:最少可以分成12个。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4和18的公因数。
23.B
【分析】在这里是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其中7份涂色,表示7个,是。
【解析】解:如图将一个图形看作单位“1”,那么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7。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及写法,属于基础知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4.B
【分析】根据题意,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据此解答。
【解析】解: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
故选:B。
【点评】在确定单位“1”,一般“是谁、占谁”谁是单位“1”。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30分)
25.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口算即可.
【解析】解:
1 1
【点评】直接写得数时,注意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再进一步计算.
26.;1;;。
【分析】(1)按照加法结合律计算;
(2)按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
(3)按照减法的性质计算;
(4)按照加法交换律计算;
【解析】解:(1)
()
(2)
=()+()
1
=1
(3)
(4)1.5
=1.5
=1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7.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6,再同时除以5求解;
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求解;
先计算方程的左边,得出5x+6=56,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6再同时除以5即可;
先化简方程的左边,得出4x=1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
【解析】解:5x÷6=30
5x÷6×6=30×6
5x=180
5x÷5=180÷5
x=36
x
x
x
5x+1.5×4=56
5x+6=56
5x+6﹣6=56﹣6
5x=50
5x÷5=50÷5
x=10
8x﹣4x=12
4x=12
4x÷4=12÷4
x=3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
五.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8.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3层,下层是3个正方形;中间一层是2个正方形,靠左边;上面是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行,后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前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左侧面看到的图形是:3层,下层是2个正方形,中间一层是2个正方形,上层是1个正方形,靠左边;由此即可画图.
【解析】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应用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29.90元。
【分析】先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买15盏台灯的总价,然后求出4把风扇的总价,再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解答即可。
【解析】解:(1260﹣60×15)÷4
=360÷4
=90(元)
答:风扇90元钱一把。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总价、数量和单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30.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把全长看成单位“1”,用全长1减去第一天修的长度的分率,再减去第二天修的长度的分率,就是剩下了几分之几.
【解析】解:1
答:还剩.
【点评】本题需要注意2千米是公路的具体的长度,求剩下了几分之几应用2千米对应的分率“1”来计算,不能用2计算.
31.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属于相遇问题,总路程=甲车行的路程+乙车所行的路程,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路程方程解答即可.
【解析】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
50×3+3x=330
150+3x=330
3x=180
x=60
答:乙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32.1149千克。
【分析】根据倍数关系,先用350乘3求出普通水稻亩产量的3倍是多少,然后再加上99千克即可。
【解析】解:350×3+99
=1050+99
=1149(千克)
答:“超优千号”水稻亩产量是1149千克。
【点评】本题解答依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3.。
【分析】用呈现课节的总数减去获一等奖的节数,即可计算出未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节数,再用未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节数除以总课例数,即可计算出未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节数占总课例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解:(24﹣11)÷24
=13÷24
答:未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节数占总课例数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计算。
34.4分钟;。
【分析】要使用时最少,则第1分钟后,老师和已经接到通知的学生每人通知1名学生。第1分钟只能通知到1个学生,第2分钟可以通知2人,第2分钟后,一共3个学生接到通知,依次类推即可画图解决问题。
【解析】解:方案如图:
1+2+4+8=15(人)
即通知15人最快要用4分钟。
答:通知15人最快要用4分钟。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打电话问题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用时最短的通知方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