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动物的分类(一)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铁西区二模)隐翅虫体态细长,形似蚂蚁,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后翅发达,能分泌堪比“硫酸”的毒液。由此推测出隐翅虫属于( )
A.环节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2.(2025 市北区二模)福建三明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新物种,以发现者的姓名命名为“郭亮珠步甲”(如图)。根据其形态特征判断,这应是一种( )
A.爬行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
3.(2025 市中区二模)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研究团队通过灯诱法发现了新物种“山东褶大蚊”。它的头部和胸部呈棕黑色,腹部呈棕黄色,足为黄色,翅上有明显褶皱。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新物种体表有外骨骼,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B.新物种腹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有利于运动
C.新物种胸、腹部的气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D.新物种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
4.(2025春 西安三模)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也会分泌一种黏液保护自己不被海葵蜇伤。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丑鱼属于脊椎动物
B.海葵是影响小丑鱼生活的生物因素
C.小丑鱼分泌黏液保护自己是环境影响生物的体现
D.海洋中有很多影响小丑鱼生存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5.(2025 长沙模拟)青口贝富含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内部柔软,外壳翠绿,推测其属于( )
A.节肢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6.(2025 临洮县一模)下河捉鱼时,经常会碰到已经捉到手的鱼又挣脱的情况,这是因为鱼的体表有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作用主要是( )
A.防止敌害捕食 B.减小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气体交换
7.(2025 临洮县一模)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白眉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灵长目猩猩科。下列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蜂猴:灵长目懒猴科
B.小熊猫:食肉目浣熊科
C.野牛:偶蹄目牛科
D.亚洲象:长鼻目象科
8.(2025 市中区二模)如图表示相关概念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B.蠕虫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C.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D.社会行为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形成等级
9.(2024秋 望城区期末)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肠道中生活,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不包括( )
A.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B.运动器官发达,自由活动能力强
C.身体表面有角质层,防止被消化
D.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10.(2024秋 巴南区期末)小叶在暑假参观了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她发现蜥蜴、龟和鳄鱼等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爬行动物一般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B.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龟甲一般都比较厚实坚硬,有助于维持它们恒定的体温
D.扬子鳄是小型鳄类,肺呼吸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
11.(2025春 桃城区三模)“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D.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2.(2025春 兴宁市校级三模)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及其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B.乌贼的贝壳能保护柔软的身体
C.蚯蚓的疣足具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D.涡虫体表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13.(2025 福州一模)崇安髭蟾分布于武夷山及周边。它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急流中;成体皮肤粗糙,用肺呼吸。它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
14.(2025 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给
D.家兔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15.(2025 滕州市模拟)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游泳时,前进动力来自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为变态发育
C.蛙的皮肤和鸟的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D.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可为盲人提供服务
16.(2025 郑州一模)猫和狗是常见的动物,它们和虎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狗、虎都有尖锐的犬齿
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虎近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食肉目的生物种类比猫科的多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 齐齐哈尔一模)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对蚯蚓有这样的描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为了解并保护蚯蚓,同学们完成了观察蚯蚓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平均爬行距离(cm)
玻璃板 5
薄木板 16
(1)看一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看到甲图所示结构,据图判断,②是蚯蚓的 端。
(2)探一探:将状况相同的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薄木板上,乙图记录的是2分钟内蚯蚓的平均爬行距离,该实验结果与蚯蚓腹面的 有关。
(3)想一想:实验过程中要经常往蚯蚓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 。
18.(2025 东莞市二模)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5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
①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② 4 20 28天
③ 1 20 14天
④ ﹣1 20 9天
⑤ ﹣3 20 7天
请回答:
(1)本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均 ,这体现了对照实验设计的 原则。
(2)该实验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 越有利于白蚁的生存。据结果推测我国北方地区 (填“夏季”或“冬季”)白蚁更多。
(4)白蚁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它的发育过程没有 期,属于 发育。绿僵菌会寄生在白蚁体内获取营养,所以可以用绿僵菌防治白蚁;写出另一条生物防治的例子: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 河北区模拟)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鸟类的呼吸模型,如图是同学们制作的鸟类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同学们制作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 ,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可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
(2)有的同学认为小气球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你认为他说的正确吗? (填“是”或“否”)。
20.(2025 长沙模拟)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甲壳覆盖。小龙虾既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物种,也是一种入侵物种,其大量入侵可能会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破坏泥质堤坝等。小龙虾曾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泛滥成灾,人们采用人工捕捞、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其数量,近年来稻虾共作养殖模式被广泛应用(如图)。请回答问题:
(1)据资料分析,小龙虾体表的甲壳具有 作用,水稻籽粒(不考虑稻壳)结构中具有类似作用的是 。
(2)小龙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但其没有翅, (填“属于”或“不属于”)昆虫,小龙虾与害虫获得能量来源最终来源于 。
(3)图中稻虾养殖模式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4)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的危害有 (任答两点即可)。
(5)资料中画线部分提到的控制小龙数量的方法和化学防治相比,优点是: (合理即可)。
中考核心考点 动物的分类(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铁西区二模)隐翅虫体态细长,形似蚂蚁,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后翅发达,能分泌堪比“硫酸”的毒液。由此推测出隐翅虫属于( )
A.环节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解答】解:据题意可知,隐翅虫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有三对足,有触角一对,因此可以判断属于节肢动物门里的昆虫。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025 市北区二模)福建三明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新物种,以发现者的姓名命名为“郭亮珠步甲”(如图)。根据其形态特征判断,这应是一种( )
A.爬行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答】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结合题图可知,“郭亮珠步甲”是一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3.(2025 市中区二模)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研究团队通过灯诱法发现了新物种“山东褶大蚊”。它的头部和胸部呈棕黑色,腹部呈棕黄色,足为黄色,翅上有明显褶皱。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新物种体表有外骨骼,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B.新物种腹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有利于运动
C.新物种胸、腹部的气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D.新物种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
【考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昆虫的形态结构:蚊子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解答】解:A.新物种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故A项错误。
B.新物种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故B项错误。
C.新物种的胸部和腹部有气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故C项错误。
D.新物种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昆虫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2025春 西安三模)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也会分泌一种黏液保护自己不被海葵蜇伤。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丑鱼属于脊椎动物
B.海葵是影响小丑鱼生活的生物因素
C.小丑鱼分泌黏液保护自己是环境影响生物的体现
D.海洋中有很多影响小丑鱼生存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考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1.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生物可以适应和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解答】解:A.小丑鱼属于鱼类,鱼类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海葵与小丑鱼共同生活并产生相互作用,属于生物因素,B正确。
C.小丑鱼分泌黏液是其自身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避免被海葵蜇伤),体现的是生物适应环境,而非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通常指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其他生物等)对生物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的直接作用,而此处是生物通过自身特征适应环境,C错误。
D.生态因素包括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如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和生物因素(如捕食者、共生生物等),符合定义,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态因素、生物适应环境、脊椎动物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2025 长沙模拟)青口贝富含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内部柔软,外壳翠绿,推测其属于( )
A.节肢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解答】解:A.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青口贝不具备这些特征,A错误。
B.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与青口贝特征不符,B错误。
C.青口贝内部柔软,有外壳,符合软体动物的特征,C正确。
D.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青口贝不满足这些特点,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2025 临洮县一模)下河捉鱼时,经常会碰到已经捉到手的鱼又挣脱的情况,这是因为鱼的体表有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作用主要是( )
A.防止敌害捕食 B.减小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气体交换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鱼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2025 临洮县一模)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白眉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灵长目猩猩科。下列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蜂猴:灵长目懒猴科
B.小熊猫:食肉目浣熊科
C.野牛:偶蹄目牛科
D.亚洲象:长鼻目象科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解: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白眉长臂猿与小熊猫、野牛、亚洲象都不是同一目的;白眉长臂猿与蜂猴属于同一目。可见下列动物中与白眉长臂猿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蜂猴。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分类单位和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8.(2025 市中区二模)如图表示相关概念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B.蠕虫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C.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D.社会行为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形成等级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的特征.
【专题】开放性图表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由题干图知:甲包含乙、丙、丁,即甲与乙、丙、丁之间是包含关系,乙、丙、丁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解答】解:A、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是并列关系,A正确。
B、蠕虫动物是许多原始的刚刚有三胚层身体结构的动物的统称,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B正确。
C、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因此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不是并列关系,C错误。
D、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动物的运动系统结构、行为分类及动物的分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4秋 望城区期末)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肠道中生活,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不包括( )
A.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B.运动器官发达,自由活动能力强
C.身体表面有角质层,防止被消化
D.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考点】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蛔虫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解答】解:A.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生殖器官非常发达,生殖能力极强,能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也有助于它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繁殖,增加种群数量,A不符合题意。
B.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中,它们并不需要发达的运动器官来自由活动。相反,为了适应寄生生活,蛔虫的身体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附着在肠道壁上,而不是自由活动,B符合题意。
C.蛔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非常坚韧,能够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消化掉,使得它们能够在肠道中安全地生存,这是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C不符合题意。
D.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相对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种简单的消化管结构使得蛔虫能够更快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线形(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相关知识。
10.(2024秋 巴南区期末)小叶在暑假参观了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她发现蜥蜴、龟和鳄鱼等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爬行动物一般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B.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龟甲一般都比较厚实坚硬,有助于维持它们恒定的体温
D.扬子鳄是小型鳄类,肺呼吸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2)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A.爬行动物,如蜥蜴、龟和鳄鱼等,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这使得卵能够在陆地上安全地孵化,A正确。
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些鳞片不仅可以保护它们的身体免受外界伤害,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它们能够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生存,B正确。
C.龟甲一般都比较厚实坚硬,能提供保护,防止外界的物理伤害和捕食者的攻击。然而,爬行动物,包括龟类,都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C错误。
D.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鳄类。与两栖动物相比,扬子鳄已经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这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1.(2025春 桃城区三模)“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D.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鸟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足够的氧气。
【解答】解: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利于飞行,A正确。
B、气囊能够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减轻体重,利于飞行,C正确。
D、鸟类胸肌特别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2025春 兴宁市校级三模)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及其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B.乌贼的贝壳能保护柔软的身体
C.蚯蚓的疣足具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D.涡虫体表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4)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解答】解:A.蜜蜂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有附肢,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A正确。
B.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贝壳退化成了海螵蛸,B错误。
C.蚯蚓身体有很多刚毛,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辅助进行运动的;沙蚕身体有很多疣足,可辅助运动,C错误。
D.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线虫动物的体表有角质层,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动物相关类群的主要特征。
13.(2025 福州一模)崇安髭蟾分布于武夷山及周边。它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急流中;成体皮肤粗糙,用肺呼吸。它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崇安髭蟾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水里;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两栖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2025 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给
D.家兔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考点】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B
【分析】线形(线虫)动物主要特征为: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胎生哺乳等;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气囊辅助肺呼吸。
【解答】解:A.蛔虫体表的角质层可抵抗宿主消化液,但寄生生活的动物因直接吸收宿主营养,消化器官应退化。A错误。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正确。
C.家鸽的气囊辅助呼吸,但气体交换发生在肺中,气囊本身不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家兔为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犬齿是肉食性动物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蛔虫的寄生特征、蜥蜴的陆地适应结构、家鸽的气囊功能、家兔的牙齿分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2025 滕州市模拟)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游泳时,前进动力来自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为变态发育
C.蛙的皮肤和鸟的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D.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可为盲人提供服务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1、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有独特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呼吸。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解答】解:A、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A错误。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
C、蛙的皮肤和鸟的气囊都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但是原理不同,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蛙的皮肤能,C错误。
D、哺乳动物(犬)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可为盲人提供服务,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6.(2025 郑州一模)猫和狗是常见的动物,它们和虎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狗、虎都有尖锐的犬齿
B.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比猫和虎近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食肉目的生物种类比猫科的多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解:A.猫、狗和虎都属于食肉目,它们都有尖锐的犬齿,用于捕食和撕咬猎物,A不符合题意。
B.猫和虎都属于猫科,而狗属于犬科。从生物分类学来看,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猫和狗更近,B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C不符合题意。
D.目在分类单位上比科大,因此食肉目的生物种类确实比猫科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分类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 齐齐哈尔一模)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对蚯蚓有这样的描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为了解并保护蚯蚓,同学们完成了观察蚯蚓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平均爬行距离(cm)
玻璃板 5
薄木板 16
(1)看一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看到甲图所示结构,据图判断,②是蚯蚓的 前 端。
(2)探一探:将状况相同的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薄木板上,乙图记录的是2分钟内蚯蚓的平均爬行距离,该实验结果与蚯蚓腹面的 刚毛 有关。
(3)想一想:实验过程中要经常往蚯蚓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 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
【考点】蚯蚓的特征;探究蚯蚓的运动.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前
(2)刚毛
(3)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分析】1.题图中:①是环带,②是前端,③是后端。
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解答】解:(1)蚯蚓的环带靠近身体前端,从图中可知①是环带,所以②是蚯蚓的前端。
(2)蚯蚓腹面有刚毛,它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协助运动。在粗糙的薄木板上,刚毛能更好地附着,便于蚯蚓爬行;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蚯蚓在薄木板上平均爬行距离更远。可见,该实验结果与蚯蚓腹面的刚毛有关。
(3)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实验过程中经常往蚯蚓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保证蚯蚓能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前
(2)刚毛
(3)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点评】掌握蚯蚓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 东莞市二模)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5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
①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② 4 20 28天
③ 1 20 14天
④ ﹣1 20 9天
⑤ ﹣3 20 7天
请回答:
(1)本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 温度 。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均 相同 ,这体现了对照实验设计的 单一变量 原则。
(2)该实验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 高 越有利于白蚁的生存。据结果推测我国北方地区 夏季 (填“夏季”或“冬季”)白蚁更多。
(4)白蚁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节肢 动物,它的发育过程没有 蛹 期,属于 不完全变态 发育。绿僵菌会寄生在白蚁体内获取营养,所以可以用绿僵菌防治白蚁;写出另一条生物防治的例子: 以鸭治蝗、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治虫等 。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生物防治;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单一变量思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1)温度 相同 单一变量
(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3)高 夏季
(4)节肢 蛹 不完全变态 以鸭治蝗、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治虫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解:(1)实验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故本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温度。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实验过程中,饲养白蚁的食物种类、食物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这体现了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
(2)白蚁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白蚁的数量要多;故实验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使验数据更准确。
(3)由表中数据知,温度越高,白蚁存活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白蚁的生存。据结果推测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白蚁更多。
(4)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白蚁属于节肢动物。白蚁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如以鸭治蝗、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治虫等。
故答案为:
(1)温度 相同 单一变量
(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3)高 夏季
(4)节肢 蛹 不完全变态 以鸭治蝗、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治虫等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节肢动物特征、动物的发育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 河北区模拟)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鸟类的呼吸模型,如图是同学们制作的鸟类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同学们制作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 肺 ,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气囊 ,可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
(2)有的同学认为小气球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你认为他说的正确吗? 否 (填“是”或“否”)。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肺;气囊。
(2)否。
【分析】(1)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很轻,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内充气体;胸肌发达;双重呼吸;直肠很短等。
(2)图中吸管模拟气管、大气球模拟肺,大气球上的红蓝细线模拟肺部的血管、小气球模拟气囊。
【解答】解:(1)图中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吸管模拟气管,大气球模拟的是肺,是鸟类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气囊,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2)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小气球代表的气囊表面没有毛细血管,不应该缠绕红蓝细线,此处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故这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肺;气囊。
(2)否。
【点评】掌握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0.(2025 长沙模拟)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甲壳覆盖。小龙虾既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物种,也是一种入侵物种,其大量入侵可能会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破坏泥质堤坝等。小龙虾曾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泛滥成灾,人们采用人工捕捞、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其数量,近年来稻虾共作养殖模式被广泛应用(如图)。请回答问题:
(1)据资料分析,小龙虾体表的甲壳具有 保护 作用,水稻籽粒(不考虑稻壳)结构中具有类似作用的是 果皮 。
(2)小龙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但其没有翅,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昆虫,小龙虾与害虫获得能量来源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3)图中稻虾养殖模式中共有 3(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杂草→小龙虾 。
(4)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的危害有 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破坏泥质堤坝) (任答两点即可)。
(5)资料中画线部分提到的控制小龙数量的方法和化学防治相比,优点是: 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合理即可)。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物防治.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1)保护;果皮;
(2)不属于;太阳能;
(3)3(三);杂草→小龙虾;
(4)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破坏泥质堤坝);
(5)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解答】解:(1)小龙虾体表的甲壳可以保护内部柔软器官并起到支持作用。水稻籽粒是果实,因此水稻籽粒(不考虑稻壳)中,果皮包裹着种子,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和甲壳作用类似。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小龙虾没有翅且身体分部与昆虫不同,所以不属于昆虫。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小龙虾与害虫获得能量来源最终都是太阳能。
(3)食物链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的食物链有:杂草→害虫→小龙虾;杂草→小龙虾;水稻→害虫→小龙虾,共3条,其中最短的是杂草→小龙虾。
(4)从题干可知,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会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还会破坏泥质堤坝等。
(5)人工捕捞、生物防治相比化学防治,不会使用化学药剂,可减少环境污染,也不会伤害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1)保护;果皮;
(2)不属于;太阳能;
(3)3(三);杂草→小龙虾;
(4)抢夺本土物种生存资源;捕食本地动植物(破坏泥质堤坝);
(5)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生物防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