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重难提示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域空间
界线
连续性
差异性
优势
明确
过渡
差异
一致
相似
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和对外联系等
类型及特征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________作用
空间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
区域开放程度
带动
线状
岛状
地区差异 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__________所占比重较大
工业(化)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__________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比例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时间变化 发展前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时期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的格局
三、二、一
一
二
三
区域特征分析
D
C
区域特征分析
A
D
D
A
三次产业产值
人文发展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________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城市化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_______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______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逐步提高 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少而稀疏 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城市化特点 水平______,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________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______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________的均衡状态
资源型
技术
低
中心城市
低水平
高水平
低
三
不
缩小
区域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特点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资源和交通条件使匹兹堡成为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中心,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为主
工业化阶段
工业中心增多,工业化区域扩大,产业结构复杂化,人地关系空前紧张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钢铁等传统工业衰落,工业地位下降;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B
C
区域发展阶段
D
D
B
C
自然条件
重化工业
农业经济
外资企业
高新技术
传统型工业
开放程度高
北方 南方
自然
环境 跨______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 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
对工农
业生产
的影响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限制
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秦岭—淮河
暖温
缩小
共同富裕
民族团结
资源优势
区域发展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工业
人口
城市
交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C
B
区域发展差异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C
D
B
B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土壤 类型及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
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工业 工业
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3)
地区 农业类型 气候差异 地形
青海省 河谷农业 高原山地气候,降水不足,光照强,热量不足,气温日较差大 河谷地形
C地 水果园
艺业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水热较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平原地形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乌鲁木齐二诊)很多地理分界线是占有一定宽度、逐渐过渡的。下图示意我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段分布。读图,完成1~2题。21cnjy.com
1.该地理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落叶林与常绿林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2.影响该线各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
解析:第1题,该分界线三段都大致东西延伸,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南北差异明显,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选项符合。其他三个选项都主要体现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分界线延伸方向与图示不符。第2题,该界线东西延伸,纬度相似,太阳辐射差异小,故排除A;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影响导致的分界线延伸方向大致为东北—西南方向,和图示分界线延伸方向不符,故排除B、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越向东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过渡特征越明显,故C正确。21·cn·jy·com
答案:1.B 2.C
(2016·上海市徐汇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3~5题。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3题,甲、丙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位置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4题,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第5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3.B 4.A 5.D
(2016·河北邯郸模拟)《中原经济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海发展轴、沿京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据此回答6~7题。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6.下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台风
B.“一核”是指以郑州及其周围相邻市区为主体的核心区域
C.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两带分别是沿长江和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地带
7.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加工业
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一核”区域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故B项正确。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此区域受台风影响很小;从材料中可看出,发展轴向南到达了重庆、合肥等地,这些区域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7题,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区,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 6.B 7.C
(2016·河北衡水大联考)读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8~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8.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
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D.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9.比较①②两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C.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D.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第8题,甲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地区,湖泊是洞庭湖,①城市为武汉;乙图是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是密歇根湖,②城市是芝加哥。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寒潮;两地均为平原地形,但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壤不是黑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五大湖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洞庭湖不是。第9题,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畜产品加工不是武汉的传统工业部门;武汉也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c-n-j-y
答案:8.B 9.B
(2016·东北三校联考)读某大陆东部海岸线示意图,完成10~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关于图示区域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雨日多,日照少
B.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1.有关该国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和盆地面积大,种植业条件优越
B.地广人稀,粮食的商品率高
C.混合农业是该国分布最广的农业地域类型
D.气候暖湿,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第10题,图名为某大陆东部海岸线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图,再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该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11题,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A、D错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只分布在该国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C项错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小麦)出口国,故B项正确。
答案:10.D 11.B
二、综合题
12.(2016·商丘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21教育网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C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C)和地方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第(3)题,我国与非洲相对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区域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答案:(1)①地处两洋、三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②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③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④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⑤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C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D岛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www.21-cn-jy.com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13.(2016·河北邯郸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地区是极其罕见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 ℃,这也让墨脱县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解析:第(1)题,当惹雍错湖湖边区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相对封闭,湖泊的热力作用显著,因而形成了相对温暖的小气候,利于青稞的生长。第(2)题,墨脱位于山谷之中,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因而物种丰富。第(3)题,藏彝走廊地区地形复杂,对外联系不便,因而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21*cnjy*com
答案:(1)与高原山地相比,当惹雍错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体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来源:21cnj*y.co*m】
(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垂直分异明显,在山地中营造出多种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www-2-1-cnjy-com
(3)①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②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③横断山区对外交通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6·广东六校联考三模)下表是我国某平原农业区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1~2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0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2.0
降水量(mm) 11 13 20 34 118 158 177 149 151 84 39 18
1.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影响 ②近海平原土壤较肥沃 ③农业生产可能遭受春旱威胁 ④滑坡、泥石流毁坏农田 ⑤夏季暴雨造成洪涝灾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干湿区域属于半湿润区,温度带属于亚热带地区
B.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C.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降水多、水能资源较丰富
D.该地沼气池中可能有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
解析:第1题,从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的低温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春季降水少,有可能遭受春旱;夏季降水丰富,有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平原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有利;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因此A正确。第2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能资源贫乏);沼气池中有水稻秸秆,也可能有小麦秸秆(冬小麦产区),D正确。21·cn·jy·com
答案:1.A 2.D
(2016·重庆一模)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近三十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镇企业,据图分析该乡镇企业可能最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2·1·c·n·j·y
A.家具制造 B.丝绸纺织
C.奶酪生产 D.甘蔗制糖
4.关于该地区近三十年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的变化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B.M城市演变为该地区等级最高的行政中心
C.交通运输线路逐渐发展成网状分布
D.N城市可能发展为该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间内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种植较多,因而该乡镇企业可能最先发展丝绸纺织业。第4题,该地区近三十年来,M地发展缓慢,不可能成为等级最高的行政中心;N地城市发展较快,最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级别最高的行政中心,故可能为该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21教育网
答案:3.B 4.B
(2016·西安调研)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该地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5~6题。21cnjy.com
5.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6.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解析:第5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异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第6题,太湖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气象灾害多发,影响农业生产。而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5.D 6.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