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2讲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2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2 17:52:1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上海市虹口区一模)人口迁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21·世纪*教育网
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
A.1910年   B.1970年
C.2005年   D.2010年
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
A.黑龙江   B.上海
C.西藏   D.三峡库区
解析:第1题,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第2题,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移率之和等于零时,人口数量最多,大约出现在2010年。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政策移民、开发北大荒等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迁入东北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www-2-1-cnjy-com
答案:1.C 2.D 3.A
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4~5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 美国 4 280
俄罗斯 1 230
德国 1 080
最大移民输出国 中国 3 500
印度 2 000
菲律宾 700
4.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  )
A.多为发展中国家
B.多为发达国家
C.均为东半球国家
D.均为西半球国家
5.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语言优势   B.文化水平高
C.经济差异   D.政策优势
解析:第4题,据表可知,世界移民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收国有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第5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菲佣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2-1-c-n-j-y
答案:4.B 5.C
(2016·邯郸市期末)据2014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10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 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 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据此完成6~7题。  21*cnjy*com
6.造成“逆向春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春节期间北京旅游活动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7.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A.传统观念   B.经济
C.教育   D.交通
解析:第6题,题干中“逆向春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春节期间,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第7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家庭聚会、访亲探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传统的家庭观念,A正确。
答案:6.A 7.A
下图是2014年2月12日国家铁路局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来源:21cnj*y.co*m】
8.导致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政治   D.社会
9.据图可推断出(  )
A.广东交通通达度较北京高
B.上海的工业结构优于广东
C.武广铁路运输压力较京沪线小
D.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湖南少
解析:第8题,图示为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示意图,即导致此时段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返乡过春节,即社会因素。故选D项。第9题,广东交通通达度低于北京,A项错误;根据图中从广东回流至湖北、湖南的人数可以看出,武广铁路的运输压力大于京沪铁路,C项错误;据图可知,回流至湖南的人数为1 396万,而回流至四川的人数为1 753万,即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较湖南多,D项错误;从广东回流的人数远大于上海,可以推断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上海各产业分布更合理,即上海的工业结构优于广东,故选B项。
答案:8.D 9.B
读我国某市2015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中(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11.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第10题,图示信息显示,与户籍人口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该市流入人口中劳动力人口比重差异不大,老龄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这与流入人口主要从事务工或经商相符。女性人口比重较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轻型化有关。第11题,流入人口的年龄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因此将使该市自然增长率有所增加、死亡率有所下降;人口总量的增加会使环境压力增大。2·1·c·n·j·y
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
12.(2016·泰安期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 份比重(%)地 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中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大,且规模呈持续增长状态,其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人口迁入增加了南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使其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青壮年人口比重有所上升,增强了社会活力,同时劳动力的增多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3)问,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使得我国向中西部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断地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得中西部劳动力就业更加容易。21教育网
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3.(2016·上海市嘉定区一模)读关于浙江省的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单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上海 3.3 0.7 11.1
江苏 0.6 0.6 11.3
浙江 1.5 0.55 12.4
材料二 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全国 7.62 8.76 9.61
上海 9.30 10.50 9.81
江苏 7.85 9.08 9.37
浙江 7.46 8.57 8.59
材料三 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构成图;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构成图(注: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中的表格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向上和上海、江苏、全国对比,纵向上进行2000年和2010年的对比。第(2)、(3)题,人口迁入正效应一般从劳动力供应、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负效应应多从加大城市人地矛盾及其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对策则针对问题提出。21cnjy.com
答案:(1)人口年均增长率:与沿海部分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浙江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浙江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21·cn·jy·com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加工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93张PPT)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重难提示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自然增长
迁入人口
定居地
永久性
农村到城市
长期
长期
长期
较长距离
居住地
空间
户籍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_________ 自然环境优越和
资源丰富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策、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
化因素 __________、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
人地关系
自然灾害

宗教信仰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淡水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的迁移
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土壤
矿产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产城市的形成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社会
变革
战争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具有较强组织性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A
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C
A
C
A
社会经济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A
D
A
D

发展中
发达
农业经济
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原因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非洲黑人被贩卖
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迁往西欧、北美、西
亚、北非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特点 流向 原因
意义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等
B
人口迁移
C
B
A
D
精神财富
人口增殖
生育
晚婚晚育
文化背景 对人口的影响
婚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宗教
初婚年龄偏大,出生率低,人口增长周期长;婚姻关系不稳定,降低出生率
初婚年龄偏低,出生率偏高;婚姻关系较稳定,提高出生率
为扩充实力,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地域文化与人口
表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生育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成家立业”。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先立业后成家”“晚婚晚育”。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人们学习时间延长,就业压力增大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表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观念。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士”“农”“工”“商”是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的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和工作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B
C
C
地域文化与人口
D
D
D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D
B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人口问题的判断
人口问
题产生
的原因 人口增长过
快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
的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社会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影响
因素 自然环境
因素
社会经济
因素
影响 迁

地 利

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化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影响 迁

地 利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
A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6·广东普宁一模)2012年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21教育网
1.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是(  )
A.10~20岁        B.30~52岁
C.23~65岁   D.28~60岁
2.上海市是劳务输入量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是(  )
A.造成人才流失
B.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
D.利于城市化建设
解析:第1题,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的年龄段在0~12岁和23~65岁之间,多50%以上的年龄段在30~52岁,B正确。第2题,上海是劳务输入量较大的地区,人才流失是指人口迁出地区;上海人口老龄化明显,人口迁入不会造成失业人数增多;人口迁入造成城市环境的压力增大,但是有利于城市化建设,D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B 2.D
(2016·湖北武汉一模)下图为我国部分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21cnjy.com
3.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解析:第3题,江西省人口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移率小于0,故净迁入人口数量减少;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移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第4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等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而且人口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而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缓解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21·cn·jy·com
答案:3.C 4.A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为105.20∶100,少数省份高达130∶100,出生性别比失调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据此回答5~6题。www.21-cn-jy.com
5.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生育政策
②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③“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④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⑤环境污染越来越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⑤
6.目前,解决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
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第5题,虽然我国“重男轻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传统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在纯自然状态下,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基本上是平衡的,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导致了选择生育的现象。第6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目前” “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选择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均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④⑤⑥措施最切实可行。
答案:5.A 6.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