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件8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件8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24 15:45:18

文档简介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情分析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其次,经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章三角形”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的学习,通过推理训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
再次,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效果分析
实施情况分析:
1、学习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合理,学生也表现很好。
自主预学:学生预习充分,通过导学案的前批就可以发现,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学群学:因为分了组中组,学生对群学比较有序、有效,能解决大部分的题目,对于组内的学困生能起到帮扶的作用。展示点拨:学生的展示分工合理,有负责板书的,有负责审题的,有负责讲题的,有负责总结提升的。梳理小结:学生的梳理小结有总结知识点的,有对通过本节课的重点题目和易错题目进行总结分析的。当堂检测:起到及时了解学情的目的。错题整理:大部分学生能在课上完成,部分学生要到课下继续整理。六个环节,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收到预期的效果。整节课学生的状态较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内学习效果明显。
2、课堂的惊喜全部来自于学生:
(1)分工明确,参与展示的同学比较多,避免了精英展示;
(2)补充质疑多,参与讨论的学生多,课堂生成性问题多;
3、即时性检测效果好
(1)及时了解学情,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2)一题一讲、一练、一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强化了落实;
4、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室的有效融化
翻转是理念,智慧是手段,只有把它两个有效的融合到一块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堂检测成绩分析:
56人参与检测:54人全对,2人出现了个别错误。
通过成绩看这节课的效果较好。
通过课堂学生的表现,以及评测数据,反映出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节的知识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
2、本节授课思路为“自主预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梳理小结——当堂检测——整理错题”。课堂上的折纸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性质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3、充分发挥小组的自主合作,尤其是学生的展示效果很好。
4、考虑了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的有效融合,哪些题是学生会的不用老师讲的,对群学就可以解决;哪些是部分学生会但部分学生不会的,对群学完了肯定解决不了,就让学生来展示、质疑、答疑来解决,学生是否真解决了,就需要用智慧教室的选择功能,看看还有没有不会的。即使听懂了的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就可以利用智慧教室的即时反馈功能来了解学生的落实情况,用智慧教室的柱状图了解全班的落实情况,用翻牌功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过去我们所在课堂上无法了解的学情,真正使老师实现了教学与了解学情同步。另外,学生的、展示环节如果有效的融合平板的使用,效果将更好。可以直接将学生的过程性思维通过平板的推送功能展现在全班师生面前,便于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授课教师: 朱新涛 审核:
课 题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班 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类比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方法来发现菱形的性质;
2、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难点
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前准备
学案
过程及内容
学法指导
【知识回顾】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 ,对角 ,邻角 ,对角线
2、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几何语言:
【自主预学】
1、 叫做菱形。菱形是 的平行四边形。
2、用菱形纸片折一折,能发现什么:
(1)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还能得到什么?
【典型例题】
已知: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2)AC⊥BD
【即时性检测】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有( )个
(1)对角相等 (2)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对角线互相平分 (4)对边平行且相等
(5)邻边相等 (6)对角线互相垂直
A.3 B.4 C.5 D.6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 )
 A.10 B.8 C.6 D.5
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BC=60°,AC=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BD的长。
总结:(1)菱形的 相等。
(2)菱形的 互相垂直。
【基础练习】
1、菱形的对角线长为24和10,则菱形的边长为 ,周长为 ,面积为
2、在菱形ABCD中,已知∠ABC=60°,AC=4,则AB= 。
3、已知菱形的面积等于80cm2,高等于8cm,则菱形的周长为 .
4、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如图)则∠EAF等于( )A.75° B.60° C.45° D.30°
5、菱形ABCD,若∠A:∠B=2:1,∠CAD的平分线AE和边CD之间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相垂直且不平分  C.互相平分且不垂直 D.垂直且平分
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cm,一条对角线长为5cm,求菱形各个角的度数.
【进阶练习】
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AC=16cm,BD=12cm,求菱形的高.
8、如图,菱形ABCD中,AB=4,∠B=60°,AE⊥BC,AF⊥CD,
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AEF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
【梳理小结】
看课本独立完成预习学案。
作业
布置
【当堂检测】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
(1)对角相等 (2)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对角线互相平分 (4)对边平行且相等
(5)邻边相等 (6)对角线互相垂直
2、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BO=4,求AC的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