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卷-地理(八)
满分40分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题共15道题,每题1分,共15分)
寿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饮食,一般用紫菜裹着米饭制成,中间包有鱼、虾等各种佐料。读日本简图,完成1~2题。
1.水稻喜温耐热,生长需要较多水分。日本适合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降水丰富
B.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热量充足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平原面积广大,便于耕作
2.日本寿司以各种海鲜为佐料,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东亚岛国,海岸线漫长 ②海运发达,海鲜进口便利
③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④国民喜食海鲜,市场广阔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拉布拉多半岛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暂,地表长时间被冰雪覆盖。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及聚落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势特征为( )
A.东高西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南高北低 D.中部高,四周低
4.拉布拉多半岛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河流上游 C.湖泊周围 D.半岛内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5~7题。
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中山站 黄河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秦岭站
经纬度位置 62°13'S, 58°58'W 69°22'S, 76°23'E 78°55'N, 11°56'E 80°25'S, 77°07'E 73°51'S, 76°58'E 74°56'S, 163°42'E
建成时间 1985年2月 1989年2月 2004年7月 2009年1月 2014年2月 2024年2月
5.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科学考察站是( )
A.秦岭站 B.长城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6.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黄河站 C.秦岭站 D.长城站
7.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前后是因为当地(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暖季黑夜长 D.暖季白昼长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航空母舰。2024年5月8日,福建舰海试成功,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表明我国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8~9题。
8.江南造船厂所处的工业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我国造船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水资源开发 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创新造船技术④提升市场竞争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有1300多年历史。当地河水蒸发到高山区凝结为云雾,雾转换成雨降落到森林,雨水再顺势流入山坡上的沟渠,灌溉层层梯田。山水四季长流,梯田常年饱水,形成了“森林、水系、村寨、梯田”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左图)。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右图为“哈尼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初,哈尼族人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变地形条件,减轻洪涝灾害
C.梯田蓄水保水,供给村庄用水 D.美化绿化环境,改变当地气候
11.未来,红河哈尼地区最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A.调整产业结构,着重发展制造业 B.大力改造梯田,种植经济作物
C.扩大种植规模,采用机械化生产 D.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该大陆保留了很多古老而独特的物种。读图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3.澳大利亚内陆人口稀少,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雨林广布 C.交通不便 D.资源贫乏
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牦牛肉、青稞酒 B.芒果干、枸杞子
C.山楂糕、酥油茶 D.哈密瓜、葡萄干
15.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命运相连·守护家园】(6分)
项目主题探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项目背景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每年能够释放全球百分之二十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此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如何合理地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
任务一 收集资料
材料一 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图(图1)和气候资料图(图2)。
材料二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示意图(图3)。
图1 图2
图3
(1)读图1,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在 (地形区)地区。
任务二 分析探究
热带雨林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为全球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2)当地人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有 。每年随着南美洲进入旱季,热带雨林起火达到高峰期,容易引发火情,这也是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
(3)观察气候资料图(图2),推测亚马孙热带雨林7月月份易发生火灾。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大规模开发亚马孙地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建设城镇……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根据材料二,分析破坏热带雨林可能会产生环境问题有 。
任务三 成果展示
据悉,热带雨林的面积已经比原来缩小了大约1/5,热带雨林的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保护好热带雨林,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近年来巴西政府已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世界其他各国也在积极行动中。
(5)请你为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一些建议 。
17.水稻的栽培和传播缓解了古代亚洲人粮食不足的状况,成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距今5000年前,我国华南地区的先民利用野生稻进行选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种向亚太地区扩散。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精耕细作技术(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趋完善,这些水稻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水稻种植文化传播概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日本(国家)。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寒 (填“旱”或“寒”)的特征。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细作技术是 。
18.区域比较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让我们用区域比较的方法来探究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图1为成都平原,图2为长江三角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图1
图2
成都 上海
(1)成都平原位于长江 (选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濒临 海和 海。
【气候比较】
成都、上海两城市冬季气温较高的是 ,主要原因是
【河流开发】
(3)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灌溉;航运;养殖;供水等(答出一点即可)。
19.“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有 。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 。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
(3)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有可 。
(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答出两点即可)。
1.C
2.A
3.D
4.A
5.D
6.B
7.D
8.C
9.B
10.A
11.D
12.D
13.A
14.A
15.C
16.
(1) 亚马孙平原
砍伐雨林,得到更多木材;发展种植业、开垦农场等。
(3)7月
(4) 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 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加强对热带雨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火灾监测;重视对盗伐森林行为的打击:宣传保护热带雨林的知识;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物品等。
17.
(1) 热带雨林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日本 寒
(3)修筑梯田灌溉。
18.
(1)上游 黄 东
(2)成都 秦岭(山地)阻挡冬季风
(3) 灌溉;航运;养殖;供水等(答出一点即可)。
19.
(1)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2)夏季光照时间长,太阳能发电量大;夏季河流水量大,水能发电量大;白天的太阳能发电量高于夜晚。
(3)减少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等。
(4)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