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题:单元导读课——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 设计人: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变化,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愿望。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 本册起,“快乐读书吧”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改为“我爱阅读”,明确提出读读童话故事书,第一次出现读整本书,体现了学生阅读形式的转变,阅读能力的提升。整个单元以主题为引领,形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链。
课时目标: 激发兴趣: 通过情境创设和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和对单元学习的期待。 明确主题: 理解本单元“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的学习主题,初步感知“探秘家”的角色。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单元内容(课文标题、主要插图、园地栏目),初步了解本单元将要探索哪些“大自然的秘密”。 初识任务: 知晓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创作《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并了解“探秘小队”的合作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单元主题,明确核心任务。 难点: 将单元内容初步整合在“探秘”主题下,让学生产生角色代入感。
单元内容: 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建议1 小蝌蚪找妈妈本课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成长过程。重点是能够了解本课内容,说清楚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表示动作的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理清课文内容。2 我是什么本课介绍了水的变化过程,水所做的好事和坏事。重点是能够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说清课文内容;多元认字。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重点是能够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1.多元认字,指导写字。 2.借助关键句、动词和图片说清楚课文内容。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本口语交际是以“有趣的动物”为交际内容。重点是能够清楚地介绍一种有趣的动物。1.能清楚地介绍,说出有趣之处。 2.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重点是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展示了动词和两种句式,重点:一是理解动词的意思,二是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书写提示”展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重点是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介绍了古诗《梅花》,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给我们介绍了《企鹅寄冰》一文。重点是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加油站”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正确,多种形式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先读词语,读准字音,再演一演;二是先读懂句子,再联系生活用加点词语说话。 “书写提示”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 “日积月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明白的问题。快乐读书吧本课提到童话的阅读问题。重点是能阅读童话,了解主要内容。制定阅读计划,设计“读书记录卡”。 组织读书交流会。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明确任务群
依据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及教学重点,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这三个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本单元中,明确提出“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每篇课文的课后题和园地一都涉及这一语言现象的积累与运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学习内容指出“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化”,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均与“自然”有关,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并借助口语交际进行创意表达。基于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要求,统整单元,将以“探秘大自然”的真实任务情境,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和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本单元,第一次出现读整本书的要求,并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据此,在单元主题任务的引领下,尝试阅读童话书,制定阅读计划,交流阅读感受。
任务解读: 学生将以“小小探秘家”的身份,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实践、合作,逐步收集、整理、创作关于“动物变化”、“水的奥秘”、“植物旅行”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自然现象的资料、图画、文字(特别是动词)、故事等,最终形成一本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探秘手册”。这个任务整合了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语言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整本书阅读尝试、合作学习等多项目标,是单元学习的最终成果体现。
环节二:创设情境,宣布大单元任务
趣味导入: 教师神秘开场: (播放轻柔神秘的自然背景音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充满奇妙的地方,那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出示秘密字卡,带读)。 教师播放精心挑选的大自然奇妙现象图片/短视频。教师引导:“快看!小蝌蚪怎么变成了青蛙?(播蝌蚪变青蛙) 水娃娃会变魔术吗?(播云雨雪变化) 蒲公英的种子没有脚,怎么去旅行?(播蒲公英飞散)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角色代入: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秘密背后的答案?从今天开始,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有一个光荣的新身份啦!” (隆重揭晓课件标题: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 ) 带读主题:“小小探秘家——”(生接:“发现自然趣!”) 提问理解:“‘探秘家’是做什么的?” (引导学生说出:寻找秘密、发现秘密的人)。 “‘趣’是什么意思?” (有趣、好玩、有意思)。 激发热情:“对!我们就是小小探秘家,要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小脑袋,还有语文书这个好帮手,一起去寻找、发现大自然中那些有趣又好玩的秘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明确目标: 同学们,那我们先来猜猜看,这个单元,我们会去探索大自然里哪些方面的秘密呢?” (学生自由猜测,如动物、植物、天气等)。 2.教学活动开展过程: (1)初探地图,感知内容 打开“探秘地图”——语文书: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知道具体要探秘什么,快快打开我们的‘探秘地图’——语文书,翻到第一单元目录。” 浏览目录,寻找线索: 教师展示课件单元目录页。“快找找,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它们的题目叫什么?”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这些题目好像告诉了我们一些秘密哦!” (引导学生联系刚才看的图片/视频猜:小蝌蚪的秘密?水的秘密?植物妈妈的秘密?对应贴板书左侧分支:动物、水/天气、植物)。 “除了课文,我们的‘探秘地图’上还有两个重要站点!” (指出《语文园地一》《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一》是我们的‘探秘加油站’,里面有很多好玩的练习能帮我们更好地探秘。《我爱阅读》会带我们读一个有趣的故事《企鹅寄冰》,看看企鹅又有什么秘密!” (2)看图猜谜,激发兴趣: 教师依次展示三篇课文的代表性插图。 《小蝌蚪找妈妈》图: “看这幅图!小小探秘家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蝌蚪样子变了?它在找谁?) 猜猜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关于小动物的什么秘密?” (引导关注“变化”)。 《我是什么》图: “这幅图更奇妙!(展示水不同形态) 这像云,这像雨,这像冰…… 它们其实都是?(水) 水怎么会有这么多样子?这篇课文会解开水的什么秘密?” (引导关注“变化”)。 《植物妈妈有办法》图: “看这些植物!蒲公英撑着伞,苍耳挂着小刺猬…… 植物妈妈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让她的孩子去旅行?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植物的什么智慧?” (引导关注“办法/传播”)。 小结: “哇!原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去探索:小动物成长的秘密(指《小蝌蚪》),水千变万化的秘密(指《我是什么》),还有植物传播种子的神奇办法(指《植物妈妈》)!真是处处有秘密,处处有趣味!” 3.了解任务,组建小队 (1)揭秘终极探秘成果: “我们小小探秘家,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秘密,可不能让它溜走!我们要把我们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 (展《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封面模板。 (2)介绍手册: “瞧!这就是我们这单元最重要的探秘成果——《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我们会在手册里贴图画、写发现、记下那些特别生动有趣的词语(比如描述小动物怎么动的词),还可以写下我们读故事、观察生活的新发现!最后,我们要把它展示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探秘的快乐和收获!” (3)组建“探秘小队”: “探秘路上,有伙伴同行会更快乐,更有力量!现在,我们要组建‘探秘小队’啦!” (拿出空白队名牌) 宣布规则:自由组合,4~6人一队,商量一个响亮有趣的队名(如:智慧探秘队、火眼金睛队、自然小精灵队)。给时间快速组队、起队名。老师巡视指导。各小队派代表大声宣布队名 (4)分发“探秘记录本”: (将记录本发到每个小队) “这是你们小队的‘探秘记录本’,从下一节课开始,你们在探秘过程中发现的秘密、找到的好词、想到的问题,都可以先记在这个本子上,为最后制作精美的手册做准备!记得保管好哦!” 4. 认识“工具”,总结展望. 教师提问:“要当好小小探秘家,我们需要哪些本领呢?” 眼睛看: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指板书),就像刚才看图猜秘密一样,图能帮我们看懂很多文字!” 嘴巴读: “认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甚至读出感情,秘密就藏在文字里!” 耳朵听: “认真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互相学习。” 脑子想: “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办法妙在哪里?” 动手记/画: “及时把发现记下来、画下来,就像用你们的‘探秘记录本’!” 总结与展望:同学们,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身份——小小探秘家,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大主题是——(师生一起回答发现自然趣! (指板书主题) 我们了解了要探索哪些秘密(师生一起回答)认识了我们的探秘工具,组建了探秘小队,也知道了我们最终要完成一份了不起的探秘成果——《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 点燃期待: “下一节课,我们的探秘之旅就要正式启程啦!第一个探秘点会是哪里呢?(神秘地) 听说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它们身上藏着动物变身的秘密!小小探秘家们,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带上你们的好奇心和工具箱,我们下节课见! 视听感知,激发好奇 观看老师播放的大自然奇妙现象图片/短视频(蝌蚪变青蛙、水形态变化、蒲公英飞散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秘密。跟随老师指读、认读板书或字卡上的核心词语:秘密、自然、发现、风趣。尝试读准字音。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 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小小探秘家”的角色定位——自己将成为主动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人。 充满热情地齐声朗读单元主题:“小小探秘家——”(师) “发现自然趣!”(生)。可以重复1-2遍,读出兴奋感。 猜测探秘目标思考并自由发言 快速翻开语文书到第一单元目录页。用手指着目录,数一数本单元有几篇课文。大声读出三篇课文的题目:《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观察并说出除了课文,本单元还有《语文园地一》和《我爱阅读》两个部分。 联系标题,猜想秘密根据课文题目,结合之前看的视频/图片,进行联想和猜测简单交流自己的猜想。 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三篇课文代表性插图。在老师引导下,将图片观察与课文题目、之前的猜想联系起来,初步确认本单元要探秘的三大方面:动物(蝌蚪)的变化、水的变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观看老师展示的《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空白模板或范例), 倾听老师介绍手册的作用:记录图画、发现、好词、故事、新知识。 明确本单元结束时,每个小队都要完成这样一本属于自己的探秘成果手册,并要展示和分享。 组建探秘小队 迅速找到4~6位小伙伴,自由组合成“探秘小队”。(老师可指定原则如就近组合) 小组成员围在一起,小声讨论:给小队起一个响亮、有趣的队名。 小队长(或指定成员)上前领取本小队的“探秘记录本”(普通记录本即可)。 知道这个本子很重要,是用来在探秘过程中随时记录发现、好词、问题和想法的“草稿本”,为最后制作精美手册做准备。承诺会好好保管记录本。 认识“工具”,总结展望 (约5分钟) 认识探秘“工具” 看着课件“探秘工具?”分支,听老师讲解每种“工具”的用途。 结合具体例子,回应老师提问/复述工具作用: 学生活动2:回顾总结 跟随老师的手指和语言,一起回顾板书 充满好奇地倾听老师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听说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它们身上藏着动物变身的秘密!” 响亮回答:“准备好啦!” 表示对即将开始的探秘之旅充满期待。
课后小任务: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树叶飘落、蚂蚁搬东西、天空的云),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或画下来,准备在后续课堂上分享。 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是什么“探秘小队”的成员,小队叫什么名字,这个单元要探索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