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城市、文字、青铜器,还是宗教建筑,这些争论意义不大。为安全的需要而筑城,保护了酋长的利益;因交换的需要而兴起城市,保护了富人的利益。文字的垄断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基石;文字背后的“话语权”,是固化等级差别的武器。铸造青铜器皿,首先是为了证明当权者的合法性,并不只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至于宗教建筑,是为了欺骗民众、转移视线、确立主奴关系而已。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明起源的标志 B.文明的典型特点
C.文明只是虚伪的表象 D.文明为统治阶级服务
2.某同学为研究古代世界的主要文明成果,收集了下面几幅图片,与该同学研究主题相符的是()
A.文字出现推动文明的产生 B.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特征
C.各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 D.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文明
3.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把原材料分发给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这表明()
A.商业资本在农村的扩张 B.契约关系深入西欧农村
C.封建主对市民剥削加重 D.人口流动促进市场扩大
4.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是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重要纽带。据此可知伊斯兰文化()
A.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B.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C.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 D.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提供条件
古代文明具有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1处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并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文明社会:
②2处文明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并发明了60进位制:
③3处文明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太阳历,创造了象形文字:
④4处文明:冶铁技术起源于此地,并由此扩散到埃及:
⑤5处文明: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⑥6处文明: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发明了“浮动园地”: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6.1492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消息传到威尼斯的里奥尔托-中世纪的华尔街时,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恐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了40%-50%。没过多久,当了解到哥伦布并没有找到通往中国的道路时,威尼斯商人才松了一口气。威尼斯商人主要顾忌的是
A.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 B.商贸中心从意大利离开
C.封建地主阶级借机壮大 D.商品的流通量成倍增长
7.1573年,西班牙大帆船满载美洲白银到达马尼拉,换取中国的手工制品。中国商船在白银的诱惑下,也满载丝绸和瓷器从福建月港启航驶向马尼拉。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这表明
A.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 B.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8.如图是东西方两幅航海的地图,以下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郑和船队航海示意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A.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其历史活动的政治经济目的基本相同
C.呈现的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D.都引发和促成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
9.以下两图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0.亚当.斯密说:“美洲的发现才使欧洲变得富裕。”这主要是指美洲给欧洲带来了
A.广阔的市场 B.大量贵金属 C.原材料 D.廉价劳动力
11.下列关于三国同盟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B.1879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和奥地利首先缔结条约
C.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之间的矛盾把意拉入同盟
D.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德国成为核心
12.“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此话出自()
A.奥托一世 B.亨利四世 C.马丁路德 D.加尔文
13.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14.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美国已丧失霸主地位 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5.如图是某学者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社会状况论文的一部分。据此可推知该学者的论题是()
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单位:人) 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法国没有能维持工业优势,经济增长缓慢,被美、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
1871年 1914年
法国 36102000 39601000
英国 26100000 40800000
德国 41000000 67400000
A.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法国的发展 B.普法战争是阻碍法国发展的根源
C.人口问题决定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D.各国向其殖民地移民政策的后果
16.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美国历届政府不包括
A.罗斯福政府 B.杜鲁门政府 C.艾森豪威尔政府 D.克林顿政府
二、材料题(共52分)
17.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大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A.行省制B.三公九卿C.民主与寡头政治D.中朝E.三省六部F,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8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和15世纪前后的商业贸易网
8世纪左右,东西方交流空前发展。
请写出当时亚洲东西两端两大帝国的名称,东端:;西端: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逐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写出参与下列重要航线的航海家名字,A:B;C: ;D:
材料三:
(1)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各国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依据提示,选择相关制度完成材料一,请按顺序填写字母。
(2)随着不同区域文明交流的扩大,世界格局也随之改变。请根据要求,在上述文本框中填写相应内容。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信息,指出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两组图片分别描述了16-17世纪荷兰和中国不同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日常。透过这些信息,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请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予简要说明。
18.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手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独立后的美国在民主法制道路上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平与未来的炮灰》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1917-1945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2年 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26年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1926-1927年 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中小男孩指代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画家做出“1940,class”这一预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变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因素。
【答案】(1)国家:德国。
原因: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非正义性);战后战胜国缔结《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严惩;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伏笔。
(2)表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
影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促进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欧洲的优势地位动摇;欧洲衰落,美苏崛起;出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对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诉求)。(答对其中3点即可)
(3)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国家实力(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国际环境(战争);全球治理机制(国际机制);国家文化。(答对其中3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国家: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19年,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惩罚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德国对此不满,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小男孩指代的国家是德国。原因:据所学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非正义性);战后战胜国缔结《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严惩;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伏笔。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表现:据材料“俄国十月革命”和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据材料“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和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据材料“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可知,世界大战的爆发;据材料“1945年联合国成立”可知,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影响:据所学可知,可以从社会制度、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战后国际秩序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促进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欧洲的优势地位动摇;欧洲衰落,美苏崛起;出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对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诉求)。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因素: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因素可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国家实力(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国际环境(战争)、全球治理机制(国际机制)及国家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A
4.C
5.B
6.B
7.B
8.C
9.C
10.B
11.B
12.C
13.B
14.B
15.A
16.D
二、材料题
17.
(1)(1)C;(2)F;(3)B;(4)E;(5)A
(2)东端:唐帝国;西端:阿拉伯帝国。A:哥伦布;B:迪亚士;C:达 伽马;D:麦哲伦。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
(3)历史信息: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早期资本主义因素。选择图 3 和图 4: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未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但未改变社会性质,中国逐渐落伍。
18.
(1)汉武帝对匈奴三次战争,解除威胁,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
(2)与北宋鼎立的游牧民族政权是辽、西夏。宋朝 “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 指海上丝绸之路,明成祖时期的 “海上探险” 指郑和下西洋。
(3)“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 的特点是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唯一合法途径,由朝廷垄断和控制,厚往薄来,在指定地点开市交易,规定贡期、贡道、船数、人数。
(4)15-16 世纪,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推动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19.
(1)北美建立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英国殖民政策损害殖民地利益、启蒙思想影响、北美殖民地人民自治意识和能力高、有共同地域与文化心理。独立后的美国通过制定 1787 年宪法走上民主道路,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使民主制度在空间扩展,内战后消除黑人奴隶制保障黑人公民权,二战后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宪。
(2)普法战争前德国民族主义表现为争取民族自主与统一,推动德国完成统一并走上近代化道路;普法战争后表现为扩张主义,成为对外侵略政策的思想武器,推动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20.
(1)小男孩指代德国。画家做出 “1940,class” 这一预判的原因是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后战胜国缔结《凡尔赛条约》严惩战败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伏笔。
(2)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变动的表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世界大战爆发、国际组织(联合国)建立。其影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促进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战后国际秩序重构对和平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3)影响国际秩序变动的因素有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国际环境、全球治理机制、国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