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提示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物质
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________资源 气候资源、水
资源、_____资
源、生物资源 是相对的,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__________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______资源
可再生
土地
矿产
非可再生
B
时间 主要能源 煤炭利用程度
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18世纪中期以前 ______、水力 ______
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 以______为主,煤炭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煤炭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 ______消费量显著增加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
能源发展方向 从长远看,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木柴
很低
煤炭
石油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________ 地形、气候、水文等
工业社会阶段 __________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等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______ 后天性资源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人地关系不断发展变化
很大
矿产资源
下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土地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地区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
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A
A
C
B
地质地貌
突发性
潜在性
直接经济损失
类型 含义 关系
洪水 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________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雨涝 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山洪暴发
洼地积水
自
然
原
因 气候 ________的区域强降水
地貌 流域地貌特征
水文 江河的__________变化大
植被 植被分布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季节性
洪枯流量
时间 雨带位置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6、7月份 ______地区
7、8月份 ______地区、东北地区
8、9月份 东南沿海
江淮
华北
高强度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干旱
寒潮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台风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
房屋损坏等,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D
C
D
图1 我国洪涝灾害、风暴潮的分布
图2 我国干旱灾害的分布
B
C
C
D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6·南京二模)下面两图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
A.秦皇岛 B.保定
C.衡水 D.邯郸
2.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
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
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④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四个备选城市中,衡水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最大,为470~480 mm,而生长期平均降水量为105 mm,缺水最严重。第2题,图示地区为华北平原,冬春季降水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导致缺水严重。注意冬小麦生长期主要在春季,而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平原地区的时间一般为7~8月。21教育网
答案:1.C 2.A
(2016·枣庄九中期末)下图示意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中“MBtu”为百万英热单位,1MBtu=1.055×103MJ)。读图,完成3~4题。21·cn·jy·com
3.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B.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C.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4.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单位GDP能耗一直低于美国,这与日本资源短缺有关。第4题,目前,发展中国家受科技、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生产粗放,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于发达国家。21cnjy.com
答案:3.B 4. C
(2016·四川名校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A.99毫米 B.149毫米
C.199毫米 D.249毫米
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
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递变规律和50 mm的等值距可知,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00~750 mm之间,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850 mm之间,两地降水量的差值介于50~150 mm之间,结合备选项,最大差值应为149 mm,故选B。第6题,泥石流的发生条件: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源。B选项较符合。
答案:5.B 6.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区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2.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板块消亡边界
C.板块生长边界 D.地壳活动地带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B类能源主要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在青藏高原和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第2题,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A 2.D
(2016·江西师大附中质检)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3~4题。
3.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于浅海暗礁、沙滩,为近海海域,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D正确。第4题,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距离海洋近,容易遭受风暴潮等引起的海潮侵袭,C正确。www-2-1-cnjy-com
答案:3.D 4.C
(2016·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1960~2009年间塔里木河三条河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单位:108m3)变化表,完成5~6题。2-1-c-n-j-y
年代 天然径流量 流域内耗水总量
1960~1969年 188.9 138.4
1970~1979年 192.5 147.3
1980~1989年 185.9 141.6
1990~1999年 204.7 162.2
2000~2009年 207.6 171.1
5.依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
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增加有关
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
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
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表格显示,塔里木河三条河流的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都呈总体增加趋势,但耗水量的增加量更大,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故①对、③错。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故②错;流域内生产规模和人口增加,导致耗水量增加,故④对。第6题,缓解水资源紧张有“开源”“节流”“调配”等措施。选项①、③分别属于“调配”“节流”措施;目前尚无能力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会导致耗水需求增加而加剧水资源短缺,故②、④错误。
答案:5.D 6.A
(2016·河南适应性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年5月13~14日沙尘暴分布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图中实线表示能见度等值线(单位:千米),虚线表示沙尘暴的位置和时间。读图回答7~9题。
7.此次沙尘暴最强的时间是( )
A.13日02时 B.13日08时
C.13日20时 D.14日20时
8.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最显著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9.乌鲁木齐没有受到此次沙尘暴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网稠密 B.植被覆盖率高
C.山地阻挡 D.距沙漠远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3日08时,表明该时段沙尘暴最强。第8题,图中时间由西向东推移,表明此次沙尘暴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能见度等值线也是大致向东弯曲、延伸,说明最显著风向为偏西风。第9题,从图中喀什、和田以及敦煌等城市可看出,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天山南部地区,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受天山阻挡而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7.B 8.D 9.C
(2016·福建漳州模拟)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两地分别是( )
A.湿润区、半湿润区 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湿润区 D.湿润区、半干旱区
11.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 )
A.森林面积扩大 B.积雪融水量减少
C.灌溉耗水减少 D.沙尘暴次数减少
解析:第10题,图中甲地位于为1995年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说明甲地与周边干湿类型不同,则只能是半湿润区。乙地位于2005年半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则可能是湿润区或半干旱区;再结合1995年图,发现乙地为湿润区,则可判断2005年图中乙地最有可能是湿润区。故C项正确。第11题,图中显示东北地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向东、向北移动了,表明该区域总体上湿润区减小,气候趋向干旱,则降雪量会减少,积雪融水量必然会减少。21教育网
答案: 10.C 11.B
二、综合题
12.(2016·河北五个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京市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统计表。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18.4 23.2 23.8 21.8 26.8 24.8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35.8 34.5 34.8 35.5 36 36.4
材料二 北京市近几年水资源按用途分,用水量统计图。
材料三 据报道,2014年12月1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约占汉江总水量的24%,相当于1/6条黄河。
(1)依据材料一,描述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导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除调水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3)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该工程实施后可能会对丹江口下游地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结合材料三,简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第(1)问,从表中信息可以直接得知,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的变化特点;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应结合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所以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也大。第(2)问,材料中信息显示,近年来北京市的生活用水量增加,这与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密切相关,所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的首要措施是控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另外,需注意缓解用水紧张状况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第(3)问,由材料三可知,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巨大,可能导致丹江口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甚至供水紧张,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以应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并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的引水工程,制定合理的调水方案,确保汉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21cnjy.com
答案:(1)特点: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用水总量比较稳定、略有上升,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 原因:北京市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1·cn·jy·com
(2)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答)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比重;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或实施阶梯水价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沿海地区合作进行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其他回答合理也可)www.21-cn-jy.com
(3)流域内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的工程;整治航道;实施“丰增枯减”的调水原则。2·1·c·n·j·y
13.(2016·云南统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示意图。
分析图中阴影地区灾害损失率较高的原因。
解析:从图中可知阴影部分位于安徽西北部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处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能力弱,防灾意识不强,灾害损失率较高。
答案:该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抗灾能力弱;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