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鲁迅孔乙己鲁迅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一副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呐喊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听朗读录音,划出描写孔己的句子,想想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讨论分析1、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孔乙己的?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2a、语言、动作、外貌(穿着、神态)b、贫困潦倒、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摆读书人的架势;善良无能、可怜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c、作者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讨论分析:2、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怎样?(找出有关的句子加以说明)“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3、文章几次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短衣帮)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4、你认为短衣帮和掌柜各是怎样的人?
5、从全文看,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各是什么?
6、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大约”表推测, 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孔乙己已经死亡。
“的确”表肯定,因为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以及孔乙己当时的状况,认为他活不下去了。
这样结尾,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的悲剧命运,加强了小说对当时吃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1)a、他们认为“学而优则仕”,而孔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自然是劣货,只值得取笑;
b、他们没意识到自己与孔同处于社会底层,因而麻木不仁,对孔这个不幸者不但不同情,反而只有取笑,在自己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快乐。
(2)这种以笑写悲的反衬写法,使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一面是无聊的取笑,以乐写悲,更见其悲,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从而加深了作品的反封建意义。 通过塑造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孔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的冷漠、麻木。理解几种不同的笑:孩子们的笑是 的笑;
掌柜的笑是 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 的笑;
小伙计的笑是 的笑。天真无邪自私卑劣麻木不仁自我解脱孔乙己
第三课时1、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3)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
(5)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和“立刻颓唐不安,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属于什么描写?分别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突出表现了他的外形特征。
a、“站着喝酒”表明他根本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店里慢慢地坐喝;
b、“穿长衫”表明他始终不肯脱下那件象征他身份的长衫,说明他非常迷恋于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⑴“我”(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第一人称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2)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品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3)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内容上:渲染哄笑的气氛,突出众人的冷漠,暗示孔的悲惨结局。
(4)a、表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在人们心中可有可无、可笑可怜,显示他的寂寞与悲哀;b、反映人们的冷漠与世态的炎凉。
(5)神态;前者:骄傲;后者:痛楚、沮丧。
因为这句话刺痛了他心灵上的伤疤,也反映了人们专拿孔乙己的痛苦取乐的冷漠、自私,也显示了孔的地位低。能力拓展:
孔乙己与范进有何异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