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09:44:18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选出下列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繁衍(yǎn) 巍峨(é) 生意盎然(àng) 分道扬镳(biāo)
B嶙峋(líng) 消声匿迹(nì) 河豚(tún) 焙烧(bèi)
C恣睢(suī) 拮据(jié) 阔绰(chuò) 与日具增(jù)
D 踌躇(chóu chú) 言简意赅(gāi) 滑稽(jī) 铿锵(kēng jiā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3分)
A、辨伪去妄 根深帝固 墨守成规 腐草为萤
B、歇斯底里 重蹈复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C、恪尽职守 锲而不舍 味同嚼蜡 怒不可遏
D、唯唯连声 恼羞成怒 恃才放犷 强聒不舍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21教育网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底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21·cn·jy·com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
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回到家乡,我欣喜的发现砾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B.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2·1·c·n·j·y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www-2-1-cnjy-com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8、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1*cnjy*com
9、名著阅读。(5分)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作家 的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皇帝用来选拔官员的办法是 ,在 (填国名)的科学院里,设计者正在研究如何把粪便还原为食物,在 (填国名)看到人们为争夺一种发光的石头而打架,在 (填国名) 格列佛被农夫带到集市上去做各种姿态赚钱。
11、默写(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2)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5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某班级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栏目,完成活动内容。(6分)21·世纪*教育网
12、〔倡读书,说名言〕为了渲染气氛,请你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来宣传。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13、〔出板报,说栏目〕宣传组同学准备出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板报,本期板报共有四个栏目,两个栏目内容已确定,请再策划两个栏目。(2分)2-1-c-n-j-y
栏目一:好书大家读 栏目二:读书方法谈
栏目三: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
14、〔好读书,说故事〕某一小组组织了“古人勤奋读书的小故事”的活动,请你写一个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6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来源:21cnj*y.co*m】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5、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敌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16、“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2分)
17、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___ _____(2分)
18、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0、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国民党政府和一些社会名流不是积极抵抗,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靠不住的东西,因此遭到作者批判。今天你面对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的错误论调,请你结合学过《南京大屠杀》或课外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4分)21*cnjy*com
(二)阅读《阳光的真谛》(18分)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www.21-cn-jy.com
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彻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激情,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拐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
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
21、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4分)
22、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3、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 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2分)
(2) 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2分)
24、请简要赏析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25、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感悟?(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6、请以“ 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选出下列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繁衍(yǎn) 巍峨(é) 生意盎然(àng) 分道扬镳(biāo)
B嶙峋(líng) 消声匿迹(nì) 河豚(tún) 焙烧(bèi)
C恣睢(suī) 拮据(jié) 阔绰(chuò) 与日具增(jù)
D 踌躇(chóu chú) 言简意赅(gāi) 滑稽(jī) 铿锵(kēng jiān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中“嶙”韵母为前鼻音,“消”为“销”,C项中“具”为“俱”,D项中“锵”的声母为q,故A对。21cnjy.com
点评:注意本题是要求从“注音”和“书写”两方面判断。判断注音的正误,要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要注意。判断书写的正误,要正确理解词义,据此判断字义,再结合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从同音或形似方面仔细辨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3分)
A、辨伪去妄 根深帝固 墨守成规 腐草为萤
B、歇斯底里 重蹈复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C、恪尽职守 锲而不舍 味同嚼蜡 怒不可遏
D、唯唯连声 恼羞成怒 恃才放犷 强聒不舍
【答案】C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帝”为“蒂”,B“复”为“覆”,D“犷”为“旷”,答案为C。21*cnjy*com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底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答案】C
【解析】分析: C句中“天伦之乐”是有家庭生活的快乐,不能形容学校生活。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
【答案】 B分析: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
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回到家乡,我欣喜的发现砾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答案】B
【解析】分析: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鳞次栉比”形容楼房排列整齐,不形容汽车,C句中“异想天开”是指不切实的妄想,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句中“忍俊不禁”已经含有“笑”的意思,不能修饰“大笑”,故B对。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B.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21·cn·jy·com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答案】D
【解析】分析:可采用排除法,将显明有错误的句子先行排除,A句中“在款式上”和“全国一流”搭配不当,“一流”是“等级第一”,而“款式”不能用“等级”相比;B句中“同洪水”多余,“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与“经过四个小时”在时态上矛盾,C句中“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修饰不当,故D对。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如①中的“如”表示比喻,“病牛”显然是比喻“青山”,所以在②之后,②句中的“而”是承接,前面说“山”,后面说“海”,所以在最后。③句表示观景的时间环境,应该先交代,所以在第一位,④是先描写的景物,应该在第二位。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8、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2·1·c·n·j·y
【答案】 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内容合理,语言通顺。
【解析】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仿写就要把书再比喻成什么。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9、名著阅读。(5分)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作家 的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当时的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皇帝用来选拔官员的办法是 ,在 (填国名)的科学院里,设计者正在研究如何把粪便还原为食物,在 (填国名)看到人们为争夺一种发光的石头而打架,在 (填国名) 格列佛被农夫带到集市上去做各种姿态赚钱。
【答案】斯威夫特 比赛绳技 飞岛国或勒皮他 智马国或慧骃国 大人国或布罗卜丁奈格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1、默写(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2)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5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案】(1)燕然未勒归无计(2)只恐双溪舴艋舟(3)槲叶落山路(4)日高人渴漫思茶(5)酒酣胸胆尚开张(6)莫道不消魂(7)为伊消得人憔悴(8)问君能有几多愁
【解析】分析:本题中易错字有:燕、勒、舴艋、槲、温、酣、伊、憔悴,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点评:默写诗文,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某班级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栏目,完成活动内容。(6分)
12、〔倡读书,说名言〕为了渲染气氛,请你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来宣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多积累读书的名言,答案不唯一。
点评:多记名言不仅对自己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13、〔出板报,说栏目〕宣传组同学准备出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板报,本期板报共有四个栏目,两个栏目内容已确定,请再策划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好书大家读 栏目二:读书方法谈
栏目三: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
【答案】名人谈读书, 读书故事
【解析】分析:答案不唯一,栏目名称需简洁,围绕读书主题即可。
点评:此类题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词语运用能力,平时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4、〔好读书,说故事〕某一小组组织了“古人勤奋读书的小故事”的活动,请你写一个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2分)
【答案】穿壁引光、刺股读书、韦编三绝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多积累读书的名言,答案不唯一,很多相关成语,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点评:本题要求两点,一是与读书有关,二是要是成语,关键在平时的积累。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6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www-2-1-cnjy-com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5、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敌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后来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也不信;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篇 ③ 中间 ④结尾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本文开头指出中心论点。
点评: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2分)
【答案】不行,它指出了敌论据的错误与荒谬,指出它不能证明敌论点的
【解析】分析:“这一点现象”指代前文的“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先指出此话的错误性,然后加以批驳。21教育网
点评:本题要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分析语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来解答。
17、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___ _____(2分)
【答案】直接批驳或驳论证
【解析】分析:议论文的分类: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本文是一篇驳论文。www.21-cn-jy.com
点评:对于驳论文,要大概了解三种驳论的方法,这是学习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18、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他信力”指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自欺力’是指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三条理由即可。
点评:此类题答案就在文中,可以摘引句子,也可以自行概括。
19、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表强调
【解析】分析:首先要了解引号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解答。
点评:要了解引号的作用有:特定称谓、引用、特指、表肯定、表否定、表强调 、表讽刺。
20、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国民党政府和一些社会名流不是积极抵抗,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靠不住的东西,因此遭到作者批判。今天你面对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的错误论调,请你结合学过《南京大屠杀》或课外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4分)【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略
【解析】分析:开放性试题,学习本文的批驳方式,结合《南京大屠杀》或课外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句子通顺流畅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有难度,要求学生了解时事信息才能解答。平时学习之余要关心国际时事。
(二)阅读《阳光的真谛》(18分)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彻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激情,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拐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
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
21、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4分)阳光是无私无畏,所到之处能驱散一切黑暗,带给人们光明希望;(1分)阳光的真谛是指亲情之爱有如温暖的阳光,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3分)
【解析】分析:本题关系到文章的主旨问题,结合全文的情节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主旨。此处既指“给人们带来的温暖”更指“亲情的美好”。
点评: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22、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4分)景物描写。(1分)交代是新春第一天,渲染了温和、温暖的气氛,(1分)烘托出“我”内心的舒坦平静。(2分)
【解析】分析:,据具体情节来进行分析,即可了解这是交代是新春第一天,渲染了温和、温暖的气氛,烘托出“我”内心的舒坦平静。
点评: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
23、揣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 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2分)2-1-c-n-j-y
(2) 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2分)
【答案】(1) 表明了作者对于温暖亲情的珍惜和自己不能随时陪伴父母的遗憾。作者认为春节才能回到家中陪伴父、感受这份温暖是远远不够的,春节的时间是从一年的岁月中漏出来的。(2分)【来源:21cnj*y.co*m】
(2) 表达了作者重视亲情的程度。没有理由的背后是经受和放弃了很多诱惑和利益。(2分)
【解析】分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点评: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
24、请简要赏析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阳光、沟渠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慈爱和沟渠之水的激情和活力。表达了“我”对阳光沟渠的喜爱之情。(2分)
【解析】分析: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21*cnjy*com
点评:赏析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方面作点分析,并加以评价。
25、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感悟?(3分)
【答案】(3分) 朴实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1分)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守候。(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进行阐释。
点评: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6、请以“ 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写作指导】
“感觉”,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一份情感,“真好”包含着“幸福”“快乐”“感动”的意义,所以,构思时要把“好”的内涵挖掘出来,写“幸福之好”“快乐之好”“感动之好”,“幸福|、快乐、感动”,这就是选材的指向,立意的中心,通过生动地叙述,表达心中这些美好的“感觉”。“感觉”,美好的体验中孕育着感受生活的情感,所以写作时要有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要有生动活泼的情感性语言,让你的“真好的感觉”引起读者共鸣。至于填写文题,要以直接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词来填空,如“幸福”“快乐”,当然也可以用所叙述事件的名称来填,如“成长”“读书”“有家”“旅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