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6 10: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
明清科举考试的方式是什么?
八股文原是明清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一种脱离实际的僵化的文体,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有以下特点:
① 题目必须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② 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③ 体裁结构有固定的格式,全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④ 通常禁用诗赋中夸张华丽的词语,不许引证古史,不许比喻。
八股文在形式上僵化死板,在内容上只许为圣贤立言,不许作者自由发挥,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
问题导入
什么是党八股?——题解(战斗檄文)
五四时期,很多留学生回国,说话写文章只知生吞活剥地照搬外国的东西,一部分人染上了这个毛病,形成了新的八股——洋八股。这种毛病传染给共产党内的一些人,就产生了党八股。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1942 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
整风运动内容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写作背景
朗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分项例举、边破边立'’“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3.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学习本文运用成语、俗语、引例、设喻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
4、了解不良文风的表现和危害,认识树立良好文风的意义。
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及《创新导学案》掌握本课生字词及词语解释。
2.本文共10段,依据论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找出党八股有哪些罪状?
4.根据提示分析2、3自然段。
重点字词
角色
面目可憎
蹩脚
接洽
济事
檄文
窒息
子丑寅卯
祸国殃民
活动一:认识字词和成语
幼稚 胆怯 靶子 枯燥 芒硝 庸俗
明晰 之谷 藏身 体裁 臧否 载重
解放 解元 解数 钦差 差异 参差
干瘪 瘪三
臭气 乳臭
读一读
词语 释义
卑劣 卑鄙恶劣。
瘪三(biē) 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
蹩脚(bié) 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檄文(xí)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窒息(zhì)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痈疽(yōnɡ jū) 毒疮。比喻祸患、毛病。
根深蒂固(dì)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量体裁衣(liànɡ) 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无的放矢(dì) 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实际。
原形毕露(lù) 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装腔作势 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对牛弹琴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枯燥无味 形容单调,呆板,没有趣味。
津津有味 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
夸夸其谈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课堂小游戏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梳理归纳并分析全文结构。
反对党八股
(1)
(2~9)
(10)
提出中心论题:“党八股”的问题
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阐明反对“党八股”的意义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内容角度)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动机角度)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对象角度)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角度)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形式角度)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态度角度)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后果角度
八大罪状
内容


划出“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并说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批判的?
2、研读第2自然段,分析课文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论证思路)?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提示:
1.勾画关联词。借助关联词,分析句子内容,划分层次,分析文段论述过程。
2.勾画出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3.归纳整合,分析总结,完成表格
首先提出论点:
然后分析“空话”的两种表现
最后得出结论:
二是短而空
一是长而空
原因
举例论证(一正一反)
举例(《资本论》)
引用俗语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
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破立结合
破立结合是指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
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
破:驳斥,否认错误观点
立:立论,树立正确观点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先提出论点:
分析“空话”的两种表现
最后得出结论:
二是短而空
一是长而空
原因
举例论证(一正一反)
举例(《资本论》)
引用俗语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
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第一条罪状结构
(立)解决问题
提方法
(破)分析问题
论危害、挖根源
(破)提出问题、摆现象
任务活动二 研读与思辨
1.文章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①例证:用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例子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②引证:引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和演说长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
③对比论证:将《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对比,反对长而空的文章。
④比喻论证:将长而空的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其空话连篇。
课堂活动3.请简要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①首先提出本段论点。
②接着指出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无赖“,怕”驳“。
③然后揭露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危害性和后果。
④最后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列主义真理并指出其意义。
课堂活动4文章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的?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①引证:引鲁迅的话批评那些装腔作势的人。
②摆事实论证:举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有的两个名词,用来揭露批判其错误的手段。段。
③举例对比论证:举《简要读本》的结束语内容指出针对不同对象应区别应用的手
课堂小结
以上我们梳理了八大罪状的内容,深入分析了第一条和第二条罪状的写作思路和特点。基本都是先提出问题(摆情况),再分析问题(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最后解决问题(提办法)的思路来安排,有条不絮,逐层深入,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自学指导
1.仿照第1、2条罪状,分析其他几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2.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说明。
3、找出文章中使用的成语、俗语、文言词语及口语,体会表达作用?
课堂活动5
仿照第1、2条罪状,分析其他几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提示:
1.勾画关联词。借助关联词,分析句子内 容,划分 层次,分析文段论述过程。
2.勾画出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3.归纳整合,分析总结,完成表格
罪状概括 罪状分析(弊端、表现、危害) 破 解决之道 立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文章又长又空,既让读者看不下去,又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写得简短些,写得精粹些。“看情形办理”——按照需求、内容决定长度。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装样子吓人 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不看对象 调查、分析研究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语言乏味 从人民群众、外国语言、古代语言中学习语言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按照事物外部的标志来分类,不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分类。自己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思考问题的本质。 应用马克思的方法,(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分析)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不负责任 预先研究、准备,写好之后多看几遍
课堂活动六
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对比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课堂活动七: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作者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使文章妙趣横生,极富吸引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进行赏析。
(1)俗语: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这样写,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更亲切。(同时也是比喻)
(2)成语:
“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顿”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替封建王朝卖命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是赋予新意而显得切中肯綮、风趣幽默。
(3)方言:“瘪三”本是上海一带的方言,课文中用来比喻语言干瘪乏味,可厌可憎,具有视觉形象的具体性和直感性,胜过许多抽象的说明。(同时也是比喻)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作者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使文章妙趣横生,极富吸引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进行赏析。
(4)比喻:
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
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都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
还有像“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这段话中,“藏毒物”的比喻,把党八股的实质危害,党八股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相互关系等等比较复杂的问题,说得明白、透辟,具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言简意赅,十分精辟。
文中列举了“八股文”的罪状,即文风所存在的问题,
请思考,所对应的正确的文风应如何?
课堂活动八
课堂小结
本文深刻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严重危害,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内容 ,阐明了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本文的语言特点:使用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语言;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
思维导图
破立结合
层层深入
反对党八股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都采用了
“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逻辑思路。
当堂训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请结合以上的论证思路,以“反对‘佛系生活’”为题目,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300字。
【例文】
反对“佛系生活”
佛系简而言之就是:无可无不可,随遇而安,随便都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生活中不乏“佛系生活”的代表,他们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看似超然物外,超凡脱俗,其实这是一种附带着消极“丧”文化的体现。适度的“佛系”可以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暂时抛却烦忧、聚气凝神、积蓄力量。倘若过度沉溺“佛系”则会让“心如止水”变成“心如死水”,变得随波逐流、无欲无求,让人缺乏朝气活力和竞争意识。这种“佛系生活”是在一天天的得过且过里养成的。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自我慰藉和“礼让”精神实则是一种怯懦的“逃避”,生活不仅不会对此等“弱者”报以同情、怜悯,甚至还会给予嘲讽和鄙夷。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用“奋斗”唱响生活的主旋律,切莫过度沉溺于“佛系生活”,让慵懒和倦怠占据身心,最终阻碍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范文解析
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举例论证,开门见山引出总论点】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数据支撑,增强说服力,概括问题】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摆现象,列举问题具体
表现】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析危害,从青少年个体,上升到家庭、社会,再上升到国家长远发展】【仔细剖析,也是总分总的结构,点问题(总)、摆现象(分)、析危害(总)】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经典句式。xx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是一方面,……也是重要原因。对重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详略得当。青少年主体的原因相对浅显,很难分析出亮点,此处选择外在因素,从企业、政府等入手进行分析】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就拿网络游戏来说,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为了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忠实玩家”,新角色、新道具、新玩
法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成分,引诱腐蚀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再比如一些网络视频平台,不仅缺乏针对青少年的内容分级,更是通过“算法推荐”“奖赏反馈”等成瘾机制的设计,让一些青少年“根本停不下来”。【举例论证,将企业这个笼统主体细化到游戏开发商、网络视频平台,使论证具体有力,具有现实意义】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先说既有措施,再引出存在差距,有待提升的方面】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
制?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视频等产品的监管审核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采取设问写法,句式多变,引人深思】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怎么办部分对于管理部门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万能金句,现在啥事不是得协同共治啊】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万能金句,与本段段首句相呼应】【怎么办部分,采取主体分析法,从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多主体出发,与前面分析为什么部分相统一。其中政府主体是管理主体的重点,详细阐述,其他主体简要叙述,语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值得学习。
方法复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次范文采取递进式结构,也是最经典、最万能的写作结构。
我们再来复盘一下文章写作思路。
总论点: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是什么:摆问题(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
为什么:析危害(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为什么:挖根源(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
怎么办:指办法(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
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怎么办;另一方面,企业、家庭和学校怎么办;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通过以上解析希望你对于论说文写作的结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