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13.2.1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主要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和稳定性。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核心依据,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内容的基础;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几何性质与现实连接的重要切入点。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等知识,具备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推理意识。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基本事实有认知,可作为推导三边关系的起点。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灵活应用。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2: 问题: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按照边是否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再将等腰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1.首尾顺次 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导言:三角形的边是构成三角形的元素,本节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2: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回顾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为探究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作好铺垫。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3: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预设: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 (1)由点B到点C,即线段BC (2)由点B经点A再到点C,即线段BA+AC 在从点B到点C的线路中,由点B先到点A再到点C的线路,比由点B直接到点C的线路长,即BA+AC>BC,这利用了在小学我们学过的“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追问: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对于任意一个△ABC,如果把其中任意两个顶点(例如B,C)看成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AB+AC>BC. ① 同理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进一步推导: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AB-AC. BC>AC-AB. 这就是说,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归纳: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思考:上面的结论表明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反过来,对于三条线段,当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归纳:一般地,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例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2)5,6,11;(3)5,6,10. 解:(1)不能.因为3+4<8,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不能.因为5+6=11,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能. 因为5+6>10,10+6>5,10+5>6, 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例2: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 x +2x+2x =18. 解得 x =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因为长为4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 ①如果4 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 4+2x=18. 解得 x=7. ②如果4 cm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y cm,则 2×4+y=18. 解得 y =10.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 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归纳: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关键 一分清:分清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三角形的腰还是底; 二分类:当题目中没有明确告诉已知边是腰还是底时,要分类讨论; 三验证:解题时一定要检验求得的边长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讲解: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形状随处可见,并且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图中的屋顶钢架结构等,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探究:如图,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预设:可以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 追问:三角形的稳定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其中一些例子。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学生活动3: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并班内交流,然后认真听老师的点评和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实例,引发学生对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进行猜想并论证,进而得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例题加强学生对这一定理的应用,同时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及其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4: 问题:本节课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4: 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课题:13.2.1 三角形的边一、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3,4,8 C.4,5,6 D.5,5,11 答案:C 2.如图,为了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P,测得米,米,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40米 B.32米 C.13米 D.25米 答案:A 3.如图是太原北中环桥的斜拉索,能确保桥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那么其中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 答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选做题: 4.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1,4,a,化简:. 解:因为的三边长分别为1,4,a. 所以. 解得. ∴,,, ∴ . 【综合拓展类练习】 5.用一根长度为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所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此时的底边长度是多少? (2)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请简单说明原因. (3)若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请求出的取值范围. 解:(1)设底边长度为, ∵腰长是底边的2倍, ∴腰长为, ∴, 解得,, ∴此时的底边长度是. (2)原因:假设可以围成腰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 ∴无法构成三角形,故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由,得, ∴的取值范围为:.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4,5 B.1,3,4 C.5,6,12 D.1,6,8 答案:A 2.如图所示,小华测得一个圆规的一条支脚长为,另一只脚长为,则该圆规不可能画出圆的半径为( ) A. B. C. D. 答案:A 3.安装空调一般会采用如图的方法固定,其根据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垂线段最短 答案:C 选做题: 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求x的取值范围. 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且, , 解得:.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是. (1)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若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_. 解:(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因为第三边c的长为偶数, 所以c取6或8; 故答案为:6或8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木条扭动实验”和屋顶钢架、起重机等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知识接受度高。但部分学生应用三边关系时忽略“任意两边”,如判断3、4、8能否组成三角形时未全面验证,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问题分类不严谨。后续需加强对比练习和变式训练,增加动手拼摆活动,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十三章 三角形
13.2.1 三角形的边
1.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按照边是否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再将等腰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首尾顺次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是构成三角形的元素,本节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
(1)由点B到点C,即线段BC
(2)由点B经点A再到点C,即线段BA+AC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在从点B到点C的线路中,由点B先到点A再到点C的线路,比由点B直接到点C的线路长,即BA+AC>BC,这利用了在小学我们学过的“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对于任意一个△ABC,如果把其中任意两个顶点(例如B,C)看成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AB+AC>BC. ①
同理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AB-AC.
BC>AC-AB.
这就是说,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AB+AC>BC ①
AC+BC>AB ②
AB+BC>AC ③
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思考:上面的结论表明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反过来,对于三条线段,当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一般地,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例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2)5,6,11;(3)5,6,10.
解:(1)不能.因为3+4<8,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不能.因为5+6=11,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能.
因为5+6>10,10+6>5,10+5>6,
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例2: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
x +2x+2x =18.
解得 x =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因为长为4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
①如果4 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
4+2x=18. 解得 x=7.
②如果4 cm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y cm,则
2×4+y=18. 解得 y =10.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 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例2: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关键
一分清:分清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三角形的腰还是底;
二分类:当题目中没有明确告诉已知边是腰还是底时,要分类讨论;
三验证:解题时一定要检验求得的边长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形状随处可见,并且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图中的屋顶钢架结构等,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探究:如图,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可以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其中一些例子。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3,4,8
C.4,5,6 D.5,5,11
C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2.如图,为了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P,测得米,米,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40米 B.32米
C.13米 D.25米
A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3.如图是太原北中环桥的斜拉索,能确保桥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那么其中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知识技能类练习】选做题:
4.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1,4,a,化简:
.
解:因为的三边长分别为1,4,a.
所以.
解得.
∴,,,
∴
.
【综合拓展类练习】
5.用一根长度为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所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此时的底边长度是多少?
(2)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请简单说明原因.
(3)若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请求出的取值范围.
解:(1)设底边长度为,
∵腰长是底边的2倍,
∴腰长为,
∴,
解得,,
∴此时的底边长度是.
【综合拓展类练习】
(2)原因:假设可以围成腰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
∴无法构成三角形,故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由,得,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边关系
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4,5 B.1,3,4
C.5,6,12 D.1,6,8
A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如图所示,小华测得一个圆规的一条支脚长为,另一只脚长为,则该圆规不可能画出圆的半径为( )
A. B.
C. D.
A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3.安装空调一般会采用如图的方法固定,其根据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垂线段最短
C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求x的取值范围.
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且,
,
解得:.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是.
(1)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若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_.
解:(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因为第三边c的长为偶数,
所以c取6或8
6或8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探究学案
课题 13.2.1 三角形的边 单元 第十三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灵活应用。
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按照边是否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再将等腰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 本节课来研究: 三角形的边是构成三角形的元素,本节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__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_第三边. 思考:上面的结论表明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反过来,对于三条线段,当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归纳:一般地,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的_____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和______或_______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例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2)5,6,11;(3)5,6,10. 例2: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注意: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关键 一分清:分清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三角形的腰还是底; 二分类:当题目中没有明确告诉已知边是腰还是底时,要分类讨论; 三验证:解题时一定要检验求得的边长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阅读: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形状随处可见,并且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图中的屋顶钢架结构等,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探究:如图,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问题:三角形的稳定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其中一些例子。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3,4,8 C.4,5,6 D.5,5,11 2.如图,为了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P,测得米,米,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40米 B.32米 C.13米 D.25米 3.如图是太原北中环桥的斜拉索,能确保桥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那么其中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 选做题: 4.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1,4,a,化简:. 【综合拓展类练习】 5.用一根长度为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所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此时的底边长度是多少? (2)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请简单说明原因. (3)若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请求出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4,5 B.1,3,4 C.5,6,12 D.1,6,8 2.如图所示,小华测得一个圆规的一条支脚长为,另一只脚长为,则该圆规不可能画出圆的半径为( ) A. B. C. D. 3.安装空调一般会采用如图的方法固定,其根据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垂线段最短 选做题: 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求x的取值范围.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是. (1)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若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