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4 16: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
——丁肇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我们能从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作者简介
扫清障碍
瞭望 缅怀 探察 探讨
检讨 彷 徨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pánɡ huánɡ
liào
miǎn

tàn chá
tǎo
jiǎn
gé wù
xiù
cuò
学习任务一:把握演讲内容
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结合文章旁批,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开场白
引出话题
举例王阳明
真正“格物致知”
点明意义
明确观点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速读课文,参照示例,用短语加以概括。
示例:实验的精神
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
领悟观点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领悟观点
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领悟观点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
·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任务二:学习演讲技巧
演讲词要怎样才能吸引听众呢?细读课文,请试着
语言严谨准确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中“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探索,别无他路,强调了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意义。
语言严谨准确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中“大都”“往往”有何表达效果?
“大都”“往往”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且念功课成绩很好,但在研究工作中不知所措。但并非全体中国学生都是如此。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
善用多种论证方法
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中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
引用论证
善用多种论证方法
1.借王阳明“格”竹苦思,结果因头痛而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2.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3.借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时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状。
4.借作者的亲身体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以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
善用多种论证方法
第13段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道理论证
善用多种论证方法
将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例子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对比论证
内容具有层递性








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二得到
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技巧小结
语言严谨准确
A
善用多种论证方法
B
内容具有层递性
C
学习任务三:撰写演讲稿
·有了前人的经验,我们来用自己的思考描绘自己的生活。假如你回到了小学母校,校长希望你给六年级学生做一次题为“我的梦想”的演讲,你准备怎么讲呢?试着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学习任务四:评析演讲
评价角度 要求
熟悉度 脱稿完成,流利地进行模拟演讲
情感 符合演讲词的思想情感,声情并茂
声音 声音响亮,根据表达需要灵活变换语气、语调
眼神 与听众有眼神交流,自然不游离
手势 随着情感表达的需要,自然摆动
仪态 精神饱满,仪表大方,站姿自然沉稳
总分
评价量化表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