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六章 城市与环境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第六章 城市与环境
重难提示
第六章 城市与环境
2.城市化的标志
(1)__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 __________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
城市人口
城市用地
5.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起步早、________、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出现“虚假城市化”和“____________”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
水平高
滞后城市化
南美洲
西亚、北非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迅速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比重 大小
原因
所处阶段
城市化表
现及原因 表现
原因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C
C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B
A
D
B
生态环境
交通拥挤
节能建筑
各类活动
协调
良性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城市社会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
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等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
B
D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
C
A
D
图1 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图2 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图4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图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
D
D
(2)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
B
D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6·河北省质检)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2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第1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年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化水平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因此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50%左右),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因此A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D 2.A
(2016·湖南师大附中期中)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读表,回答3~4题。21教育网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30. 09 52.57 3.01%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25 973 45 565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21cnjy.com
3.2002~2012年间( )
A.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慢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4.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解析:第3题,城镇化年均增长3.01%,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速城镇化,故A错;城镇化率快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B正确;中国城市化各项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故C错;从举家迁移比率可知农民工举家在城镇生活的比例很低,故D错。第4题,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城镇化率,所以城镇土地扩张过快。21·cn·jy·com
答案:3.B 4.C
(2016·河北衡水中学三调)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5~6题。www.21-cn-jy.com
5.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6.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1950~1965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第6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2·1·c·n·j·y
答案:5.D 6.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高考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2·1·c·n·j·y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选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1cnjy.com
(2016·河南十校测试)原地城市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原有的居住地,而农村用地逐步向城镇用地转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县人口职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2~3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3.该县城市化方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解析:第2题,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业人口比重最大,随着城市化发展,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会越来越小,后期比重最小;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最小,随着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会越来越大,后期比重最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所代表的产业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A项正确。第3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原地城市化的定义可知,原地城市化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C项正确;原地城市化可能会减缓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A项错误;原地城市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项错误;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2.A 3.C
(2016·济南二模)据腾讯公司披露,2014年4月11日20时,约有2亿人同时QQ在线。根据在线数据形成如下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21·世纪*教育网
4.与图中QQ在线数据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的是( )
A.矿产资源 B.年降水量
C.人口密度 D.农业类型
5.有利于图中数据分布趋衡的合理措施是( )
A.推进西部城市化的发展
B.加快西部人口自然增长
C.促进东部基础设施建设
D.加强东部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第4题,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是以黑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少。图中显示的QQ在线数据,显然与人口密度分布大致相同;我国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具备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农业类型的形成与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均有关系,所以C正确。第5题,图中数据显示中东部地区QQ同时在线人数多,是因为中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要想改变这种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应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缩小东西部差距。如果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会影响西部经济发展。所以A正确。
答案:4.C 5.A
(2016·山西四校联考)读某市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6.1998~2006年,该市( )
A.城市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7.上图反映该市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B.环境污染加剧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解析:第6题,1998~200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市城市化水平增速并不是最慢的,增速最慢的是市区人口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大于0,说明建成区面积一直在增大,故B项正确;由图可知此阶段农业人口并未逐年增长,故C项错误;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有相关性,但不一定都是负相关,故D项错误。第7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市化水平以及市区人口的变化幅度,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故C项正确。www.21-cn-jy.com
答案:6.B 7.C
(2016·湖北六校调考)半城市化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8~9题。www-2-1-cnjy-com
8.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第二产业比重
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
9.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8题,从材料可知,导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第9题,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因而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从而导致半城镇化率较高。2-1-c-n-j-y
答案:8.D 9.B
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10~11题。 21*cnjy*com
10.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腾(蒸发)
11.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0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作为暴雨水分的储水器,则必然增加了下渗量。第11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故A项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10.C 11.A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版权所有:21教育】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读材料一及图甲、图乙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 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21*cnjy*com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13.(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
表 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个)
城市1 0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300万~500万人口城市100万~300万人口城市50万~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建制镇 1978年19302225351292 173 2010年6586102110313838019 410
注:2010年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的变化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有哪些“城市病”?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图例和注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与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等方面总结变化特点。第(2)题,“城市病”主要包括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就业问题和治安问题等方面。21教育网
答案:(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市(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镇为主。21·cn·jy·com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