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预测】2025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考前冲刺 生态系统(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押题预测】2025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考前冲刺 生态系统(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17 06: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李沧区一模)下列诗句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柳丝垂碧水,花色醉芳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025 长沙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下列地点所属生态系统中具有此作用的是(  )
A.洋湖国家湿地公园 B.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C.仰天湖大草原 D.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
3.(2025 临洮县一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腐生细菌、真菌 D.水分
4.(2024秋 淮安期末)涟漪湖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淮安涟水,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若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其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稳定的 C.不变的 D.增强的
5.(2025春 桃源县三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微生物(  )
A.能以植物为食
B.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防止植物落花
6.(2025春 重庆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
7.(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昆虫←食虫鸟
B.草→昆虫→食虫鸟
C.草→昆虫→食虫鸟→分解者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8.(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消费者
B.食物链的终点是分解者
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全部传递消费者和分解者
D.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9.(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凤凰山森林公园
B.汝河里的所有野鸭
C.付店西泰山上的所有植物
D.小店湿地公园中的所有生物
10.(2025春 汝阳县三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全球人民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24日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核污水污染的海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B.随时间推移,海水会净化被核污水污染的水产品
C.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是严防有害物质沿食物链进入我国人民体内
D.核污水危害的范围最终会扩散至整个生物圈
11.(2025 青岛模拟)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C.食物链中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D.毒素在食物链中不会逐级积累
12.(2025 青岛模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条河流 C.一群山羊 D.一个池塘
13.(2025 石家庄模拟)湖南盛产水稻,若某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在“水稻→蝗虫→青蛙→王锦蛇”食物链中,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稻 B.蝗虫 C.青蛙 D.王锦蛇
14.(2025 齐齐哈尔一模)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湿地,这里苇草丛生、鱼虾丰盛,还有丹顶鹤等鸟类,是“鸟的乐园,鹤的故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丹顶鹤在水中捕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虾→鱼→丹顶鹤”构成一条食物链
D.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15.(2025 海陵区一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16.(2025 临淄区一模)有一种名为“噬污酵母”的多功能酵母菌,能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可推断,噬污酵母(  )
A.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B.能够进行孢子繁殖
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流动
D.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春 鲁山县三模)跨学科实践: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小小生态瓶,一瓶一世界。”如果把大自然装进小小的瓶子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某学校七年级学生在生物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实践和探究活动。
【制作与分析】
某实践小组按以下操作步骤制作了微型生态瓶:
第一步:向透明玻璃瓶内加入池塘水和河泥。
第二步:将一些金鱼藻固定在河泥中。
第三步:静置12小时后,放入6条小鱼。
第四步:密封瓶口,放在阳台上(如图)。
(1)第一步中,加入河泥的作用是     。第四步中,将生态瓶放在阳台上的目的是     。
【评价与改进】
(2)请根据评价标准对上述实践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
①容器无色透明;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③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适当;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 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与探究】探究金鱼藻数量对生态瓶的影响
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金鱼藻大量繁殖,小鱼出现浮头现象,这是否与金鱼藻的数量增多有关呢?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注:浮头,是指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的现象。)
编号 实验方案 24小时溶解氧含量(毫克/升)
水质 金鱼藻数(枝) 小鱼数(条) 光照
A 池塘水 3 3 散射光 7.4
B 9 散射光 8.6
C 15 ? 8.0
(3)实验中,C组的光照条件应为     ,目的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5)通过制作生态瓶,同学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请你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角度,提出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建议:    。
18.(2024秋 阿荣旗期末)探究与实践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组别 甲 乙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     (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     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     (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 邳州市二模)为研究解决宇航员未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的问题,我国科学家建成了“月宫一号”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图甲),舱内有小麦、生菜、黄粉虫(富含动物蛋白,可食用)和微生物等。志愿者在舱内完成了370天的封闭实验。图甲为月宫一号模式图及植物舱示意图。
(1)图甲植物舱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可以精准调控二氧化碳浓度。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A”合成为     为志愿者提供食物来源。(A为名词代号)
(2)尿液和生活废水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于配制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水可被植物根尖的     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绝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式通过     (填结构名称)散出。
(3)“月宫一号”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请在图乙中,用“→”和文字补充人与其他生物的物质循环关系。
20.(2025 河北区模拟)学校生物学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以下两图,图1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2)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     的关系。
(3)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
中考核心考点 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李沧区一模)下列诗句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中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柳丝垂碧水,花色醉芳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解答】解: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荒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A符合题意。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花、草、马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描述的是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好,生物种类较多,B不符合题意。
C、柳丝垂碧水,花色醉芳洲,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柳树、花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描述的是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好,生物种类较多,C不符合题意。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树、花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描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好,生物种类较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2025 长沙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下列地点所属生态系统中具有此作用的是(  )
A.洋湖国家湿地公园 B.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C.仰天湖大草原 D.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解答】解: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动植物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具有此作用的是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3.(2025 临洮县一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腐生细菌、真菌 D.水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据此答题。
4.(2024秋 淮安期末)涟漪湖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淮安涟水,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若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其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稳定的 C.不变的 D.增强的
【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解答】解:根据题意:“若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其生态平衡”可知,生态系统在面临大量鸟类被捕杀的情况下,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有平衡状态,说明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选择“有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是解题的关键。
5.(2025春 桃源县三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微生物(  )
A.能以植物为食
B.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防止植物落花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微生物能通过将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微生物将落花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参与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说明了微生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2025春 重庆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光为变量,除了光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应选择乙、丙两瓶进行对照,A错误。
B.甲瓶中没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丙瓶中没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阳光,两瓶内都不能持续产生氧气,其中动物会因为缺氧很快死亡,维持时间较短。乙瓶中有植物,有阳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能够维持时间较长。所以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乙瓶,B错误。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及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7.(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昆虫←食虫鸟
B.草→昆虫→食虫鸟
C.草→昆虫→食虫鸟→分解者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D.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食物链是解题的关键。
8.(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消费者
B.食物链的终点是分解者
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全部传递消费者和分解者
D.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流入消费者等,因此食物链中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食物链终点是消费者,故AB错误。
C.生产者自身进行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供给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绝大部分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很少一部分会传递给消费者和分解者,故C错误。
D.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依靠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食物链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2025春 汝阳县三模)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凤凰山森林公园
B.汝河里的所有野鸭
C.付店西泰山上的所有植物
D.小店湿地公园中的所有生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凤凰山森林公园既包含了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如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又包含了这些生物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像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凤凰山森林公园能构成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汝河里的所有野鸭只是该区域内的部分消费者,没有包含生产者(如水中的藻类等植物)、分解者(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汝河里的所有野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付店西泰山上的所有植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一部分,缺少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付店西泰山上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小店湿地公园中的所有生物只包含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不能构成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小店湿地公园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0.(2025春 汝阳县三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全球人民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24日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核污水污染的海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B.随时间推移,海水会净化被核污水污染的水产品
C.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是严防有害物质沿食物链进入我国人民体内
D.核污水危害的范围最终会扩散至整个生物圈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生物圈专题.
【答案】B
【分析】(1)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核污水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当破坏力超出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没法恢复,故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核污水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当破坏力超出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没法恢复,随时间推移,海水不会净化被核污水污染的水产品,故B错误。
C.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所以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是严防有害物质沿食物链进入我国人民体内的影响措施,故C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故核污水污染危害的范围最终会扩散至整个生物圈,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解题的关键。
11.(2025 青岛模拟)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C.食物链中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D.毒素在食物链中不会逐级积累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专题】生态学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A、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不应该出现分解者,A错误。
B、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只有10%~20%流入下一营养级,故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B正确。
C、食物链中除了存在捕食关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
D、毒素在食物链中会逐级积累,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得越多,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生物富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5 青岛模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条河流 C.一群山羊 D.一个池塘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专题】生态学思想;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答】解:ABD、一片草原、一条河流和一个池塘都是由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
C、一群山羊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5 石家庄模拟)湖南盛产水稻,若某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在“水稻→蝗虫→青蛙→王锦蛇”食物链中,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稻 B.蝗虫 C.青蛙 D.王锦蛇
【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积累。
【解答】解: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王锦蛇”中,王锦蛇的营养级最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2025 齐齐哈尔一模)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湿地,这里苇草丛生、鱼虾丰盛,还有丹顶鹤等鸟类,是“鸟的乐园,鹤的故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丹顶鹤在水中捕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虾→鱼→丹顶鹤”构成一条食物链
D.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上述植物和动物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丹顶鹤属于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正确。
C、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15.(2025 海陵区一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解答】解:在森林生态系统、稻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6.(2025 临淄区一模)有一种名为“噬污酵母”的多功能酵母菌,能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可推断,噬污酵母(  )
A.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B.能够进行孢子繁殖
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流动
D.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解答】解:A、噬污酵母是多功能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故噬污酵母能够进行孢子生殖,B符合题意。
C、噬污酵母能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成可利用资源,促进生物圈中物质的循环流动,C不符合题意。
D、噬污酵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真菌的结构特点、真菌的生殖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春 鲁山县三模)跨学科实践: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小小生态瓶,一瓶一世界。”如果把大自然装进小小的瓶子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某学校七年级学生在生物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实践和探究活动。
【制作与分析】
某实践小组按以下操作步骤制作了微型生态瓶:
第一步:向透明玻璃瓶内加入池塘水和河泥。
第二步:将一些金鱼藻固定在河泥中。
第三步:静置12小时后,放入6条小鱼。
第四步:密封瓶口,放在阳台上(如图)。
(1)第一步中,加入河泥的作用是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  。第四步中,将生态瓶放在阳台上的目的是  为生态瓶提供光照,满足金鱼藻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  。
【评价与改进】
(2)请根据评价标准对上述实践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
①容器无色透明;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③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适当;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优点: 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或生态瓶内成分齐全,包括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小鱼)和分解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不会造成空间拥挤或资源不足)  (答出一点即可) 建议: 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等  (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与探究】探究金鱼藻数量对生态瓶的影响
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金鱼藻大量繁殖,小鱼出现浮头现象,这是否与金鱼藻的数量增多有关呢?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注:浮头,是指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的现象。)
编号 实验方案 24小时溶解氧含量(毫克/升)
水质 金鱼藻数(枝) 小鱼数(条) 光照
A 池塘水 3 3 散射光 7.4
B 9 散射光 8.6
C 15 ? 8.0
(3)实验中,C组的光照条件应为  散射光  ,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数量越多,生态瓶中溶解氧含量越高,但过多的金鱼藻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鱼的生存  。
(5)通过制作生态瓶,同学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请你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角度,提出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建议: 合理控制生物数量,避免过度捕捞或种植(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归纳推理;对照实验思想;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1)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为生态瓶提供光照,满足金鱼藻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
(2)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或生态瓶内成分齐全,包括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小鱼)和分解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不会造成空间拥挤或资源不足);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等;
(3)散射光;控制单一变量;
(4)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数量越多,生态瓶中溶解氧含量越高,但过多的金鱼藻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鱼的生存;
(5)合理控制生物数量,避免过度捕捞或种植(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河泥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故河泥的作用是为金鱼藻等植物提供无机盐(或营养物质),同时为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提供生存环境。同时,河泥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故将生态瓶放在阳台上的目的是为生态瓶提供光照,满足金鱼藻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
(2)根据评价标准,优点: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生态瓶内成分齐全,包括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小鱼)和分解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不会造成空间拥挤或资源不足。建议: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增加小鱼的数量或减少金鱼藻的数量,以观察不同比例对生态瓶的影响。
(3)实验中,C组的光照条件应为散射光,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中,除了金鱼藻的数量外,其他所有条件都应该保持一致,包括光照条件。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数量越多,生态瓶中溶解氧含量越高,但过多的金鱼藻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鱼的生存。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金鱼藻数量的增加,溶解氧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金鱼藻数量过多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如有机物积累过多、氧气消耗过快等。
(5)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角度,保护生态平衡的建议有:合理控制生物数量,避免过度捕捞或种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1)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为生态瓶提供光照,满足金鱼藻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
(2)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或生态瓶内成分齐全,包括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小鱼)和分解者(河泥中的微生物)、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不会造成空间拥挤或资源不足);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等;
(3)散射光;控制单一变量;
(4)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数量越多,生态瓶中溶解氧含量越高,但过多的金鱼藻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鱼的生存;
(5)合理控制生物数量,避免过度捕捞或种植(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太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24秋 阿荣旗期末)探究与实践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组别 甲 乙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  分解者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  无氧  (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  等量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  对照  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  >  (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1)分解者;无氧。
(2)控制单一变量。
(3)等量;对照。
(4)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2)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解答】解:(1)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EM菌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厨佘的方法,因此发酵环境应为无氧环境。
(2)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所以,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做对照实验。为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等量的清水。
(4)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对植物的生长无影响;
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对进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分解者;无氧。
(2)控制单一变量。
(3)等量;对照。
(4)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
【点评】了解垃圾分类及实验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 邳州市二模)为研究解决宇航员未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的问题,我国科学家建成了“月宫一号”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图甲),舱内有小麦、生菜、黄粉虫(富含动物蛋白,可食用)和微生物等。志愿者在舱内完成了370天的封闭实验。图甲为月宫一号模式图及植物舱示意图。
(1)图甲植物舱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可以精准调控二氧化碳浓度。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A”合成为  有机物  为志愿者提供食物来源。(A为名词代号)
(2)尿液和生活废水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于配制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水可被植物根尖的  成熟区  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绝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式通过  气孔  (填结构名称)散出。
(3)“月宫一号”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请在图乙中,用“→”和文字补充人与其他生物的物质循环关系。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专题】过程示意图;生态学思想;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1)有机物;
(2)成熟区;气孔;
(3)。
【分析】1、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2、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叫作光合作用。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为志愿者提供食物来源。
(2)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故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水可被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
(3)人在月宫一号中是消费者,以植物和黄粉虫为食,代谢废物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供植物利用。因此,图乙中人与其他生物的循环关系为:。
故答案为:(1)有机物;
(2)成熟区;气孔;
(3)。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5 河北区模拟)学校生物学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以下两图,图1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
(2)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  捕食和竞争  的关系。
(3)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浮游植物  。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专题】过程示意图;生态学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1)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2)捕食和竞争;
(3)浮游植物。
【分析】1、图1中: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
2、图2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
【解答】解:(1)由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2)由图1可知,浮游动物是河虾的食物,浮游动物和河虾有共同的食物浮游植物,故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3)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只有约10%~20%传入下一营养级,则生物位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体内能量的相对含量越低,则图2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对应图1中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故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浮游植物。
故答案为:(1)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2)捕食和竞争;
(3)浮游植物。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