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6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6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2 16: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学科独立作业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4分)
在绍兴这片润如油gāo_____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心无旁wù_____的耕作者为了家园的富庶而勤耕不辍。他们生怕因为自己的懈怠而xiè_____渎了上天的恩赐,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将每一póu______土壤都打理得精致而肥沃。
2.古诗默写填空。(8分)
(1)默写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
,临风听暮蝉。
(4)衣带渐宽终不悔,

3.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经常出现“节奏”一词,它与一般用法不同。请阅读下面几个句子,推测各句中“节奏”的意思。(3分)
(1)记者在该小区内拿出随身携带的PM2.5测试仪。等待10分钟后,记者被结果吓了一跳,PM2.5浓度达到480.虽然在小区内肉眼看是灰蒙蒙一片,但“480”这个数字还是让人心惊,这几乎是快“爆表”的节奏了。
(2)“这车是要火的节奏。”在各大汽车论坛上,消费者对于某品牌汽车的关注程度也很高,而且与之前对于自主品牌产品一边倒的贬损相比,这次消费者普遍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3)看这审稿人语气中的意思,好像是要拒绝的节奏。
“节奏”的意思:
4.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
(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能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名著阅读。(4分)
(1)歌德设法要认识他。一八一二年,终于他们在波希米亚的浴场特普利兹地方相遇,结果却很不投机。他热烈佩服着歌德的天才,但他过于自由和过于暴烈的性格,不能和歌德的性格融合,而不免于伤害他(指歌德)。他曾叙述他们一同散步的情景,当时这位骄傲的共和党人,把魏玛大公的枢密参赞(歌德的官职)教训了一顿,使歌德永远不能原谅。
①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1分)
②“他”因为什么事教训了歌德一顿?(1分)
(2)此君脸窄身薄,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杆子上晾着的一张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这天他收到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里边没照片。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里边,他捏竹照片抻出来一瞧,有点别扭,不大对劲,他再细瞧,竟傻了。
选段中“他”是谁?“他”为什么会傻了?(2分)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一)吃鲫鱼说 (12分)
冯骥才
鸡不能吃自家养的,鱼必须吃自己钓的。
前者的缘故是,家禽通人性,吃时下嘴难;后者的缘故是,钓鱼又吃鱼是双倍的乐趣。
深秋晨时,在水塘边择一幽僻处,取香饵一珠,粘于银钩之尖,悄悄下竿于苇草间。水色深碧,鱼漂明亮,尖头露出水面,显得十分灵通。漂儿连着细如发丝一般的敏感的线。再接着埋伏在香饵中锐利的钩儿。少焉,鱼漂忽的一动,通报了水底的鱼讯。这时千千万万沉心屏息,握竿勿动,待这漂儿再动两下,跟着像出水的潜水艇顶上的天线,直挺挺升起来,一直升到根部。一个生活中那种小愉快将临的关键时刻到了。手腕一抖,竿成弯弓,水里一片惊慌奔突的景象。钓者最大的乐趣也就在这短暂时刻里。倘是高手,必然不急于把鱼儿提上来,而是用欲擒故纵之法,把鱼儿在水里拉近放远,直遛得没了力气,泄了气,认了头,翻过雪白的肚子,再拉上岸来。
当然这鱼既不是鲤鱼草鱼,也不是武昌白鲢。唯鲫鱼,秋日里最大最肥,而且吃饵的表现,是一种极优美的“托漂”。不像鲤鱼草鱼,吃食时横扫而过,把鱼饵吞下去一拉就走,鱼漂也被一同拉入水中,这称“黑漂”。黑,就是鱼漂在水面上一下看不见了。鲫鱼吃食要文静幽雅得多,它们习惯于垂头吸食,待把鱼饵吸入口中,一抬头,鱼漂便直挺挺浮升上来,就叫做“托漂”。天下渔人,一见托漂便知是鲫鱼;一见鲫鱼心中必大喜。唯鲫鱼之味才鲜美也。
若钓到半斤左右鲫鱼,勿烧勿焖,勿用酱油。鱼见本色,最具鱼味。
我家津沽,处处有水,无水无鱼。鲫鱼是最常见的鱼,多种烹调之法中,首推如下:
先把鱼除鳞去肠,收拾干净。愈是银光透亮模样,则愈诱人生出烹调的快感。然后将收拾好的鱼摆在案板上,反正都用刀背轻轻拍打几下。刚钓到的鱼,尽管已把鳃片取掉,眸子仍旧闪闪发亮,时而还会扭动一下身子,把瘪嘴张成一个圆洞。鱼鲜肉紧,拍打几下,松其肉,烹煮时味道才好出来。拍打过后,放在油锅煎炸,微黄即止,取出晾在一边。
另取一锅烧白水。待水滚沸,投鱼入水煮将起来。待汤水见白,放入葱花、姜末、精盐、茴香豆,以及加饭酒。此中要点有三:一、必须等待汤水变白,再放作料,汤水变白,是鱼被煮透的征象。倘若鱼未煮透,作料的味道不能入鱼便被熬尽,失去作料的意义。二、上述几种作料葱姜蒜盐和料酒必须同时放入。倘若有先有后,先入者则为主,味道则必不能丰富。三、加饭酒必须是绍兴出产,防止假冒,一假全糟。这样,一煮便要十分钟,煮好即成。
煮好的鱼,分做一菜一汤。
先说菜:用一上好青花瓷盘,将鱼摆好,再把汤中的葱花嫩绿摆在银白鱼腹上作为装饰。不需再加任何作料与附料,只备一小碟老醋在旁,属于蘸用的调料。小碟应与盛鱼的青花盘配套。醋要选用山西或天津独流的老醋为佳,不要加辣。一辣遮百味。
再说汤:锅中鱼汤,盛入小碗,再备瓷勺一只,也应与青花盘配套。若桌布也是青白颜色,则会为这绝好汤菜更添兴味。汤中应加调味品,便是胡椒。
菜以醋调味,汤以胡椒调味,以示区别。然胡椒与醋,都是刺激食欲的开味品,不败鱼味,反提鱼鲜。
食之时,盛精米白饭一小碗。一边吃米,一边吃鱼。白米亮如珠,鱼肉软似玉,鲜美皆天然。由此可知,一切美味,皆是本味,犹如一切美色,皆是本色。故此鱼之美,胜于一切名师御厨锦绣包装也。
饭菜之后,便饮鱼汤。汤宜慢饮,每勺少半,徐徐入口。鱼之精华,尽在汤中。倘能从中品出山水之清纯乃至湖天颜色,不仅是美食家,亦我此汤之知音者也。
我生来心急怕刺,吃鱼不多,唯此样鱼,却是家常喜爱食物。一是鲜美滋味,天下无双;二是自钓自吃,自食其力,自食其果。我人生中最喜欢尝到这种成果。
君若有意,不妨照方一试。但别忘了,不能不钓而吃,而是先钓后吃。自钓自吃,才是此种美食之要义也。
(选自《性情散文》)
6.
鱼、煮鱼、吃鱼的过程中分别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3分)
7.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倘是高手,必然不急于把鱼儿提上来,而是用欲擒故纵之法,把鱼儿在水里拉近放远,直遛得没了力气,泄了气,认了头,翻过雪白的肚子,再拉上岸来。(加点词语写出了鱼儿怎样的情状?)
(2)一、必须等待汤水变白,再放作料,汤水变白,是鱼被煮透的征象。倘若鱼未煮透,作料的味道不能入鱼便被熬尽,失去作料的意义。二、上述几种作料葱姜蒜盐和料酒必须同时放入。倘若有先有后,先入者则为主,味道则必不能丰富。三、加饭酒必须是绍兴出产,防止假冒,一假全糟。这样,一煮便要十分钟,煮好即成。(从三个“必须”中,你读出了什么?)
8.
鱼本是一道家常菜,但作者却说“故此鱼之美,胜于一切名师御厨锦绣包装也”。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5分)
(二)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9分)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9.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分)
10.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11.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9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
(3)至若春和景明
(4)沙鸥翔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指的是什么?(2分)
(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8分)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2)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大夫毕贺
(4)此非所以贺我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
17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比喻
。(2分)
四、作文(40分)
18.风懂得云的忧伤,云懂得月的寂寞,月懂得水的爱恋,水懂得花的心事,花懂得蝶的呢喃,蝶懂得风的温柔。即将升入九年级的你,懂得了什么?
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4)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学科6月独立作业答案
膏、骛、亵、抔
2.略
3.(1)程度;(2)趋势;(3)含意
4.③①⑤②④
5.(1)①贝多芬
②在归路上遇见皇室贵族,歌德奴颜婢膝,被贝多芬教训。(2)他是青云楼主;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照了像,可是字儿却挂倒了,全朝下了!
6.钓鲫鱼时与鱼斗智斗勇的乐趣;精心烹调鲫鱼的乐趣;品尝鲜味,自食其力的乐趣。(每点1分,要把乐趣写具体,否则不给分)
7.(1)“泄了气”“认了头”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幽默地写出鱼儿在水中被钓鱼高手拉得精疲力竭的样子。(2分,若只点明修辞手法,未作具体赏析不得分)
(2)作者对烹调鲫鱼颇有心得(有经验),认真、考究,富有情趣。(2分,任写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8.结合全文三个片段对“鱼之美”作出较全面的理解,并将这些内容与文章主旨相结合,进而得出自己的感悟,表述流畅,得5分。示例:全文借钓鲫鱼、煮鲫鱼和品鲫鱼三个片段,反映出作者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情趣;在此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切美味,皆是本味,犹如一切美色,皆是本色”的道理,表达了对自然纯朴的追求与向往;“鱼之美”也反映了人享受劳动成果的美好感受。
9.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懂绍兴本地话。
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绍兴话比较土,外地我人不容易懂(或:绍兴话的交流正在减弱)。
10.(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11.表明观点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12.昏暗;香花,花;日光;停歇,鸟停息在树上。
13.登上这座楼,就会有心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14.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指因外物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5.背;依靠;全,都;……的原因。
16.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17.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比喻两个事物互相依存,一个灭亡,另一个也将不复存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