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预测】2025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考前冲刺 科学探究(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押题预测】2025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考前冲刺 科学探究(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17 06: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微型料颗粒可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操作:
①实验准备:分别制取含微塑料颗粒的饮用水a和空气b。
②进行实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饲养于含有b的环境中,并饲喂a。
③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的一些细胞内出现了微塑料,肠道中具有抗炎能力的肠杆菌种类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细胞吞噬微塑料后,会在大脑皮层的某些毛细血管弯曲处发生阻塞形成血栓,影响脑组织供血。据此回答1﹣1题。
1.下列关于该动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B.对照组也需检测肠杆菌种类数量
C.实验结果足以证明划线句的正确
D.结论是生活中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2.(2025 游仙区三模)人们常说“隔夜的水不能喝”,真的是这样吗?小明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隔夜水细菌数量会增多,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明的看法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实验结论
3.(2025 长沙县一模)近日,鸟类学家在张家界用摄像机拍摄到了珍稀鸟类蓝翅希鹛的身影。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比较法 D.对照实验法
4.(2025 临淄区一模)某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做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影响”实验中,设置了明亮干土、黑暗湿土两组装置
B.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实验中,通过滴加碘液的方法检验胚乳中是否含有淀粉
C.在“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中,从菠菜叶下表面撕取表皮制成装片观察
D.在“制作生态瓶”实践活动中,在保证生物种类的前提下,将生态瓶放在明亮处
5.(2025春 福田区三模)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装置中植物质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植物质量等于装置b中植物质量
B.装置a中植物质量大于装置b中植物质量
C.装置b中植物质量大于装置a中植物质量
D.无法判断装置a和装置b中植物质量的变化
6.(2025 黄石一模)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为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每天定时喷洒适量的“模拟酸雨”和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统计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注:pH值越小,酸性越强)。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条件 清水 模拟酸雨
pH≈7 pH=5 pH=4
种子发芽率/% 91 13 2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标志
B.实验过程中,种子应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保证无氧条件
C.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每组应选取多粒且等量的大豆种子
D.一定范围内,雨水的酸性越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
7.(2025 市北区一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量,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两种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该实验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可推断光线越弱,植物生长得越好
8.(2025春 汝阳县三模)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
A.实验①、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B.实验②、③对照,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实验③、④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实验中所需的绿豆种子要粒大饱满,先用热水浸泡
9.(2024秋 五华县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2025 市中区二模)玻璃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生物小组利用玻璃鱼探究酒精对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清水 5% 10% 15% 20% 25%
全组统计数据(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A.选用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
B.只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即可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C.为了避免干扰,同一条鱼必须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D.由表可知,随浓度升高,酒精对玻璃鱼心跳的抑制作用减弱
11.(2024秋 射洪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装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最科学的是(  )
A. B.
C. D.
12.(2025春 海口三模)小明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加入了少许的水绵,在同一视野下可观察到这两种生物(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绵和草履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B.水绵内呈带状、螺旋式分布的结构是细胞核
C.水绵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水绵能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13.(2025春 甘井子区三模)如图表示探究唾液消化淀粉的相关实验,各试管中均装有2毫升相同的淀粉溶液。按图中所示处理,10分钟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试管中淀粉溶液可能不变蓝的是(  )
A. B. C. D.
14.(2025 青岛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 模拟牙齿的咀嚼
B 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 保持小鱼正常呼吸
C 检测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时,滴加碘液 检测有无淀粉
D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在锥形瓶外加易拉罐 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A.A B.B C.C D.D
15.(2025春 西城区校级三模)在“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均应加入等量的唾液
B.其中一组加入馒头块并且不搅拌,另一组加入馒头碎屑并且充分搅拌
C.应将两组均放在37℃环境中约10分钟
D.馒头碎屑且充分搅拌组加入碘液时更蓝
16.(2025 永定区一模)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实验(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28℃是细菌生长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
B.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更合理
C.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培养基
D.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高温灭菌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2025春 济南三模)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校园生态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探究实验。他们发现,实验室的植物在阳光下生长旺盛,而夜间却会释放一些气体,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图1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探究步骤,图2是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图1中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2)步骤①的目的是     。
(3)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设置一组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4)如图④所示的加热方式为     加热,小烧杯里的液体是     。
(5)将大棚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2所示),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的植物生理活动是     ,一段时间后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2025春 西青区校级三模)晓刚带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下面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奶奶:花生果实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
小红: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也有个小的,小花生里也有个大的呀!
晓刚:这样说不科学!大小花生是指它们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
小明:要是栽培条件好,我想小花生也会长成大花生。
(1)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成立,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栽培的条件应该是     的。
(2)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
A.随机的
B.大、小花生都挑中等大小的
C.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
D.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小的
(3)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     。
19.(2025 海陵区一模)酗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某生物实验小组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了解酒精的危害。实验过程如下:在室温15℃条件下,选用10秒内心跳次数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作为实验对象,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测量水蚤的心率,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该探究实验中清水组的作用是形成     ,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中每组均需使用多只水蚤进行探究,其目的是:    。
(4)实验结果表明,在酒精浓度为1%到20%之间时,水蚤心率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     ;当酒精浓度达到20%时,水蚤因酒精浓度过大而死亡。由此,请你写出一条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    。
20.(2025 游仙区三模)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小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五条大小及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死亡了?    。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
(4)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     。
②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纸上要     。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中考核心考点 科学探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微型料颗粒可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操作:
①实验准备:分别制取含微塑料颗粒的饮用水a和空气b。
②进行实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饲养于含有b的环境中,并饲喂a。
③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的一些细胞内出现了微塑料,肠道中具有抗炎能力的肠杆菌种类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细胞吞噬微塑料后,会在大脑皮层的某些毛细血管弯曲处发生阻塞形成血栓,影响脑组织供血。据此回答1﹣1题。
1.下列关于该动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B.对照组也需检测肠杆菌种类数量
C.实验结果足以证明划线句的正确
D.结论是生活中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对照组通常不接受实验处理,以作为对比,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与实验组不相同,故A错误。
B.对照组的数据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处理的影响,因此对照组也需检测肠杆菌种类数量,故B正确。
C.单一实验结果通常不足以完全证明一个结论,需要更多实验和数据支持,故C错误。
D.实验结果表明微塑料可能对健康有害,但直接得出“不能使用塑料制品”的结论过于绝对,需要更全面的评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对照试验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025 游仙区三模)人们常说“隔夜的水不能喝”,真的是这样吗?小明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隔夜水细菌数量会增多,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明的看法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实验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专题】作出假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题干中,小明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隔夜水细菌数量会增多,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小明的看法相当于作出假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2025 长沙县一模)近日,鸟类学家在张家界用摄像机拍摄到了珍稀鸟类蓝翅希鹛的身影。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比较法 D.对照实验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测量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
【解答】解:A.调查法是指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研究较大范围的对象群体,比如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题干中并非这种情况,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因此,鸟类学家用摄像机拍摄蓝翅希鹛的身影,直接观察记录其行为和活动,属于观察法,B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比较不同鸟类或蓝翅希鹛不同情况等内容,C不符合题意。
D.对照实验法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题干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来研究蓝翅希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2025 临淄区一模)某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做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影响”实验中,设置了明亮干土、黑暗湿土两组装置
B.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实验中,通过滴加碘液的方法检验胚乳中是否含有淀粉
C.在“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中,从菠菜叶下表面撕取表皮制成装片观察
D.在“制作生态瓶”实践活动中,在保证生物种类的前提下,将生态瓶放在明亮处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解剖并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或探究种子成分;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观察某种原生动物(草履虫).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是对照组。
【解答】A.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影响”实验中,黄粉虫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变量是光,所以应该设置了明亮湿土、黑暗湿土两组装置,才能控制单一变量,故A错误。
B.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检验胚乳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的胚乳部分滴加碘液,如果出现蓝色,则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故B正确。
C.气孔分布在下表皮的多,所以在“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中,从菠菜叶下表面撕取表皮制成装片观察,故C正确。
D.植物的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在“制作生态瓶”实践活动中,需要将生态瓶放在明亮处,确保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各实验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2025春 福田区三模)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装置中植物质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植物质量等于装置b中植物质量
B.装置a中植物质量大于装置b中植物质量
C.装置b中植物质量大于装置a中植物质量
D.无法判断装置a和装置b中植物质量的变化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解答】解: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装置a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装置b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装置a、b中植物质量会增加的是a中的植物,装置a中植物质量大于装置b中植物质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实验是解题的关键。
6.(2025 黄石一模)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为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每天定时喷洒适量的“模拟酸雨”和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统计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注:pH值越小,酸性越强)。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条件 清水 模拟酸雨
pH≈7 pH=5 pH=4
种子发芽率/% 91 13 2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标志
B.实验过程中,种子应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保证无氧条件
C.为避免偶然因素影响,每组应选取多粒且等量的大豆种子
D.一定范围内,雨水的酸性越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
【考点】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B
【分析】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解答】解:A.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标志,A正确。
B.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实验过程中,种子不应该完全浸没在溶液中,B错误。
C.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每组应选取多粒且等量的大豆种子,确保单一变量,C正确。
D.由图表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2025 市北区一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量,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两种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该实验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可推断光线越弱,植物生长得越好
【考点】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专题】探究结论;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因此,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A正确。
B.在强光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比高粱多,在弱光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B错误。
C.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同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不同,在同等光照强度下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同;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都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因素,C错误。
D.在强光条件下高粱、小麦、玉米三种植物光合作用量比在弱光条件下多,植物生长得越好,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2025春 汝阳县三模)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
A.实验①、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B.实验②、③对照,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实验③、④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实验中所需的绿豆种子要粒大饱满,先用热水浸泡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D
【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且渡过休眠期的。
【解答】解:A.实验①、③形成了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故A正确。
B.实验②、③形成以了空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B正确。
C.实验③、④对照,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也是合理的,故C正确。
D.实验中所需的绿豆种子要粒大饱满,先用热水浸泡。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种子萌发实验通常要求种子未经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热水浸泡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自然萌发过程,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及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2024秋 五华县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解:①在这个实验中,虽然绿叶被用作实验材料,并且叶绿素是绿叶中的关键色素,但实验本身并没有直接探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必要性。因此,不能直接从该实验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结论。所以①错误。
②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阳光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光对光合作用(特别是淀粉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只有暴露在阳光下的部分产生了淀粉(通过碘液检测呈现蓝色),而遮光部分则没有。这直接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②正确。
③实验并没有设计来检测氧气的产生。因此,不能从该实验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结论。所以③错误。
④实验的核心是检测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观察到暴露在阳光下的叶片部分呈现蓝色,这表明该部分产生了淀粉。而遮光部分则没有呈现蓝色,说明没有产生淀粉。这直接证明了光合作用在光下可以产生淀粉。所以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②④,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2025 市中区二模)玻璃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生物小组利用玻璃鱼探究酒精对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清水 5% 10% 15% 20% 25%
全组统计数据(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A.选用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
B.只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即可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C.为了避免干扰,同一条鱼必须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D.由表可知,随浓度升高,酒精对玻璃鱼心跳的抑制作用减弱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专题.
【答案】A
【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5%、10%、15%、20%、25%,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192、168、120、84、36.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
【解答】解:A、玻璃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选用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A正确。
B、实验数据应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结果,以减少误差,不能只进行一次测量即可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B错误。
C、为了避免干扰,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应选用不同的鱼,因为同一条鱼不同的酒精浓度会造成干扰,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随酒精浓度升高,玻璃鱼心跳次数减少,说明酒精对玻璃鱼心跳的抑制作用增强,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知识。
11.(2024秋 射洪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装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最科学的是(  )
A. B.
C. D.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湿度、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2.(2025春 海口三模)小明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加入了少许的水绵,在同一视野下可观察到这两种生物(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绵和草履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B.水绵内呈带状、螺旋式分布的结构是细胞核
C.水绵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水绵能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考点】观察某种原生动物(草履虫);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1)藻类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解答】解:A.水绵是多细胞藻类,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A错误。
B.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体内呈带状、螺旋式分布的结构是叶绿体,B错误。
C.水绵属于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所以没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C错误。
D.草履虫在水中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丝状的水绵,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藻类和草履虫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2025春 甘井子区三模)如图表示探究唾液消化淀粉的相关实验,各试管中均装有2毫升相同的淀粉溶液。按图中所示处理,10分钟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试管中淀粉溶液可能不变蓝的是(  )
A. B. C. D.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解:A、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0℃时会失去活性,不能分解试管中的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淀粉溶液会变蓝,A不符合题意。
B、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淀粉溶液会变蓝,B不符合题意。
C、胃蛋白酶只能分解蛋白质,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淀粉溶液会变蓝,C不符合题意。
D、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能分解试管中的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试管中淀粉溶液可能不变蓝,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答的关键。
14.(2025 青岛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 模拟牙齿的咀嚼
B 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 保持小鱼正常呼吸
C 检测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时,滴加碘液 检测有无淀粉
D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在锥形瓶外加易拉罐 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A.A B.B C.C D.D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类比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1)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
(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便于观察。
(3)在不同的实验中,每一步操作都有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结合实验具体分析。
【解答】解:A、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有关。所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便于观察血液流动,B错误。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所以检测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时,滴加碘液目的是检测有无淀粉,C正确。
D、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易拉罐罩住锥形瓶,可以减少种子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丢失,D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课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5.(2025春 西城区校级三模)在“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均应加入等量的唾液
B.其中一组加入馒头块并且不搅拌,另一组加入馒头碎屑并且充分搅拌
C.应将两组均放在37℃环境中约10分钟
D.馒头碎屑且充分搅拌组加入碘液时更蓝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专题】探究结论;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解答】解:A、该实验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除了探究的这两个因素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试管内均应加入等量的唾液,A正确。
B、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因此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一组加入馒头块并且不搅拌,模拟没有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情况;另一组加入馒头碎屑并且充分搅拌,模拟有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情况,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B正确。
C、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将两组均放在37℃环境中约10分钟,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保证唾液淀粉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C正确。
D、馒头碎屑且充分搅拌组,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接触,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馒头中的淀粉充分分解,所以加入碘液时不会变蓝,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是解题的关键。
16.(2025 永定区一模)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实验(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28℃是细菌生长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
B.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更合理
C.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培养基
D.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高温灭菌
【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是对照组。
【解答】解:A.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有机物等,甲和乙都在28℃条件下进行培养,说明28℃是细菌生长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正确。
B.对照原则就是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过程中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对比便于得出正确结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由图可以看出,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设计的实验更合理,错误。
C.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一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营养方式一般是异养。在培养基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培养基,正确。
D.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在按手印前必须高温灭菌处理,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保持单一变量;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灭菌并冷却后才能进行接种,这样可以避免高温杀死细菌,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检测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2025春 济南三模)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校园生态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探究实验。他们发现,实验室的植物在阳光下生长旺盛,而夜间却会释放一些气体,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图1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探究步骤,图2是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图1中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①③④②  。
(2)步骤①的目的是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3)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设置一组  对照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光  。
(4)如图④所示的加热方式为  隔水  加热,小烧杯里的液体是  酒精  。
(5)将大棚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2所示),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的植物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一段时间后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①③④②;
(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光;
(4)隔水;酒精;
(5)呼吸作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图1中:①是暗处理,②是滴加碘液,③是遮光照射,④是酒精脱色。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暗处理(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③遮光照射(设置对照,变量为光)→④酒精脱色(除去叶绿素)→②滴加碘液(检验淀粉),所以答案是①③④②。
(2)步骤①暗处理,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不断分解并运走,这样在后续实验中,就能通过滴加碘液准确判断叶片在光照条件下是否新合成了淀粉。可见,步骤①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这样的操作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就是光,以此来探究光对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影响。
(4)如图④,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由于酒精易燃,直接加热容易引发危险,所以采用隔水加热的方式。这样可以控制温度,使酒精能均匀受热,同时避免酒精燃烧,安全地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5)将大棚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黑色塑料袋可阻止光照,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①③④②;
(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光;
(4)隔水;酒精;
(5)呼吸作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春 西青区校级三模)晓刚带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下面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奶奶:花生果实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
小红: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也有个小的,小花生里也有个大的呀!
晓刚:这样说不科学!大小花生是指它们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
小明:要是栽培条件好,我想小花生也会长成大花生。
(1)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成立,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花生品种  ,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栽培的条件应该是  相同  的。
(2)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A  。
A.随机的
B.大、小花生都挑中等大小的
C.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
D.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小的
(3)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  求平均值  。
【考点】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花生品种;相同。
(2)A。
(3)求平均值。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花生果实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是否成立,实验的变量应该是花生品种。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花生品种,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的栽培条件应该是相同的。
(2)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抽取一定量的种子作样本。故A正确,BCD错误。
(3)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应多选种子,并取平均值。即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
(1)花生品种;相同。
(2)A。
(3)求平均值。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9.(2025 海陵区一模)酗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某生物实验小组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了解酒精的危害。实验过程如下:在室温15℃条件下,选用10秒内心跳次数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作为实验对象,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测量水蚤的心率,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没有)影响吗  ?
(2)该探究实验中清水组的作用是形成  对照  ,实验的变量是  酒精浓度  。
(3)实验中每组均需使用多只水蚤进行探究,其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4)实验结果表明,在酒精浓度为1%到20%之间时,水蚤心率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  降低  ;当酒精浓度达到20%时,水蚤因酒精浓度过大而死亡。由此,请你写出一条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酗酒,因为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
【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专题.
【答案】(1)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没有)影响吗。
(2)对照;酒精浓度。
(3)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4)降低;避免酗酒,因为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该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没有)影响吗?
(2)对照组通常不施加实验处理,用来和实验组比较,以确定实验变量的效果。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实验变量是酒精浓度,通过改变酒精浓度来观察其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3)实验中每组均需使用多只水蚤进行探究,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4)根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且水蚤心率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酒精浓度达到20%时,水蚤因酒精浓度过大导致死亡。由此可写出一条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议:避免酗酒,因为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
(1)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没有)影响吗。
(2)对照;酒精浓度。
(3)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4)降低;避免酗酒,因为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点评】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0.(2025 游仙区三模)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小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五条大小及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死亡了? 乙  。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水分  。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作对照  。
(4)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感觉  粗糙不平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  刚毛  。
②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纸上要  慢  。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湿润的体壁  呼吸的。
【考点】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蚯蚓的运动.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1)乙
(2)水分
(3)作对照
(4)①粗糙不平;刚毛;②慢;③湿润的体壁
【分析】(1)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解:(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所以乙瓶中由于缺少水而使蚯蚓无法完成呼吸,最后窒息而死。
(2)通过(1)分析可知,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水分影响蚯蚓的生活。
(3)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对照作用。
(4)①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②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比在纸上的运动慢。
③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壁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故答案为:(1)乙
(2)水分
(3)作对照
(4)①粗糙不平;刚毛;②慢;③湿润的体壁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