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 动物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鸟类学家发现麻雀胃内除部分植物种子外,还有大量害虫。这说明( )
A.麻雀吃植物种子是为了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麻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麻雀觅食害虫是为了帮植物治病
D.麻雀只会危害农作物
2.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云南省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一带。下列关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有脊柱 B.胎生哺乳
C.体温不恒定 D.体表被毛
3.如图是巴拿马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一种蝾螈,请你推测它的特征有( )
A.胎生、哺乳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其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可以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生
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人体的运动系统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C.刚出生的小猫能吮吸母猫的乳汁属于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5.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因海蛎而得名。下列不属于海蛎特征的是( )
A.具有贝壳 B.身体柔软 C.有外套膜 D.身体分节
6.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在b处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B.家鸽的骨有的愈合,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C.家鸽有喙无齿,食物在4砂囊内被磨碎和初步消化
D.家鸽的8极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7.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该现象体现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维持生态平衡
C.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8.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土壤摩擦,起保护作用
B.蝗虫的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
C.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适应陆地生活
9.“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B.蚯蚓通过刚毛防止水分散失,以适应土壤生活
C.家鸽体内的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10.如图表示兔和狼的牙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兔的牙齿,乙是狼的牙齿
B.A是门齿,C是犬齿
C.人类牙齿的分化更接近甲
D.牙齿分化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11.白唇树蜥,俗名箭鬃马,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蜥蜴”,身体能随环境变化而变色。下列关于其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陆地上产卵
B.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2.如图是自然博物馆展区参观路线图,若想参观爬行动物,应前往的展区是( )
A.乙区 B.丙区 C.戊区 D.己区
13.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大熊猫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D.青蛙是卵生,体外受精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麻雀,又叫树麻雀,体长约为14厘米左右,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种鸟类。
(1)树麻雀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其身体呈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胸骨有高耸突出的龙骨突,其上附着发达的胸肌,有利于扇动双翼飞行。
(2)树麻雀在飞翔时,速度甚快,需依靠独特的呼吸方式来供给充足的氧气。每呼吸一次,在 进行气体交换 次。
(3)树麻雀飞行生活中,体内的气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气囊作用的是 。
①储存食物
②辅助呼吸
③产生热量
④减轻身体比重
(4)树麻雀在全球大范围内都有分布,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
②如下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处应填写 。
③将分组后的树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统计各组的摄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单位时间摄食量(克/小时)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小时)
甲 a 0.28 0.55
乙 高温2小时 0.26 1.42
丙 高温4小时 0.16 1.28
丁 高温6小时 0.12 1.15
④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科研人员对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克体重耗氧量)进行了统计:由如图2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 ,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 。由上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 (填“增加”或“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 (填“增加”或“减少”)散热。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如东洋口港海域,盛产文蛤、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以黄鱼、鲳鱼、马鲛鱼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近年来,如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也初见成效,沿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互花米草部分被清理,营造的高潮位滩涂上,一些鸻鹬类、鸥类(如普通燕鸥、环颈鸻)开始重新回到这里筑巢繁衍。
(1)普通燕鸥、环颈鸻等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 ,用 呼吸,以 辅助呼吸。
(2)竹蛏、蛤蜊和文蛤一样,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 动物;梭子蟹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附肢分节,属于 动物。
(3)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且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多选)。
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期末核心考点 动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鸟类学家发现麻雀胃内除部分植物种子外,还有大量害虫。这说明( )
A.麻雀吃植物种子是为了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麻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麻雀觅食害虫是为了帮植物治病
D.麻雀只会危害农作物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麻雀胃内除部分植物种子外,还有大量害虫,表明麻雀在觅食害虫,说明麻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故选:B。
【点评】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2.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云南省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一带。下列关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有脊柱 B.胎生哺乳
C.体温不恒定 D.体表被毛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哺乳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保温作用,体温恒定,体内有膈,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胎生、哺乳。
【解答】解: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体表被毛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是巴拿马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一种蝾螈,请你推测它的特征有( )
A.胎生、哺乳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其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可以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生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蝾螈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皮肤裸露,卵生,属于两栖动物,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人体的运动系统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C.刚出生的小猫能吮吸母猫的乳汁属于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答案】C
【分析】动物的身体结构总是与相应的功能相适应的。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解答】解:A、骨骼肌有收缩的特性,但是骨骼肌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所以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至少两块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错误。
B、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错误。
C、刚出生的小猫能吮吸母猫的乳汁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D、后天性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仍然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动物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因海蛎而得名。下列不属于海蛎特征的是( )
A.具有贝壳 B.身体柔软 C.有外套膜 D.身体分节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海蛎属于软体动物。
ABC、由分析知,体外大多具有贝壳、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身体柔软等都属于软体动物的特征,AB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的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因此,身体分节不属于软体动物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6.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在b处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B.家鸽的骨有的愈合,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C.家鸽有喙无齿,食物在4砂囊内被磨碎和初步消化
D.家鸽的8极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A
【分析】图中:a是气管、b是气囊、c是肺;1是喙、2是食管、3是嗉囊、4是砂囊、5是肝、6是腺胃、7是小肠、8直肠、9泄殖腔。
【解答】解:A.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即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家鸽特有的双重呼吸方式与结构b气囊有关,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c肺,A错误。
B.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行生活,B正确。
C.家鸽有喙无齿,暂时贮存和软化食物的结构是3嗉囊,能将食物磨碎和初步消化的结构是4砂囊,C正确。
D.家鸽的8直肠很短,不贮存粪便,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生活,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该现象体现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维持生态平衡
C.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态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土壤摩擦,起保护作用
B.蝗虫的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
C.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D.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适应陆地生活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蚯蚓的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A
【分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解答】解:A、蚯蚓体表没有角质层,错误。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正确。
C、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正确。
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鳞片具有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能适应陆地生活,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9.“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B.蚯蚓通过刚毛防止水分散失,以适应土壤生活
C.家鸽体内的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蚯蚓的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如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等。
【解答】解:A、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散失。蜥蜴属于变温动物,A错误。
B、蚯蚓有刚毛,协助运动,B错误。
C、家鸽有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利于游泳,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10.如图表示兔和狼的牙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兔的牙齿,乙是狼的牙齿
B.A是门齿,C是犬齿
C.人类牙齿的分化更接近甲
D.牙齿分化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哺乳动物中食草性动物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而哺乳动物中肉食性动物有发达的犬齿,适于撕裂食物。图A①是门齿、B是臼齿、C是犬齿。
【解答】解:A、图甲是兔的牙齿,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吃植物的生活相适应的;乙图表示狼牙齿,有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这是与食肉生活相适应的,A正确。
B、图中A是门齿切断食物、C是犬齿撕裂食物,B正确。
C、人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因此人类牙齿的分化更接近乙,C错误。
D、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牙齿不同。
11.白唇树蜥,俗名箭鬃马,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蜥蜴”,身体能随环境变化而变色。下列关于其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陆地上产卵
B.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演绎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AB.白唇树蜥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受精卵较大,卵内营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体,是真正的陆生动物,AB正确。
C.白唇树蜥的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C正确。
D.白唇树蜥的肺比两栖动物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爬行动物的特点。
12.如图是自然博物馆展区参观路线图,若想参观爬行动物,应前往的展区是( )
A.乙区 B.丙区 C.戊区 D.己区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代表性的爬行动物有龟、鳖、蛇、鳄等。故由图可知,丙区的龟、鳄属于爬行动物,若想参观爬行动物,应前往的展区是丙区,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大熊猫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D.青蛙是卵生,体外受精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卵的结构.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
【答案】B
【分析】(1)昆虫的发育过程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鸟卵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盘,内有遗传物质;
(3)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是在水里完成,受精卵的发育也在水里完成,幼体生活在水里,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解答】解:A、鸟类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A正确。
B、苍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B错误。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C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鸟类、昆虫、大熊猫、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麻雀,又叫树麻雀,体长约为14厘米左右,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种鸟类。
(1)树麻雀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其身体呈 流线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胸骨有高耸突出的龙骨突,其上附着发达的胸肌,有利于扇动双翼飞行。
(2)树麻雀在飞翔时,速度甚快,需依靠独特的呼吸方式来供给充足的氧气。每呼吸一次,在 肺 进行气体交换 2 次。
(3)树麻雀飞行生活中,体内的气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气囊作用的是 ②④ 。
①储存食物
②辅助呼吸
③产生热量
④减轻身体比重
(4)树麻雀在全球大范围内都有分布,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
②如下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处应填写 高温0小时(常温条件/不做处理) 。
③将分组后的树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统计各组的摄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单位时间摄食量(克/小时)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小时)
甲 a 0.28 0.55
乙 高温2小时 0.26 1.42
丙 高温4小时 0.16 1.28
丁 高温6小时 0.12 1.15
④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科研人员对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克体重耗氧量)进行了统计:由如图2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 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 ,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 恒定 。由上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 减少 (填“增加”或“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散热。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单一变量思想;生物的分类.
【答案】(1)流线
(2)肺 2
(3)②④
(4)②高温0小时(常温条件/不做处理) ④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 恒定 减少 增加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解:(1)麻雀属于鸟类,其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其胸骨有高耸突出的龙骨突,其上附着发达的胸肌,胸肌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鸟的呼吸器官是肺,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3)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气囊还可以减轻器官间的摩擦,故②④正确。
(4)②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中a处应填写:高温0小时(常温条件/不做处理)。
④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恒定。由表中数据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减少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为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1)流线
(2)肺 2
(3)②④
(4)②高温0小时(常温条件/不做处理) ④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 恒定 减少 增加
【点评】掌握单一变量思想和鸟类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如东洋口港海域,盛产文蛤、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以黄鱼、鲳鱼、马鲛鱼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近年来,如东沿海部分生态修复工程也初见成效,沿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互花米草部分被清理,营造的高潮位滩涂上,一些鸻鹬类、鸥类(如普通燕鸥、环颈鸻)开始重新回到这里筑巢繁衍。
(1)普通燕鸥、环颈鸻等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 翼 ,用 肺 呼吸,以 气囊 辅助呼吸。
(2)竹蛏、蛤蜊和文蛤一样,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 软体 动物;梭子蟹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附肢分节,属于 节肢 动物。
(3)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且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ABC (多选)。
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1)翼;肺;气囊
(2)软体;节肢
(3)ABC
【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3、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
4、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解:(1)普通燕鸥、环颈鸻等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
(2)竹蛏、蛤蜊和文蛤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梭子蟹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3)弹涂鱼能够较长时间离开水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它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存储水分和空气,维持鳃的呼吸。同时,弹涂鱼皮肤薄而且布满血管,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能够辅助呼吸。另外,它们控制胸鳍的肌肉特别发达,能够支撑身体在滩涂上爬行,故ABC正确。
故答案为:
(1)翼;肺;气囊
(2)软体;节肢
(3)AB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