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2 18:02:33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提示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 聚落规模 空间分布 聚居人口
北方平
原地区 一般较____ 相对集中,多呈________、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
陵山区 一般较小 相对________ 较____
乡村

团聚型
分散

条带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例





平原地区
聚落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例










丘陵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
平原地区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型案例





聚落的区位
山区和高原
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
热带地区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地区 聚落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方平原地区
南方丘陵
地区、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形态
密度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较小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成因
举例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或海上运输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兰州市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B
A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
C
B
C
地形
城镇
科学技术
地形对交通线、点分布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线路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影响 原则 原因
线路
走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线网
密度
交通
点的区位
山地、丘陵地区线网密度较小
平原地区线网密度较大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地区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其他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
利于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
D
D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D
B
B
D
图1 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图
图2 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图3 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
B
C
B
D
A
D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6·德州市一模)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题。
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叙述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第2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D 2.C
(2016·衡水中学三调)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
A.800~1 400米   B.1 400~2 200米
C.2 200~3 200米   D.3 200~3 800米
4.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坐标可知,岷江上游山区海拔2 800多米附近聚落个数最多, C正确。第4题,海拔较低的地区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一些少数民族,多从事畜牧业。所以,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21教育网
答案:3.C 4.B
(2016·湖州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回答5~6题。
5.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之间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6.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靠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线路c跨越等高线少,线路短,修建工程量小,成本低。第6题,由图可知,铁路线穿越城区,占用城区土地,影响城区规划;西南部跨越多条等高线,坡度太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21cnjy.com
答案:5.C 6.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高考广东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解析:选A。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A选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B选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C选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D选项错误。www.21-cn-jy.com
(2016·浙江温州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结合图回答2~3题。
2.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3.影响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及选址区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风沙掩埋 迎风坡
C.水灾 高地
D.水灾 远离河流
解析:第2题,对比两图会发现,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该地地势升高了;结合图中河流信息,以及该地的位置信息,可判断出流水沉积是主因。第3题,城市两次搬迁都是由地势较低处搬到地势较高处,故C项正确。
答案:2.A 3.C
(2016·湖北名校调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上面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图③④所示的地表形态,则制约该区域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解析:第4题,四幅图示分别表示冰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貌、洪积(冲积扇)地貌、沙丘地貌和风蚀地貌,在以上几种地表形态中,洪积扇的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5题,图③④所示地表形态多为风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当地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21教育网
答案:4.B 5.D
读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完成6~7题。
6.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  )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稠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7.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富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解析:第6题,在山区修路要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些路段还可以通过修“之”字形线路降低坡度。图中甲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修建连续弯曲线路,是为减缓公路的坡度,D对。第7题,乙城市位于黑海沿岸,地形平坦宽广,公路多,且沿海交通便利,利于聚落发展;环境优美和交通便捷是建设疗养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
答案:6.D 7.A
(2016·黑龙江绥化三校期中联考)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21cnjy.com
8.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耕地
9.拉日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所占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②节约耕地
③避让保护区
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拉日铁路通车后(  )
A.日喀则城市范围向西扩展明显
B.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
C.拉萨的服务范围变小
D.当地产业结构无变化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日铁路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延伸,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而河谷地带相对平坦,且较为温暖。第9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边界地带,地质地形条件复杂;青藏高原上有许多保护区,为避开这些保护区,以免对其造成干扰,拉日铁路多采用桥梁和隧道形式。第10题,日喀则西部为山地,城市服务范围不会向西扩展;铁路建设能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因此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拉萨的服务范围会变大;当地产业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2·1·c·n·j·y
答案:8.C 9.A 10.B
(2014·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21·世纪*教育网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①④两地土层薄,③地地下水位浅,只有②地符合上述条件。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12.(2016·北京东城一模)下图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和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主要峡谷地带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峡谷的形成原因。
(2)简述上图所示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1)依据“上北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左西右东”可确定图中峡谷走向;峡谷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2)图中山高谷深的地形,使该地气温低、人口稀少,故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且城镇数量少;山地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可从运输方式、线路布局疏密等角度分析。21·cn·jy·com
答案:(1)南北走向。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2)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城市主要沿河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城市数量少(级别较低)。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公路(国道)为主;线路稀疏。2-1-c-n-j-y
13.(2016·河北邯郸摸底)武广高速铁路(图1)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图2)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cnjy*com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任选其一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解析:第(1)题,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汇处,广州位于珠江的河口位置。第(2)题,主要比较两条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及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第(3)题,青藏铁路架桥可以减轻冻土对铁路的影响,同时为动物迁徙留下通道;武广高铁架桥可以节约耕地,避开其他交通线。
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运行平稳,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地区冻土多、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