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解析与规划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单元解析与规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1 14: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二年级/上 单元 1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一、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愿望。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本册起,“快乐读书吧”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改为“我爱阅读”,明确提出读读童话故事书,第一次出现读整本书,体现了学生阅读形式的转变,阅读能力的提升。整个单元以主题为引领,形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链。 课程标准要求 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语言积累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背诵、积累古诗《梅花》。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 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取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中科学奥秘的兴趣。 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课外阅读童话书,能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口头表达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其有趣之处。 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语文要素进阶(可作思维导图截图) 第一个语文要素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三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每一课的课后题和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指向学生借助图片的阅读能力,是课标中明确提出的阅读方法,也是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阅读方式。 课文关注语文要素的横向联系小蝌蚪找妈妈通过看图对比等方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我是什么感受动词带给人们的真实感、生动感,联系生活情境仿说句子。植物妈妈有办法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并尝试在运用中发散思维与提高语文能力
2.单元要素纵向比对: 第二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指向学生借助图片的阅读能力,是课标中明确提出的阅读方法,也是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阅读方式。从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到二上第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二上第六单元“借助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阶段性、发展性。 四、教材解读表格。 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建议1 小蝌蚪找妈妈本课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成长过程。重点是能够了解本课内容,说清楚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表示动作的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理清课文内容。2 我是什么本课介绍了水的变化过程,水所做的好事和坏事。重点是能够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说清课文内容;多元认字。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重点是能够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1.多元认字,指导写字。 2.借助关键句、动词和图片说清楚课文内容。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本口语交际是以“有趣的动物”为交际内容。重点是能够清楚地介绍一种有趣的动物。1.能清楚地介绍,说出有趣之处。 2.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重点是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展示了动词和两种句式,重点:一是理解动词的意思,二是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书写提示”展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重点是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介绍了古诗《梅花》,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给我们介绍了《企鹅寄冰》一文。重点是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加油站”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正确,多种形式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先读词语,读准字音,再演一演;二是先读懂句子,再联系生活用加点词语说话。 “书写提示”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 “日积月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明白的问题。快乐读书吧本课提到童话的阅读问题。重点是能阅读童话,了解主要内容。制定阅读计划,设计“读书记录卡”。 组织读书交流会。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表示动作的词。 语言运用: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图片讲述、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探究大自然中的科学秘密。 审美创造:运用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喜欢的事物,学会用叹号、问号、冒号进行表达。
重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3篇课文中动词用得准确、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我是什么》中的“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乘、挂、炸”。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动词说句子。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 好奇心强,对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但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性、抽象性尚在发展初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活动维持;活泼好动,乐于表达和参与;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规则意识和倾听习惯仍需培养;识字量和语言积累处于快速成长期。 教材特点: 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贴近儿童生活,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课文以童话、科学小品文为主,情节生动,拟人化手法易于接受;内容涉及动物、天气、植物变化规律,蕴含科学启蒙;“我爱阅读”首次明确提出读整本童话书,阅读要求提升;语文园地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任务链设计意图明显。 具体方面分析: 识字与写字: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具备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借助拼音、看图、联系上下文、基本构字规律如象形、会意、简单形声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具备一定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意识;能认读约300~4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约150~200个。 识字写字方面,面临识记科学类词汇、书写复杂结构的挑战,需强化方法指导和情境应用. 写字要求提高: 会写的字难度增大,笔画笔顺要求更规范。学生容易出现结构不稳、笔画错误(如“脚”的“卩”写成“阝”“跳”的“兆”点撇方向)、大小不一、位置不当等问题。 朗读看图说话方面,需提升流利度、情感表达、信息提取能力以及看图说话的条理性和深度,并适应整本书阅读的新要求。 口语交际方面,需着重培养围绕主题清晰表达、认真倾听、有效回应的能力,并鼓励在交际中运用新的科学词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形象性(插图),设计多样化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学习活动(游戏、朗读、表演、观察、讨论、分享),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主题探究自然融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扎实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设计的“任务链”理念也要求教师整体规划,让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相互支撑,形成合力
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 计划( 11-12 )课时
大任务:创作并展示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
任务一 组建探秘小队,初识自然密码 ( 1)课时
活动1 初探地图,感知内容
活动2 了解任务,组建小队
活动3 认识“工具”,总结展望
任务二 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6-7 )课时
活动1 动物变形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2 探秘点二:水的奇妙旅行 (《我是什么》)
活动3 植物巧搬家 (《植物妈妈有办法》)
任务三 阅读大世界,分享探秘乐 ( 3-4)课时
活动1 “我爱阅读”启航: 阅读《企鹅寄冰》。
活动2 整本书探秘初体验
活动3 成果大整理
活动4 探秘成果展销会(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