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分班摸底预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10分)
1.下面的4个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
A.3:15 B.1.8:2.7 C.0.3:0.2 D.5:30
2.下面的算式中,“8”和“5”能直接相减的算式是( )
A. B.798﹣350 C.3.84﹣2.5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B.整数都比分数大。
C.两个奇数的差一定是奇数。 D.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4.睿睿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此时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D.周长的一半
5.在上古时期,没有“数”概念,人们打猎每收获一只猎物就用一个小石子表示,等到收获很多猎物时,把若干个小石子换成一个大石子表示,这里大石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 )
A.数位 B.数级 C.位数 D.计数单位
6.王大伯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园,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8米和16米,他要在菜园的边上围篱笆,篱笆的长是( )米。
A.24 B.32 C.40 D.32或40
7.停车场对小汽车的收费标准是这样的:半小时内(含半小时)免费;半小时以上,每过1小时收费8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一辆汽车付停车费24元,那么它的停车时间段可能是( )
A.7:25~11:00 B.13:30~15:30 C.10:35~13:55 D.9:55~12:25
8.如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 )是正确的。
A.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C.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 D.圆锥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9.青青利用糖和水制作了一杯含糖率是20%的糖水,搅拌均匀后喝了一半,这时剩下的糖水的含糖率是( )
A.10% B.20% C.40% D.无法判断
10.孙强准备把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剪成三段(如图所示),再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第一剪不能从( )处剪。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二.填空题(共14小题,共22分)
11.25分= 时;平方千米= 公顷;千克= 克。
12.小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分,语文和数学只得b分,英语得 分。
13.a、b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0.25b,a和b成 比例;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
14.有两支蜡烛,当第一支燃去,第二支燃去时,剩下的部分一样长。第一支蜡烛和第二支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15.小华和小红都是爱看书的孩子,小华每隔两天去一次图书馆,小红每隔三天去一次图书馆,2022年2月24日这一天她们都去了图书馆,她们下一次同时去图书馆是 月 日。
16.a、b 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是b的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7.如图,把一个直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的高和半径为相邻的自然数,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最大是 立方厘米。
18.一列动车晚上8:10从北京出发,本该第二天早上6:28到达目的地,但是晚点了10分钟,动车一共行驶了 分。
19.小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一个零件长10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20.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1:5:3,最大的角是 °,它是一个 三角形。
21.皮皮在100克的水中放入20克盐,盐和水的比是 ,照这样的比例计算,80克盐需要加水 克。
22.一个长方体金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它的左侧面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重配的玻璃是 平方厘米。
23.小明的QQ号码是由9位数字组成的5A13B4CD7。其中A的最大因数是6,B是最小的质数,C是2和8的公倍数,D既是奇数也是合数,小明的QQ号码是 。
24.有三堆围棋子,每堆80枚,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的数量同样多,第三堆有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中一共有白子 枚。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26分)
25.直接写出得数。(共8分)
①9﹣0.09= ② ③ ④0.
⑤8×25%= ⑥5x﹣4x= ⑦10÷0.01= ⑧
26.求未知数x。(共9分)
6x+12=48 x30
27.计算下面各题。(共9分)
539+70×54 1.02÷(5.1﹣3.4)
四.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8.如图是某街区的平面示意图。
(1)画出这幅图的线段比例尺。
(2)文化路在学校的正东方向450米处,且与长江路垂直。小强家在学校的北偏西45°方向90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文化路和小强家的位置。
五.应用题(共6小题,36分)
29.王叔叔把20000元的压岁钱在入银行,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25%,到期后他一共应取回多少元?
30.在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是12厘米。一辆汽车上午9时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到达B地的时间是下午几时?
31.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三味书屋的图书全部打九五折出售。军军买了一套《汤姆 索亚历险记》,比原来少花了2.5元。这本书的原价是多少元?(列方程解答)
32.小红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36页没有看。小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33.一条环湖路全长4千米,小林和小丽同时从环湖路的某地出发,沿相反方向步行。小林的速度是70米/分,小丽的速度是65米/分。经过30分钟两人能相遇吗?
34.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即5000元以内不纳税),李叔叔是一名网络公司员工,他5月份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后是9800元。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李叔叔5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10分)
1.B
【分析】首先求出题干中比的比值:,如果选项中的比的比值与题干中的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不能。
【解析】解:比值:,
A:3:15,,所以3:15不能与组成比例;
B:1.8:2.7=(1.8÷0.9):(2.7÷0.9)=2:3,所以1.8:2.8能与组成比例;
C:0.3:0.2=(0.3×10):(0.2×10)=3:2,,所以0.3:0.2不能与组成比例;
D:5:30=(5÷5):(30÷5)=1:6,,所以5:30不能与组成比例;
经过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的意义。
2.C
【分析】根据分数、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解:A.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8”和“5”不能直接相减,不符合题意;
B.整数相加减,同一数位上的数相加减,“8”在个位上,“5”在十位上,“8”和“5”不能直接相减,不符合题意;
C.小数相加减,同一数位上的数相加减,“8”在十分位上,“5”在十分位上,“8”和“5”能直接相减,符合题意;
D.整数减一个分数,先把整数化成和这个分数相同分母的分数,再减,“8”和“5”不能直接相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分数、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D
【分析】根据质数、奇数、偶数、分数及最小公倍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析】解:A.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例如2是质数,也是偶数;故原说法错误;
B.假分数≥1,所以整数都比分数大是错误的,故原说法错误;
C.5、3是奇数,5﹣3=2,2是偶数,所以两个奇数的差是一守是奇数错误,故原说法错误;
D.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数、奇数、偶数、分数及最小公倍和最大公因数的运用。
4.D
【分析】根据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知,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拼成的近似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圆周长的一半,梯形的高等于半径的2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解析】解:由分析得: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此时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的圆周长的一半,梯形的高相当于半径的2倍。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5.D
【分析】根据数位顺序表可知: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数位;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由此可知:在上古时期,没有“数”的概念,人们打猎每获一只猎物就用个小石子表示。等到获得很多猎物时,把若干个小石子换成个大石子表示,这里大石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计数单位;由此解答即可。
【解析】解:在上古时期,没有“数”的概念,人们打猎利获一只猎物就用个小石子表示。等到获得很多猎物时,把若干个小石子换成个大石子表示,这里大石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计数单位。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数位顺序表,要熟记,并且要区分开数位和计数单位。
6.C
【分析】王大伯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园,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8米和16米,那么8+8=16(米),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符合题意,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菜园两腰是16米,底是8米,根据三角形周长等于三条边长度的和,即可解答。
【解析】解:16×2+8
=32+8
=40(米)
答:篱笆的长是40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答关键。
7.C
【分析】半小时内(含半小时)免费,半小时以上,每过1小时收费8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那么24元说明是按照3小时收费的,所以它的停车时长大于2个半小时,小于等于3个半小时,由于前半小时是免费的,所以停车时间应该在2个半小时到3个半小时之间,根据时间推算的方法,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得出选项中的时长都是多少,再找出符合的即可。
【解析】解:24÷8=3(小时)
则它的停车时长2个半小时到3个半小时之间;
A.11时﹣7时25分=3小时35分>3小时,不合题意;
B.15时30分﹣13时30分=2小时,不大于2小时,不合题意;
C.13时55分﹣10时35分=3小时20分,在2个半小时到3个半小时之间,符合题意;
D.12时25分﹣9时55分=2小时30分,不在2个半小时到3个半小时之间,不符合题意。
它的停车时间段可能是10:35~13:55。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理解收费的方法,然后根据时间的推算的方法求解: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8.A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Sh,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解:等底等高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等底等高的正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相等。
由此可知,说法正确的是: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等底等高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9.B
【分析】含糖率=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100%,一杯含糖率是20%的糖水,搅拌均匀后喝了一半,这时剩下的糖水的含糖率还是20%。
【解析】解:含糖率是20%的糖水,搅拌均匀后喝了一半,这时剩下的糖水的含糖率是2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含糖率的理解。
10.B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此题即可。
【解析】解:16÷2=8(厘米)
答:第一剪不能从B处剪。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4小题,共22分)
11.;80;850。
【分析】根据1小时=60分,1平方千米=100公顷,1千克=1000克,解答此题即可。
【解析】解:25分时;平方千米=80公顷;千克=850克。
故答案为:;80;850。
【点评】熟练掌握时间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3a﹣b)。
【分析】根据总分=平均分×数量,求出总分,再减去语文和数学只得b分,即可解答。
【解析】解:(3a﹣b)分
答:英语得(3a﹣b)分。
故答案为:(3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字母表示数,把字母看作数是解答关键。
13.正,a。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然后根据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由题目条件可以得知:a是b的,也就是b是a的4倍,由此可以解决。
【解析】解:因为a=0.25b,所以0.25,商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
因为a=0.25b,可知ab,也就是b÷a=4,b是a的4倍,a、b都是非0的自然数,a和b是倍数关系,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a,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b。
答:a、b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0.25b,a和b成正比例;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a。
故答案为:正,a。
【点评】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辨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定方法,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4.20:27。
【分析】设两支蜡烛原来分别长a、b,根据两支蜡烛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可得到(1)×a=(1)×b;接下来,利用比例的性质即可列出a:b,由比的性质化简,问题即可解答。
【解析】解:设两支蜡烛原来分别长a、b,
(1)×a=(1)×b
a:b=(1):(1)=20:27
答:第一支蜡烛和第二支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20:27。
故答案为:20:27。
【点评】本题考查比的应用,可设出两支蜡烛的长度,利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15.3,2。
【分析】求出2和3的最小公倍数,再用2022年2月24日加上2和3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2022÷4=505.5,2022年不是闰年,2月份有28天,即可解答。
【解析】解: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2×3=6。
2022年2月24日+6天=2022年3月2日
答:她们下一次同时去图书馆是3月2日。
故答案为:3,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求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16.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a、b 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是b的 ,则b是a的2倍,b能被a整除,说明b是a的整数倍,求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为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解析】解:由题意得,ab,(0除外),
所以b÷a=2,
可知b数是a数的倍数,所以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
故答案为:a,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为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17.314。
【分析】将一个圆柱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高没变,但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两个长方形的长都和圆柱的高相等,宽都和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已知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由此即可得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2=20(平方厘米);由于圆柱的高和半径为相邻的自然数,且圆柱体积最大,所以底面半径最大是5厘米,高最大是4厘米,由此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
【解析】解:40÷2=20(平方厘米)
由于圆柱的高和半径为相邻的自然数,所以底面半径最大是5厘米,高最大是4厘米,
体积最大是:
3.14×52×4
=3.14×25×4
=78.5×4
=314(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最大是31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
【点评】此题考查了求圆柱的体积的灵活应用,根据圆柱的切割特点和增加的表面积,先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然后利用圆柱体积公式来解答。
18.628。
【分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晚上8时10分,再用24时减去20时10分,计算前一天晚上行驶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时间即可。
【解析】解:24时﹣20时10分=3小时50分
3小时50分+6时28分+10分钟=10小时28分
10小时28分=628分
答:动车一共行驶了628分。
故答案为:62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和日期的推算,关键利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计算。
19.1:32,5:1。
【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注意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解析】解:1.6米=160厘米
5:160=1:32
答: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1:32。
5厘米=50毫米
50:10=5:1
答: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5:1。
故答案为:1:32,5:1。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时注意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0.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三角形的最大的角的度数占内角度数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进而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即可。
【解析】解:1+5+3=9
最大的角:180°100°
100°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答:最大的角是100°,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00,钝角。
【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最大的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类型。
21.1:5;400。
【分析】盐、水的质量已知,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写出盐和水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把前面求出的盐和水的比,转化成水占盐的几分之几,把盐的质量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盐的质量乘这个分率就是需要加水的质量。
【解析】解:20:100=1:5
80400(克)
答:盐和水的比是1:5,照这样的比例计算,80克盐需要加水400克。
故答案为:1:5;400。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的意义及化简、比的应用。求80克盐需要加水多少克,也可设80克盐需要加水x克,根据“盐的质量:水的质量=1:5”列比例解答。
22.140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鱼缸左侧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5厘米,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析】解:40×35=1400(平方厘米)
答:重配的玻璃是140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40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
23.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A的最大因数是6,A是6;B是最小的质数,B是2;C是2和8的公倍数,C是8;D既是奇数也是合数,D是9。
【解析】解:小明的QQ号码是由9位数字组成的是:561324897。
故答案为:561324897。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质数、公倍数和合数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
24.96。
【分析】由于三堆围棋子,每堆80枚,且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的数量同样多,那么第一堆白子和第二堆白子的和就是应该是80枚,先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第三堆围棋子中的白子数,再把三堆围棋子中的白子数相加即可解答。
【解析】解:80+80
=80+16
=96(枚)
答:这三堆棋子中一共有白子96枚。
故答案为:96。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堆与第二堆中的白子的枚数,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算出第三堆白子的枚数。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26分)
25.①8.91;②16;③;④0.65;⑤2;⑥x;⑦1000;⑧3。
【分析】根据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依次口算结果。
【解析】解:
①9﹣0.09=8.91 ②16 ③ ④0.0.65
⑤8×25%=2 ⑥5x﹣4x=x ⑦10÷0.01=1000 ⑧3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26.x=6;x=25;x=8。
【分析】(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2,两边再同时除以6;
(2)方程两边同时乘,两边再同时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为方程,两边再同时除以7.2。
【解析】解:(1)6x+12=48
6x+12﹣12=48﹣12
6x=36
6x÷6=36÷6
x=6
(2)x30
x30
x=10
x=10
x=25
(3)
7.2x=3.2×18
7.2x÷7.2=3.2×18÷7.2
x=8
【点评】熟练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7.4319;0.6;;281.1。
【分析】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除法;
先算除法,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按照减法的性质计算。
【解析】解:539+70×54
=539+3780
=4319
1.02÷(5.1﹣3.4)
=1.02÷1.7
=0.6
=1
325.6﹣(25.6+18.9)
=325.6﹣25.6﹣18.9
=300﹣18.9
=28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8.(1);
(2)。
【分析】(1)根据平面示意图可得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30000,化成线段比例尺即可;
(2)根据平面图上方向的辨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学校的位置为观测点即可分别确定育才路和小强家的方向;根据定育才路和小强家与学校的实际距离及图中所标注的比例尺即可分别求出育才路和小强家与学校的图上距离,从而画出它们的位置即可。
【解析】解:(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30000,30000cm=300m,所以,1cm表示实际距离300m,线段比例尺是:。
(2)450m=45000cm
450001.5(cm)
所以,文化路在学校的正东方向,图上距离1.5cm处,且与长江路垂直;
900m=90000cm
900003(cm)
所以,小强家在学校的北偏西45°方向图上距离3cm处。
画图如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五.应用题(共6小题,共36分)
29.23250元。
【分析】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即可计算出王叔叔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再与本金相加,计算出到期后他一共应取回多少元。
【解析】解:20000×3.25%×5+20000
=650×5+20000
=3250+20000
=23250(元)
答:到期后他一共应取回23250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列式计算。
30.3时。
【分析】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解答。
【解析】解:1厘米:40千米=1:4000000
1248000000(厘米)=480(千米)
480÷80=6(小时)
6+9=15(时),即下午3时.
答:到达B地的时间是下午3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及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
31.50元。
【分析】设这本书的原价是x元,根据等量关系:原价﹣现价=2.5元,列方程解答。
【解析】解:设这本书的原价是x元。
x﹣95%x=2.5
0.05x=2.5
0.05x÷0.05=2.5÷0.05
x=50
答:这本书的原价是50元。
【点评】本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2.24页。
【分析】根据题意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然后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经看了全书的,则还剩下全书的(1),即36页,用36除以(1)即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再乘即可求出小红已经看了多少页。
【解析】解:
36÷(1)
=36
=60
=24(页)
答:小红已经看了24页。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36页的对应分率是多少,用除法求出总页数,再进一步解答。
33.能。
【分析】先把4千米转化成4000米,然后用两人的速度和乘时间求出30分钟两人共步行了多少米,最后用两人步行的总路程与4000米作比较即可。
【解析】解:4千米=4000米
(70+65)×30
=135×30
=4050(米)
4050>4000
答:经过30分钟两人能相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34.144元。
【分析】根据题意,超过5000元的部分都按3%缴纳个人所得税,先求出超过5000元的部分,再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解析】解:(9800﹣5000)×3%
=4800×0.03
=144(元)
答:李叔叔5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44元。
【点评】此题主要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公式是(工资﹣起征点)×对应税率=应纳税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