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目标重点展示
素养目标 学习重点
物理观念 (1)利用v-t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v-t图像。
(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科学思维 (1)通过对公式v=v0+at的推导、矢量性的分析,理解公式的特点。
(2)通过应用,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刹车运动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探究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v-t图像
●新知导学
情境: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探究: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提示]
[提示]
v-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物体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梳理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_______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_______的直线。
3.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
(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
不变
倾斜
均匀增大
均匀减小
[判断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
(3)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4)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
√
×
×
●重难解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恒定不变。
(2)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思考]
[思考]
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4 s内质点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如图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对应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对应初速度不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大,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t1时刻前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4)直线d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对应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1:(2024·山东滨州高一校考期末)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在前5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0~2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3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5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像可知,质点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4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5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前5 s内,加速度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前5 s内质点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2 s内加速度恒定,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3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速度为正值,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C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像可知,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0,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故选B。
?[规律方法]
[规律方法]应用v-t图像时的注意事项
(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折点:在折点位置,图线的倾斜程度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若v-t图像为曲线,可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折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
(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的交点位置前后,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跟踪训练1:中国青年网消息,被称作“最能装”的8A型列车在北京正式亮相,如图所示,最大载客量达到3 456人。该列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像中,正确描述了列车运动情况的是( )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倾斜直线,A项错误;列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停止一段时间,然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项错误;由于列车前后运动方向一致,故B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B。
探究点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新知导学
情境: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叫作初速度),加速度为a。
探究: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提示]
●基础梳理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___,一般称为速度公式。
2.理解: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t时间内速度的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_时物体的速度,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
[判断正误]
(1)速度公式v=v0+at中,初速度v0一定等于0。( )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at。( )
(3)速度公式v=v0+at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v0+at
变化量
零时刻
×
√
×
●重难解读
1.速度公式
2.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拓展]
[拓展]公式应用技巧:公式中有四个物理量,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第四个。
(1)已知v0、a、t,利用v=v0+at求t时刻的速度。
(4)已知v、a、t,利用v0=v-at求初速度。
3.公式的矢量性
(1)公式v=v0+at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先选取正方向。
(2)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取正值;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取负值。
(3)若计算出v为正值,则表示末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若v为负值,则表示末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4.两种特殊情况
(1)当v0=0时,v=a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a=0时,v=v0(匀速直线运动)。
类型一:单一过程问题
例2:火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后变成54 km/h,再经过多长时间火车的速度能达到64.8 km/h
解析:解法一:v1=10.8 km/h=3 m/s,v2=54 km/h=15 m/s,v3=64.8 km/h=18 m/s
解法二: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不变。
答案:15 s
?[规律方法]
[规律方法]应用速度公式v=v0+at解题的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和过程。
(2)画出运动草图,标上已知量。
(3)选定正方向,判断各量的正、负,利用v=v0+at由已知条件求解,最后指明所求量的方向。
类型二:多运动过程问题
例3:汽车一般有五个前进挡位,对应不同的速度范围,设在每一挡汽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换挡时间不计。某次行车时,一挡起步,起步后马上挂入二挡,加速度为2 m/s2;3 s后挂入三挡,再经过4 s速度达到13 m/s;随即挂入四挡,加速度为1.5 m/s2;速度达到16 m/s时挂上五挡,加速度为1 m/s2。求:
(1)汽车在三挡时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四挡时行驶的时间;
(3)汽车挂上五挡后再过5 s的速度大小。
解析:(1)汽车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在二挡时(A→B),a1=2 m/s2,t1=3 s,这一过程的末速度v1=a1t1=2×3 m/s=6 m/s
在三挡时(B→C),v2=13 m/s,t2=4 s
即汽车在三挡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75 m/s2。
(2)在四挡时(C→D),a3=1.5 m/s2,v3=16 m/s
即汽车在四挡时行驶的时间为2 s。
(3)在五挡时(D→E),a4=1 m/s2,t4=5 s
速度v4=v3+a4t4=(16+1×5) m/s=21 m/s
故汽车挂上五挡后再过5 s的速度大小为21 m/s。
答案:(1)1.75 m/s2 (2)2 s (3)21 m/s
?[规律方法]
[规律方法]求解多过程运动的方法
对于多过程运动,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几段单过程运动,注意相邻两个过程的联系点,特别要注意转折点的速度,该点的速度是前段运动的末速度,也是后段运动的初速度,然后在每段运动中运用公式解答,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跟踪训练2:(2024·辽宁葫芦岛高一期末)一名杂技演员在钢管的顶端进行表演,当他结束表演后,沿着竖直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他的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1.5倍,下滑的总时间为5 s,那么该杂技演员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
设杂技演员加速时间为t1,加速度为a1;减速时间为t2,加速度大小为a2,加速过程v=a1t1,减速过程0=v-a2t2,由题意a1=1.5a2,t1+t2=5 s,因此可求t1
A.1 s B.2 s
C.3 s D.4 s
解析: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1.5倍,即a1=1.5a2,又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他的速度恰好为零,可得出a1t1=a2t2,同时满足t1+t2=5 s,联立三式,解得t1=2 s,故选B。
素养能力提升
拓展整合·启智培优
两类匀减速直线运动
1.往返类运动问题
恒定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加速度仍存在,故物体反向运动。
2.汽车刹车类问题
当汽车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将停止运动。因此遇到“刹车”二字时应格外注意。
类型一:往返类运动
例4:如图所示,小球以5 m/s的初速度自由冲上光滑的斜面(设斜面足够长),2 s末速度大小变为1 m/s,求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加速度。
解析: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下
所以加速度可能为-2 m/s2也可能为-3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下。
答案:大小为2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或大小为3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类型二:汽车刹车类问题
例5: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m/s2,求:
(1)刹车后3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2)刹车后6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1)t1=3 s时的速度v1=v0+at=30 m/s-6×3 m/s=12 m/s。
(2)由于t0=5 s答案:(1)12 m/s (2)0
?[规律方法]
[规律方法]刹车问题的分析思路
汽车刹车速度减为0后将停止运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计算出速度变为0所需要的时间t0,然后比较t与t0的大小关系。
1.当t2.当t>t0时,末速度为0。第二章 2
课后知能作业
基础巩固练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v-t图像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大的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C.任意相等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量相等且不为零
D.任意时刻速度的变化率相同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变的,即任意时刻速度的变化率相同,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且不为零,故A、C错误,D正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B错误。故选D。
2. (多选)(2024·宁夏银川高一期末)如图是某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2 s静止
B.2~6 s做的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是 m/s2
C.6~8 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4 m/s2
D.质点8 s末离出发点最远
解析:前2 s内质点的速度一直为4 m/s,所以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2~6 s内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m/s2=1 m/s2,故B错误;6~8 s内质点的速度均匀减小,所以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m/s2=-4 m/s2,故C正确;0~8 s内质点的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8 s末速度减为零,质点达到距离出发点最远处,故D正确。故选CD。
3.(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末和第4 s末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由v-t图像知,甲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乙=2 m/s2,2~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乙′=-1 m/s2,A错误,C正确;t=1 s和t=4 s时二者速度相同,B正确;0~6 s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D错误。故选BC。
知识点二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2024·浙江绍兴高一统考期末)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悬停在月面上方一定高度,之后关闭发动机,以1.6 m/s2加速度下落,经过2.25 s到达月球表面,此时探测器的速度为( )
A.4.05 m/s B.3.6 m/s
C.1.8 m/s D.0.9 m/s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v=at=1.6×2.25 m/s=3.6 m/s,故选B。
5.(多选)(2023·福建南平高一阶段练习)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关系是:v=(4-2t)m/s,则( )
A.物体的初速度是2 m/s
B.物体的初速度是4 m/s
C.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D.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解析:根据v=v0+at可知,初速度是4 m/s,加速度是-2 m/s2。故选BC。
6. 如图所示,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 m/s,经过3 s汽车刚好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
A.3 m/s2 B.6 m/s2
C.15 m/s2 D.18 m/s2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v0+at,所以电动汽车的加速度a== m/s2=-6 m/s2,则加速度大小为6 m/s2,选项B正确。
7. 如图为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为v=at+v0(其中a为图线的斜率,v0表示零时刻速度大小即初速度),则( )
A.a=2 m/s2
B.初速度v0=0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D.第3 s时速度大小为6 m/s
解析:A、B错:由图像可得,物体的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为a=== m/s2。C错:因为v-t图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一次函数为线性关系,并不是成正比关系。D对:由图像得第3 s时速度为6 m/s。故选D。
8.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着舰后,以75 m/s的初速度在水平甲板上滑行,舰载机的滑行过程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5 m/s2,求舰载机:
(1)滑行2 s末速度的大小;
(2)滑行4 s末速度的大小。
答案:(1)25 m/s (2)0
解析:(1)设舰载机减速到零的时间为t0,则
t0===3 s,t=2 s所以滑行2 s末的速度为
v2=v0-at2=75 m/s-25 m/s2×2 s=25 m/s。
(2)t=4 s>t0,故4 s末速度为零。
综合提升练
9.(2024·浙江金华高一阶段练习)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小为时,所用时间是( )
A.或 B.或
C.或 D.或
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小为时,若此时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得时间为t1==,若此时滑块返回后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可得时间为t2==,故选B。
10.(2024·太原高一检测)一家从事创新设计的公司打造了一台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也可以在天空飞行。已知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速度达到40 m/s后离开跑道。离开跑道后的加速度为5 m/s2,最大速度为200 m/s。飞行汽车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
A.40 s B.52 s
C.88 s D.100 s
解析:由v=v0+at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运动的时间t1== s=20 s。起飞后达到最大速度需要t2== s=32 s,故t=t1+t2=52 s。故选B。
11.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v0=5 m/s,加速度为a=2 m/s2。关于该物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3 s初的速度是11 m/s
B.第5 s初的速度比第4 s末的速度大4 m/s
C.第2 s内速度变化量为2 m/s
D.前2 s内速度增加量为2 m/s
解析:
选项 分析 正误
A 第3 s初的速度即第2 s末的速度,v2=v0+at=(5+2×2)m/s=9 m/s。 ×
B 第5 s初与第4 s末是同一时刻,则第5 s初的速度与第4 s末的速度相等。 ×
C 由Δv=at得第2 s内速度变化量Δv=2×1 m/s=2 m/s。 √
D 前2 s内速度增加量Δv′=at′=2×2 m/s=4 m/s。 ×
12.(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图甲是一个彩虹滑道,其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该滑道由倾斜轨道AB和水平轨道BC组成,其中AB与BC轨道在B点处平滑连接。人坐在像轮胎一样的圆形橡皮艇上从A点以加速度a1由静止匀加速滑下,20 s后的速度大小为20 m/s,40 s后到达B点;之后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轨道BC做减速运动,经20 s后恰好停止运动。求:
(1)a1和a2的大小;
(2)橡皮艇到达B点后再过6 s的速度大小。
答案:(1)1 m/s2 2 m/s2 (2)28 m/s
解析:(1)根据公式a=,可得a1= m/s2=1 m/s2,可得40 s后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B=40×1 m/s=40 m/s,所以有a2= m/s2=-2 m/s2,即加速度a2的大小为2 m/s2。
(2)根据匀变速运动公式可得橡皮艇到达B点后再过6 s的速度大小为v=vB+a2t=(40-2×6)m/s=28 m/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