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2 18:10:44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9分)
一、双基积累(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书写错误地一组是( )(3分)
A、眼棱(léng) 慷慨(kǎi) 寒噤(jìn) 张皇失措
B、熹微(xī) 懦弱(nuò) 揸开(zhā) 一代天骄
C、妖饶(ráo) 聒燥(zào) 赫然(hè) 历尽心血
D、校补(jiào) 弥高(mí) 仄歪(zè) 按捺不住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轻捷 臃肿 一返既往 潜心惯注
B.彷徨 惨白 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C.喧闹 书塾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D.仰慕 衰微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物候观测的数据 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②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 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无损健康的肌体。21教育网
③总有个别捣乱分子 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这时候,往往就要动武,需及时把它 回去。
A.反映 告诫 占据 遣送 B. 反应 告诫 占居 遣送
C.反映 告诉 占据 护送 D. 反应 告诉 占居 护送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B. “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
C. 泰兴人才辈出,孕育了丁文江、吴贻芳、朱东润等一批杰出人物。
D.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 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D.看到汉字听写大赛冠军们得意洋洋的笑容,不得不为他们鼓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D、如何管理、认识网络舆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6、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郭茂倩——清代——《乐府诗集》
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6、《鲁滨逊漂流记》一出版,“鲁滨逊”就成了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试概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4分)21cnjy.com
7、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秋风萧瑟, 。(曹 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7)《虽有嘉肴》中强调了“教”和 “学”两种体验的重要性。“学”的价值是“ ”,“教”的价值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为创建我校“泰州市书香校园”,各班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你一直参与其中。
8、【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2分)
9、【探讨读书方法】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21·cn·jy·com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
① 向校长提建议:
② 向同学提建议: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1分)
三、课文阅读
(一)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15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A??( 溅落、迸溅、溅起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www.21-cn-jy.com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B??( 接着、盖着、挨着)一串,一朵?? C???(接着、盖着、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21·世纪*教育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www-2-1-cnjy-com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来源:21cnj*y.co*m】
10、根据文章内容,在语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C三处。(3分)
A处应填????????????????? B处应填???????????????? C处应填???????????【出处:21教育名师】
11、解释文中的两个短语:(2分)
春红已谢??????????????????????????????? 忍俊不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划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怎样的特点?(4分)
13、从“焦虑和悲痛”中走出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21*cnjy*com
14、文段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1*cnjy*com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2-1-c-n-j-y
15、解释画线词语:(4分)
①学学半( ) ②教学相长也( )
③求之下流,固颠( ) ④棹数小舟( )
16、翻译(4分):
①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17、《虽有佳肴》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18、乙文《山中石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2·1·c·n·j·y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版权所有:21教育】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 ——母亲捞起螃蟹——
20、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3分)
22、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3、题目:我的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9分)
一、双基积累(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书写错误地一组是( )(3分)
A、眼棱(léng) 慷慨(kǎi) 寒噤(jìn) 张皇失措
B、熹微(xī) 懦弱(nuò) 揸开(zhā) 一代天骄
C、妖饶(ráo) 聒燥(zào) 赫然(hè) 历尽心血
D、校补(jiào) 弥高(mí) 仄歪(zè) 按捺不住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饶”应是“娆”,“燥”应是“噪”,“历”就是“沥”。
点评:本题不难,细心即可答对。写错拼错汉字,原因在于平时不注意辨识汉字,不注意汉字的易错点,只记大概,记忆模糊,这个问题要此起注意,改变习惯,纠正错误。平时多下功夫,考试时便有收益。www.21-cn-jy.com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轻捷 臃肿 一返既往 潜心惯注
B.彷徨 惨白 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C.喧闹 书塾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D.仰慕 衰微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答案】C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惯”为“贯”,B项中“惨”为“苍”,“必”为“毕”,D项中“儒”为“孺”。2-1-c-n-j-y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仔细判断。出现错别字,大多是由于字形相似或读音相同而混淆,所以平时学习一定要注意汉字读和写的特点,看准区别,识记积累。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物候观测的数据 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②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 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无损健康的肌体。
③总有个别捣乱分子 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把“户主”挤在一边。这时候,往往就要动武,需及时把它 回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反映 告诫 占据 遣送 B. 反应 告诫 占居 遣送
C.反映 告诉 占据 护送 D. 反应 告诉 占居 护送
【答案】A
【解析】分析:第一空“反映”与“反应”一表示主动的一表现被动的,故根据句意选“反映”,故排除BD两项,再看第二空,“告诫”语义较重,有“郑重”的意味,符合句子的内容,故选A为答案。
点评: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B. “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
C. 泰兴人才辈出,孕育了丁文江、吴贻芳、朱东润等一批杰出人物。
D.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答案】B
【解析】分析: B句中冒号应该是逗号。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版权所有:21教育】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 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D.看到汉字听写大赛冠军们得意洋洋的笑容,不得不为他们鼓掌。
【答案】C
【解析】分析: A“锱铢必较”意为计较点滴得失,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B“沸沸扬扬”形容环境气氛或声势吵闹嘈杂,不能形容新生;D“得意洋洋”是指得意忘形的样子,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答案为C。
点评: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此类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D、如何管理、认识网络舆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分析:A句中根据后面一分句“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来理解,前句的“新疆的周围环境”范围太大,前后语意不符,前句应该是“新疆一些城市的周围环境”。B句“对于……”“引起……”搭配不当,缺少主语,应删去“对于”。D句“管理”“认识”词序不当,应该是“认识|管理”。21cnjy.com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见的病句类型,辨别比较容易。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地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21·cn·jy·com
6、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郭茂倩——清代——《乐府诗集》
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答案】A
【解析】分析:《木兰诗》是北魏民歌,不是清代作品,A错。
点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记的常识。学习古文,对作品的相关信息要有所了解,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帮助自己理解作品。
6、《鲁滨逊漂流记》一出版,“鲁滨逊”就成了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试概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鲁滨逊是一个敢于冒险、性格坚毅、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硬汉子。
【解析】分析:回顾所读书中的情节,了解人物的行为,概括人物形象。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作品比较熟悉。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是作者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精彩丰富的人物描写来创造的,人物形象上包含着作品的思想性和作者的价值观,阅读时要认真领会。21教育网
7、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秋风萧瑟, 。(曹 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7)《虽有嘉肴》中强调了“教”和 “学”两种体验的重要性。“学”的价值是“ ”,“教”的价值是“ ” 。
【答案】(1)洪波涌起(2)归雁洛阳边(3)谁家新燕啄春泥(4)故人具鸡黍(5)似曾相识燕归来(6)匹夫不可夺志也(7)(学然后)知不足
【解析】⑴-⑹题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写出正确的句子即可。⑺“学”的价值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点评:古诗默写,关键在平时的背诵记忆。背诵时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具体内容,注意易错字的写法。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为创建我校“泰州市书香校园”,各班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你一直参与其中。
8、【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2分)
【答案】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读书让思维变得缜密 (2分)
【解析】分析:上联“好读书”,是从读书的意义来说的;下联“读好书”是从读书的方法来说的,根据此内容来拟写下联的内容。也可以直接从“读书”的作用来拟写下联,只要与“读书”有关,符合对联的特点即可。21*cnjy*com
点评:本题所示宣传标语是一幅对联,根据对联的特点拟写。
9、【探讨读书方法】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2·1·c·n·j·y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
① 向校长提建议:
② 向同学提建议:
【答案】①校长你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②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书籍入手。(称呼各0.5分,建议各1分,语言得体各0.5分,共4分)
【解析】分析: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弄清学生们在读书方面存在哪些认识和客观环境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认识或问题提出建议,根据建议的对象使用适合的称谓。
点评:口语表达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平时在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1分)
三、课文阅读
(一)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15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A??( 溅落、迸溅、溅起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1*cnjy*com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B??( 接着、盖着、挨着)一串,一朵?? C???(接着、盖着、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0、根据文章内容,在语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C三处。(3分)
A处应填????????????????? B处应填???????????????? C处应填???????????
【答案】A、迸溅? B、挨着?? C、接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A处水花的特点来选择词语,B、C处根据花的特点来选择词语。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分析词语的意义,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11、解释文中的两个短语:(2分)
春红已谢??????????????????????????????? 忍俊不禁???????????????????????
【答案】(2分)春红已谢——春花已经凋谢?????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春红已谢“以及”忍俊不禁“这两个词的语境义。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
1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划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怎样的特点?(4分)
【答案】(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繁密茂盛、生机盎然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根据“像”这一词语,确定的修辞手法为“比喻”,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紫藤萝的特点。
点评:注意问题的内容,根据所问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分析判断。
13、从“焦虑和悲痛”中走出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答案】(3分)这是因为“我”在对紫藤萝的欣赏中认识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被紫藤萝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眼前的藤萝给作者带来的独特的感受”来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
点评:本题有点难度,要仔细分析文章前后内容,比较判断。
14、文段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赞美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作者笔下“紫藤萝”的特点来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即可。
点评:结合本文的背景,抓住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来理解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5、解释画线词语:(4分)
①学学半( ) ②教学相长也( )
③求之下流,固颠( ) ④棹数小舟( )
【答案】① 教人 ②促进 ③通“癫” 疯狂,荒唐 ④划船(4分)
【解析】分析:本题中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颠”通“癫”,意为“疯狂,荒唐”,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点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16、翻译(4分):
①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答案】①知道(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②你们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4分)
【解析】分析: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困”“自强”“究”“物理”,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点评: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虽有佳肴》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相互参加,共同提高。(2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故事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教学相长”来谈启示。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梳通全文内容,再来理解作者所讲的道理。
18、乙文《山中石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分析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全面而不要片面,要做到出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要一味的主观臆断。(2分)
【解析】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从僧、学者、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不同认知方法入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分析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全面而不要片面,要做到出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要一味的主观臆断。www-2-1-cnjy-com
点评:学习文言文,也要注意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理解所讲的道理。
(三)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出处:21教育名师】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 ——母亲捞起螃蟹——
【答案】 (1)母亲翻找螃蟹(2)母亲发现螃蟹(3)母亲放下螃蟹(3分)
【解析】分析:根据题所示信息,梳理全文的情节,以“母亲”与“螃蟹”有关的活动来概括要点。
点评:此类题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21·世纪*教育网
20、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3分)
【解析】分析: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表述正确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了知道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点明,从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方面来说明描写的作用。
21、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3分)
【答案】 “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2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和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这里通过写母亲的动作神态,最终表现了母亲善良的一面,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理解和作答。
点评::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2、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
【答案】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4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角度,从母亲这个角度,根据文章中母亲为孩子抓螃蟹这一情节来理解“母亲的心”指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心”;第二个角度,从螃蟹这个角度,根据文章对螃蟹产卵这一情节的描写来理解“母亲的心”值得是“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有一颗爱孩子的情感”。所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应该多角度的去理解,这样才会全面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点评:文题的含义一般与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关,从这方面来分析理解。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3、题目:我的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写作指导】
分析:此类半命题作文,填题是关键,填什么就要写什么,填得好能启发你的思维,将你引向好的写作角落。但要注意不要一味求新求异,造成自己无从下笔,比如“我的诗意生活”,是不太好写的。在考场上,对这些题干脆返璞归真,求得平中见好,比如就“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读书生活”,根据所填词语,选一件事或一些生活片断来写,描写自己这一“生活”的场景,表现自己这一“生活”的特点,表达自己在这“生活”中的情感。“生活”是宽泛的概念,而作文要写具体的事,又不拘泥于一事一情,这就需要详略的安排,需要点面的结合,需要引申文意,可以在文尾做这功夫。【来源: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