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Ⅰ 瞬时加速度问题和动力学图象问题——2025-2026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人教版)同步学案(有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Ⅰ 瞬时加速度问题和动力学图象问题——2025-2026学年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人教版)同步学案(有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15 08:28: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Ⅰ 瞬时加速度问题和动力学图象问题
1、学会瞬时加速度的分析,绳子模型和弹簧模型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2、通过动力学的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两类模型的特点:
(1)刚性绳(或接触面)模型:这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恢复形变几乎不需要时间,故认为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
(2)弹簧(或橡皮绳)模型: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恢复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二、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图象形式
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和力的图象(F-t图象)等,这些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
(1)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明确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
(2)特别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如图所示,A、B两木块间连接一轻质弹簧,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一起静止放置在一块木板上。若突然将此木板抽去,在抽离瞬间,忽略接触面摩擦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
A.aA=0, B.aA=g,aB=g
C.aA=0,aB=3g D.aA=g,aB=3g
【解答】解:A、B整体受力分析可知,AB一起静止放置在一块木板上时,木板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N=mg+2mg=3mg,
突然抽去木板后,由于弹簧来不及恢复形变,故A的受力情况不变,依然处于平衡状态,故aA=0
此时B受到的合外力为弹簧弹力与自身重力合力,大小等于FN,方向与FN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B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和C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  )
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物体C与吊篮A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
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
【解答】解:A、弹簧开始的弹力F=mg,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B的合力仍然为零,则B的加速度为0,故A错误;
CD、剪断细线的瞬间,弹力不变,将C和A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mg=2ma,解得:,即A、C的加速度均为1.5g,故CD错误;
B、剪断细线的瞬间,A受到重力和C对A的作用力F′,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解得:F′=ma﹣mg=1.5mg﹣mg=0.5mg,故B正确。
故选:B。
如图,质量分别为4m、2m、m、0.5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0.75g,1.5g B.g,0.5g
C.0.75g,g D.1.5g,0.5g
【解答】解:根据题意,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剪断前,对BCD整体分析,A、B间弹簧弹力FAB=3.5mg
对D受力分析,C、D间弹簧弹力FCD=0.5mg
绳子剪断后,弹簧弹力不瞬变,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AB﹣2mg=2ma1
解得a1=0.75g
对C有FCD+mg=ma2
解得a2=1.5g,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t=0时刻,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作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开始运动
B.t=6s时物体的速率为4m/s
C.t=8s时物体刚好停下
D.0~8s内物体最大速率为6m/s
【解答】解: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μmg=0.2×1×10N=2N,图乙中在0~4s内满足F=kt=1t
A.t=1s时,F=1N<f=2N,故物体仍保持静止,故A错误;
B.经过分析可知,物体从2s时刻开始加速运动,规定运动F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F Δt﹣f Δt=mv,代入Δt=6s﹣2s=4s,而F﹣t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有F Δt=2N s=12N s,解得6s末的速率v=4m/s,故B正确;
C.规定运动F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假设8s末物体没有停下,则在8s内有FΔt′﹣fΔt′=mv′,即()×(8﹣2)N s﹣2×(8﹣2)N s=1×v′,得v′=2m/s,说明物体8s时没有停止,故C错误;
D.当F=f时,物体有最大速率,即t=6s时有最大速率vm=v=4m/s,故D错误。
故选:B。
2024年8月16日北京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开通,为游客配送防暑降温,应急救援等物资(如左图)。右图为无人机某次配送过程中在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若配送物资质量为1.5kg,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设水平方向速度始终为0,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在1~2s内处于失重状态
B.无人机在第1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m
D.在1s末配送物资所受无人机的拉力大小为18N
【解答】解:A.根据配送过程中在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可知,无人机在1~2s内竖直向上做加速度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无人机在第1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故B错误;
C.因为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像可知,4s时无人机运动至最高点,则
故C错误;
D.在1s末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为
对无人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1
解得
F=18N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多选)“蹦极”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弹性长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项极限运动,如图甲所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空气阻力和弹性绳的重力可以忽略,跱极的过程可看作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B.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
C.运动员的重力大小为1.8F0
D.当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2g
【解答】解:AB.根据图像,t1时刻绳子上出现张力,此后在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根据
mg﹣F1=ma1(F1<mg)
可知人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当绳子上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时,人所受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人继续向下运动,绳上的张力进一步增大,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2﹣mg=ma2(F2>mg)
可知此后人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上速度向下,直至速度减为0,绳子上的拉力达到最大值,此后人开始反向做加速运动,即加速度向上,速度向上,绳子上的张力逐渐减小,即人反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绳上的张力等于人的重力,人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重力又大于绳上的张力,人开始向上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即加速度向下,速度向上,直至绳子在t2时刻恢复原长,绳上的张力减为0,之后人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由此可知,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再竖直向上,后又竖直向下,而速度方向先向下,再向上,故A错误,B正确;
C.当人的运动停止后,人所受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可知,G=0.6F0
故C错误;
D.当人下降至最低点时,绳子上拉力最大,根据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8F0﹣G=ma

3G﹣G=ma
解得
a=2g
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滑块,t=0时刻给滑块一水平初速度,同时对滑块施一水平力F,取滑块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0~8s时间内滑块的速度恰好只有一次等于0,则滑块(  )
A.0~8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初速度大小为4m/s
C.0~6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4m/s
D.t=8s时回到出发点
【解答】解:ACD、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速度的变化,则0~6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Δv=2×2m/s﹣2×(6﹣2)m/s=﹣4m/s
大小为4m/s;
0~8s时间内滑块的速度恰好只有一次等于0,则应在t=6s时速度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解得a=2m/s2
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再做匀加速运动,位移一直为正,故AD错误,C正确;
B、t=6s时速度为0,则有0=v0+at1﹣at2
代入数据有0=v0+2×2m/s﹣2×(6﹣2)m/s
解得v0=4m/s
故B正确;
故选:BC。
(多选)如图(a),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逐渐增大F,物体的加速度随之改变,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g取10m/s2。若增大物体的质量,重复实验,得到的a﹣F图像(  )
A.斜率不变 B.横轴截距增大
C.纵轴截距增大 D.纵轴截距不变
【解答】解:在沿斜面方向有:Fcosθ﹣mgsinθ﹣μ(Fsinθ+mgcosθ)=ma′,,质量增大,斜率减小;纵轴的截距为力F为零时的加速度,即mgsinθ﹣μmgcosθ=ma,a=gsinθ﹣μ gcosθ,故加速度不变,纵轴截距不变,同时斜率减小,结合图像可知横轴截距增大;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使甲、乙两物体分别在不同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甲、m乙,两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θ甲、θ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θ甲>θ乙 B.θ甲<θ乙 C.m甲=m乙 D.m甲>m乙
【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θ=ma,整理后可得F=ma+mgsinθ,
则可知F﹣a图像的斜率为m,则由题图可看出m甲<m乙,
纵截距为mgsinθ,根据m甲gsinθ甲=m乙gsinθ乙
可得θ甲>θ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质量为1kg的质点在xo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3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1.5N
C.质点做直线运动
D.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解答】解:A.由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可知,质点在x方向的初速度为vx=3m/s,由y方向的位移图像可得在y方向的初速度为
根据速度的合成可得质点的初速度为
故A错误;
B.质点在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y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方向沿x轴方向,由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可得质点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
F合=ma=1×1.5N=1.5N
故B正确;
CD.质点受合外力方向沿x轴方向,质点在x、y轴方向都有初速度,因此质点的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质点做曲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如图甲中某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图乙是他在某次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关于重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3s时的速度方向向下
B.t=1.3s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C.此次重心上升的高度约为0.35m
D.t=0.5s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t=1.5s时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AB.由v﹣t图像可知,t=1.3s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即速度方向向上,此时正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故AB错误;
C.根据v﹣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此次重心上升的高度约为h0.64×1.7m≈0.54m,故C错误;
D.根据v﹣t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t=0.5s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t=1.5s时的加速度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块A、B、C,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B和C之间用细绳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绳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O、A间的细绳剪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剪断细绳瞬间(  )
A.A、B、C三者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B.A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B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C的加速度大小为g
【解答】解:初始状态,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对A、B、C整体分析可知,O、A间的细绳的拉力为
T=3mg
现将O、A间的细绳剪断,对A分析可知
3mg=maA
解得
aA=3g
B、C受力不变,则加速度为0,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一光滑圆环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穿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A。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圆环的最高点O,另一端连接A球,A球右端通过轻绳连接一竖直墙壁。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轻绳水平,A与圆环无挤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剪断轻绳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g
【解答】解:A与圆环无挤压,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轻绳的拉力T=mgtan30°
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小球所受合力与轻绳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30°=ma
解得:ag,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A、B两球的质量均相等,图甲中A、B两球用轻质细杆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弹簧相连,均用不可伸长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在烧断两细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2g
B.图甲中B球的受力与烧断细绳前相等
C.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g
D.图乙中B球的受力与烧断细绳前相等
【解答】解:AB、设两球质量均为m,烧断细绳瞬间杆的弹力突变为0,A、B的加速度相同,设为a,
以A、B球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2ma,解得:a=g
烧断细绳瞬间,B球的受到的杆的弹力减为零,故AB错误;
CD、设两球质量均为m,烧断细绳前,对小球B,由平衡条件得:F=mg
烧断细绳的瞬间弹簧弹力不能突变,烧断细绳瞬间,图乙中B球受力不变,加速度为零,
对A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a'=2g,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球,小球左侧用水平轻质弹簧连接在墙上,右侧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在天花板上,轻绳与竖直方向成θ=53°角,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g C. D.
【解答】解: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则弹簧弹力F=mgtanθ
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代入数据解得:ag,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第1页(共1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Ⅰ 瞬时加速度问题和动力学图象问题
1、学会瞬时加速度的分析,绳子模型和弹簧模型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2、通过动力学的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两类模型的特点:
(1)刚性绳(或接触面)模型:这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恢复形变几乎不需要时间,故认为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
(2)弹簧(或橡皮绳)模型: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恢复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二、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图象形式
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和力的图象(F-t图象)等,这些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
(1)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明确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
(2)特别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如图所示,A、B两木块间连接一轻质弹簧,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一起静止放置在一块木板上。若突然将此木板抽去,在抽离瞬间,忽略接触面摩擦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
A.aA=0, B.aA=g,aB=g
C.aA=0,aB=3g D.aA=g,aB=3g
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和C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  )
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物体C与吊篮A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
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
如图,质量分别为4m、2m、m、0.5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0.75g,1.5g B.g,0.5g
C.0.75g,g D.1.5g,0.5g
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t=0时刻,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作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开始运动
B.t=6s时物体的速率为4m/s
C.t=8s时物体刚好停下
D.0~8s内物体最大速率为6m/s
2024年8月16日北京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开通,为游客配送防暑降温,应急救援等物资(如左图)。右图为无人机某次配送过程中在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若配送物资质量为1.5kg,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设水平方向速度始终为0,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在1~2s内处于失重状态
B.无人机在第1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m
D.在1s末配送物资所受无人机的拉力大小为18N
(多选)“蹦极”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弹性长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项极限运动,如图甲所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空气阻力和弹性绳的重力可以忽略,跱极的过程可看作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B.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
C.运动员的重力大小为1.8F0
D.当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2g
(多选)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滑块,t=0时刻给滑块一水平初速度,同时对滑块施一水平力F,取滑块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0~8s时间内滑块的速度恰好只有一次等于0,则滑块(  )
A.0~8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初速度大小为4m/s
C.0~6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4m/s
D.t=8s时回到出发点
(多选)如图(a),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逐渐增大F,物体的加速度随之改变,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g取10m/s2。若增大物体的质量,重复实验,得到的a﹣F图像(  )
A.斜率不变 B.横轴截距增大
C.纵轴截距增大 D.纵轴截距不变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使甲、乙两物体分别在不同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甲、m乙,两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θ甲、θ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θ甲>θ乙 B.θ甲<θ乙 C.m甲=m乙 D.m甲>m乙
质量为1kg的质点在xo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3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1.5N
C.质点做直线运动
D.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如图甲中某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图乙是他在某次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关于重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3s时的速度方向向下
B.t=1.3s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C.此次重心上升的高度约为0.35m
D.t=0.5s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t=1.5s时的加速度大小
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块A、B、C,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B和C之间用细绳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绳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O、A间的细绳剪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剪断细绳瞬间(  )
A.A、B、C三者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B.A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B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C的加速度大小为g
一光滑圆环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穿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A。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圆环的最高点O,另一端连接A球,A球右端通过轻绳连接一竖直墙壁。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轻绳水平,A与圆环无挤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剪断轻绳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g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A、B两球的质量均相等,图甲中A、B两球用轻质细杆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弹簧相连,均用不可伸长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在烧断两细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2g
B.图甲中B球的受力与烧断细绳前相等
C.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g
D.图乙中B球的受力与烧断细绳前相等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球,小球左侧用水平轻质弹簧连接在墙上,右侧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在天花板上,轻绳与竖直方向成θ=53°角,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g C. 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