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 铜山区二模)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带土坨移栽,主要是为了保护根尖分生区细胞
B.移栽初期施用大量无机盐,目的是促进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C.移栽后修剪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移栽后遮阴处理,目的是减弱光合作用
2.(2025春 康县三模)春天到了,城市绿化需要对树苗进行移栽,其中错误的方法是( )
A.剪去部分枝叶
B.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
C.根部带土移栽
D.可适当的输入营养液
3.(2025春 康县三模)在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令人惊叹的树种——杏仁桉树。平均树高百米,其中最高的一株高达156米。澳洲杏仁桉树长得高大,根吸收的水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树木顶端,其主要的动力来自( )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2025 市中区二模)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无土栽培的实践探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幼苗时,给植物适当遮阴有利于其成活
B.定植杯间保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植物充分接受光照
C.用充气泵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D.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吸收与运输培养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5.(2025春 康县三模)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图中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
A.a B.b C.c D.d
6.(2025春 深圳三模)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园林生产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用培养液代替了土壤栽培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C.植物从培养液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和水
D.培养液的浓度过大,容易造成青菜“烧苗”
7.(2025春 康县三模)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8.(2025 临淄区一模)校运会时,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百米冲刺,不由得热血沸腾,为运动员加油呐喊,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加油呐喊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此时人体生命活动只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观众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跑来时,眼球中晶状体曲度发生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C.运动员跑步时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D.运动员跑步过程中听到呐喊声,感受器是内耳中的耳蜗
9.(2025春 康县三模)如图为蚕豆叶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和②分别是( )
A.表皮细胞,气孔 B.保卫细胞,气孔
C.表皮细胞,叶脉 D.保卫细胞,叶脉
10.(2025春 福田区三模)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密闭性良好的粮仓内,来延缓粮食品质老化的一种办法。以下措施涉及到的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养花的花盆底部留有小孔
B.作物遇到洪灾时要及时排水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11.(2025春 深圳三模)深圳的南山荔枝含糖分多,甘甜可口。荔枝中糖分的合成原料是(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2.(2025春 桐柏县三模)将一株质量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这株柳树增加的质量主要来源于( )
A.空气中的氧气
B.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13.(2025 播州区二模)立冬时节,北方的人们会将收获的萝卜、白菜储存在地窖中。但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发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 )
A.消耗了有机物 B.释放了能量
C.产生二氧化碳 D.消耗了氧气
14.(2025春 长寿区校级三模)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人活着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15.(2025春 福田区三模)《吕氏春秋》中有“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的论述,即播种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从而提高产量。下列增产措施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施加有机肥 B.夜间增加照明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D.及时排涝松土
16.(2025春 池州三模)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为利用作物对无机盐吸收的差异,可采取“轮作”方式种植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17.(2025春 思明区校级三模)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有机物、线粒体 B.叶绿体、有机物
C.线粒体、有机物 D.有机物、叶绿体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2025春 深圳三模)“五一”期间,乡村游受众多游客青睐。瓜棚里游客自行选瓜采摘,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满载而归。小明也和父母一起去采摘,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为了探究农民丰收的原因,他深入大棚进行了研究,图1为大棚蔬菜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2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3是小明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影响大棚产量的因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是 所表示的生理活动。甜瓜存放久了,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与图1中 所示的生理活动有关。
(2)根据图2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是 (填字母);图2中E点下降的原因是 。
(3)图3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①的目的是 ,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
19.(2025春 济南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将天竺葵植株置于气液相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24小时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三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利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填相应字母)。
(2)写出图一步骤D涉及的生理活动反应式 。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溶解到酒精中。
(3)当天竺葵的生长状况与图二中的C点相匹配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有 。
(4)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根据图二曲线判断,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根据图三曲线可知,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 。
20.(2025春 中原区三模)小林在学习了《水的利用与散失》后,尝试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
(1)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2)试管中滴加油滴可以防止水分直接蒸发。一段时间后,A、B两个装置的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多的是 ,该实验可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这个过程叫做 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小林知道水分是通过图乙中的结构② 散失的。他还想知道,此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数量是否真的不同,于是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依下表所示进行处理。
叶片处理 甲 乙 丙 丁
凡士林涂抹位置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注:凡士林可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
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其他环境条件 ,5小时后称其重量,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丙>乙>甲,说明菠菜叶上表皮结构②的数量 (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
中考核心考点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 铜山区二模)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带土坨移栽,主要是为了保护根尖分生区细胞
B.移栽初期施用大量无机盐,目的是促进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C.移栽后修剪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移栽后遮阴处理,目的是减弱光合作用
【考点】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5%以上。
【解答】解: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错误。
B、移栽初期植物的根系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的吸收功能,施用大量无机盐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根毛细胞失水,不利于植物成活,B错误。
C、移栽后修剪部分枝叶,能够减少叶片的表面积,从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移栽后的成活率,C正确。
D、移栽后遮阴处理,目的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而不是减弱光合作用。因为刚移栽的树木根系吸水能力弱,遮阴可降低蒸腾作用强度,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尖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2025春 康县三模)春天到了,城市绿化需要对树苗进行移栽,其中错误的方法是( )
A.剪去部分枝叶
B.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
C.根部带土移栽
D.可适当的输入营养液
【考点】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B
【分析】(1)蒸腾作用与植物移栽: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在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树苗成活。
(2)根的结构与功能: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收效率。根部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维持根的吸收功能,有助于树苗适应新环境。
(3)植物的营养需求:移栽后的树苗根系可能暂时无法正常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适当输入营养液可以为树苗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恢复。
(4)环境因素对移栽的影响: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树苗移栽有影响。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气温较高,蒸腾作用旺盛,此时移栽树苗,树苗因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而根系吸水能力在移栽后暂时较弱,易导致树苗缺水死亡。
【解答】解:A.在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能够减少树苗的蒸腾面积,从而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A正确。
B.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此时光照强、温度高,树苗的蒸腾作用会非常旺盛,而移栽后的树苗根系受损,吸水能力下降,难以补充因蒸腾作用散失的大量水分,容易导致树苗缺水枯萎,所以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是错误的方法,B错误。
C.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部带土移栽,土坨可以保护树苗的幼根和根毛,使其在移栽过程中尽量少受损伤。这样移栽后,根能够较快地恢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C正确。
D.移栽后,树苗的根系可能暂时无法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适当输入营养液,可以为树苗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等无机盐,帮助树苗更快地恢复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相关知识。
3.(2025春 康县三模)在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令人惊叹的树种——杏仁桉树。平均树高百米,其中最高的一株高达156米。澳洲杏仁桉树长得高大,根吸收的水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树木顶端,其主要的动力来自( )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和储存能量,光合作用不是水分运输到树木顶端的主要动力,它并不直接为植物体内水分的向上运输提供动力,A不符合题意。
B.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吸收作用只是将水分从土壤中获取到植物体内,而不是将水分运输到树木顶端,B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生长等,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它并不直接为水分的向上运输提供动力,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叶片内的水分减少,就会从周围的组织中吸水,这样就会在植物体内形成一个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输的拉力,从而促使根吸收的水分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树木顶端。所以蒸腾作用是水分运输到树木顶端的主要动力,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相关生理作用的知识。
4.(2025 市中区二模)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无土栽培的实践探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幼苗时,给植物适当遮阴有利于其成活
B.定植杯间保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植物充分接受光照
C.用充气泵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
D.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吸收与运输培养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考点】无土栽培;蒸腾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D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解答】解:A、适当遮阴可以减少蒸腾作用,降低水分的散失,在移栽初期,更重要的是确保植株的根系能够适应新环境并尽快恢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A正确。
B、在泡沫板上按合理的间距固定植株,可避免植株相互遮光,有利于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
C、植物根的呼吸需要氧气,充气泵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有利于植株根的呼吸,C正确。
D、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的运输,但是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生理作用相关知识。
5.(2025春 康县三模)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图中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
A.a B.b C.c D.d
【考点】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解答】解:A.a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符合题意。
B.b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生长最快的部分,B不符合题意。
C.c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C不符合题意。
D.d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熟记根尖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2025春 深圳三模)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园林生产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用培养液代替了土壤栽培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C.植物从培养液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和水
D.培养液的浓度过大,容易造成青菜“烧苗”
【考点】无土栽培;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现代生物技术.
【答案】C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答】解:A.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所以在无土栽培的植物中需要培养液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的无机盐,A正确。
B.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以在不适合土壤种植的地方进行农业生产,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B正确。
C.植物从培养液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水,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C错误。
D.培养液的浓度过大,容易造成青菜“烧苗”,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溶液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影响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无机盐的作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2025春 康县三模)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类比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故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只有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产物,B正确。
C、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错误。
D、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5 临淄区一模)校运会时,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百米冲刺,不由得热血沸腾,为运动员加油呐喊,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加油呐喊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此时人体生命活动只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观众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跑来时,眼球中晶状体曲度发生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C.运动员跑步时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D.运动员跑步过程中听到呐喊声,感受器是内耳中的耳蜗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答】解:A.当观众为运动员加油时,由于情绪激动,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A符合题意。
B.当观众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向终点跑来时,由于物体距离的变化,眼睛需要调整焦距以清晰成像。晶状体是眼睛中的重要结构,它可以通过改变曲度来调节焦距。当物体靠近时,晶状体曲度会变大,以使光线更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B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运动员跑步时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运动员跑步过程中听到呐喊声,感受器是内耳中的耳蜗,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听觉的形成过程、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2025春 康县三模)如图为蚕豆叶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①和②分别是( )
A.表皮细胞,气孔 B.保卫细胞,气孔
C.表皮细胞,叶脉 D.保卫细胞,叶脉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
【解答】解:在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中,①保卫细胞、②气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2025春 福田区三模)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密闭性良好的粮仓内,来延缓粮食品质老化的一种办法。以下措施涉及到的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养花的花盆底部留有小孔
B.作物遇到洪灾时要及时排水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密闭性良好的粮仓内,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来延缓粮食品质老化。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能够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养花的花盆底部留有小孔”、“作物遇到洪灾时要及时排水”和“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都能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氧气),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所以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11.(2025春 深圳三模)深圳的南山荔枝含糖分多,甘甜可口。荔枝中糖分的合成原料是(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2.(2025春 桐柏县三模)将一株质量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这株柳树增加的质量主要来源于( )
A.空气中的氧气
B.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重约0.2公斤的柳树苗栽种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则其增加的10余千克重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少部分与无机盐有关,因此,这株柳树增加的质量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5 播州区二模)立冬时节,北方的人们会将收获的萝卜、白菜储存在地窖中。但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发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 )
A.消耗了有机物 B.释放了能量
C.产生二氧化碳 D.消耗了氧气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储存在地窖中的蔬菜,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导致其营养价值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解答】解:A.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被消耗,导致蔬菜的营养价值降低,A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但这个能量主要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不是直接导致蔬菜营养价值降低,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产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但它并不直接导致蔬菜的营养价值下降,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但蔬菜营养价值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消耗,而非氧气的消耗,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
14.(2025春 长寿区校级三模)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人活着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意义。
15.(2025春 福田区三模)《吕氏春秋》中有“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的论述,即播种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从而提高产量。下列增产措施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施加有机肥 B.夜间增加照明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D.及时排涝松土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可以让植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A、有机肥经分解者分解,可以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A不符题意。
B、夜间增加照明,延长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原理与合理密植相同,B符合题意。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促进种子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排涝松土,提高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6.(2025春 池州三模)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为利用作物对无机盐吸收的差异,可采取“轮作”方式种植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解:A.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避免某些无机盐因连续种植同种作物而被过度消耗。同时,轮作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A选项中的做法和目的是相符的。
B.合理密植是指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这样可以使植物叶片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产量,B选项中的做法和目的也是相符的。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能够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选项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
D.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过程。在阴天或傍晚时分,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相应减弱。此时移栽植物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D选项中的做法和目的是相符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17.(2025春 思明区校级三模)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有机物、线粒体 B.叶绿体、有机物
C.线粒体、有机物 D.有机物、叶绿体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根据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2025春 深圳三模)“五一”期间,乡村游受众多游客青睐。瓜棚里游客自行选瓜采摘,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满载而归。小明也和父母一起去采摘,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为了探究农民丰收的原因,他深入大棚进行了研究,图1为大棚蔬菜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2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3是小明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影响大棚产量的因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是 甲 所表示的生理活动。甜瓜存放久了,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与图1中 乙 所示的生理活动有关。
(2)根据图2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是 C、G (填字母);图2中E点下降的原因是 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
(3)图3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①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 ,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缺少对照组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甲;乙。
(2)C、G;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缺少对照组。
【分析】1、图1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丙表示蒸腾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
2、图2中: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到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因正午太热防止水分散失植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同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因此下降,EF段气孔逐渐打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G点光合作用强度等呼吸作用强度;GH段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HI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由图1可知,图中③代表二氧化碳,甲利用③二氧化碳和②水分合成有机物,释放①氧气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乙利用①氧气消耗有机物,产生②水和③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因此乙表示呼吸作用。甜瓜存放久了甜度明显下降,是因为乙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较多,导致有机物减少,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
(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在图2中:当二氧化碳吸收量上升时,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当植物释放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消耗有机物。图中C、G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中E点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因为没有对照组,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该设置一组有二氧化碳,一组无二氧化碳,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
(1)甲;乙。
(2)C、G;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缺少对照组。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9.(2025春 济南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将天竺葵植株置于气液相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24小时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三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利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DEACB (填相应字母)。
(2)写出图一步骤D涉及的生理活动反应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
(3)当天竺葵的生长状况与图二中的C点相匹配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有 氧气、水蒸气 。
(4)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E (填字母),根据图二曲线判断,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根据图三曲线可知,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25 ℃,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 夜间降低温度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坐标曲线图;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DEACB;
(2)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叶绿素;
(3)氧气、水蒸气;
(4)E;大于;
(5)25;大于;夜间降低温度。
【分析】1、图一中:A脱色、B观察、C滴碘液、D暗处理、E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
2、图二中:AB段和EF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E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漂洗后观察颜色。故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D暗处理、E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A脱色、C滴碘液、B观察。
(2)图一步骤D是暗处理,在无光条件下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通过气孔排出氧气;蒸腾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此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出水蒸气。
(4)由图二曲线可知,BE段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则说明此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E点后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则说明E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故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E。F点的氧气浓度高于A点,则说明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由图三可知,25℃时,该植物在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最高,说明此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故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5℃,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则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故提高大棚内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夜间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DEACB;
(2)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叶绿素;
(3)氧气、水蒸气;
(4)E;大于;
(5)25;大于;夜间降低温度。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5春 中原区三模)小林在学习了《水的利用与散失》后,尝试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
(1)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叶片 。
(2)试管中滴加油滴可以防止水分直接蒸发。一段时间后,A、B两个装置的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多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这个过程叫做 蒸腾 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小林知道水分是通过图乙中的结构② 气孔 散失的。他还想知道,此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数量是否真的不同,于是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依下表所示进行处理。
叶片处理 甲 乙 丙 丁
凡士林涂抹位置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注:凡士林可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
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其他环境条件 相同 ,5小时后称其重量,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丙>乙>甲,说明菠菜叶上表皮结构②的数量 少于 (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专题】探究实验条件;探究结论;对照实验思想;单一变量思想;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1)叶片;
(2)A;蒸腾;
(3)气孔;相同;少于。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图乙中:①③保卫细胞、②气孔。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A和B除叶片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叶片。
(2)一段时间后,A、B两个装置的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多的是A,A装置有叶片,B装置没有叶片,则说明叶片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故水分是通过图乙中的结构②气孔散失的。实验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数量是否不同,故除上、下表皮是否涂抹凡士林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相同。故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其他环境条件相同。实验的结果是: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丙>乙>甲,则乙叶片蒸发的水分比丙叶片的多,说明菠菜叶上表皮结构②气孔的数量少于下表皮。
故答案为:(1)叶片;
(2)A;蒸腾;
(3)气孔;相同;少于。
【点评】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