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计划免疫
免疫与
IMMUNIZATION AND PLANNED IMMUNIZATION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健康的生活
课前导入
接种对象
接种程序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是人们并不是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这是为什么?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角质层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
可阻挡大多数病原体的侵入。
资料分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个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链球菌会很快死亡?
链球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
这说明皮肤有什么功能?
说明皮肤具有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纤毛(清扫异物)
黏膜的分泌物——黏液也可以吸附细菌并将其排出体外。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可以清除异物。
气管壁黏膜上的纤毛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如果有病原体侥幸逃过第一道防线的防卫怎么办呢?
皮肤
角质层
阻挡病原体
分泌物
杀菌
黏膜
纤毛
清扫异物
黏液
吸附排出病菌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之后,便进入人体内的液体环境(体液)中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是一种酶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狮子舔舐伤口
溶菌酶的溶解作用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吞噬细胞
吞噬病菌
吞噬细胞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
溶菌酶
溶解细菌
细胞壁
使病毒失活
吞噬细胞
吞噬
吞噬、消化
入侵的
病原体
思考讨论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点呢?
人体的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
不针对于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免疫器官
如胸腺、淋巴结和脾
免疫细胞
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淋巴结
胸腺
脾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阅读课本P81,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体?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过程是怎样的?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能继续产生抗体吗?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阅读课本P81,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抗体。
抗体结构模式图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原
淋巴细胞
抗 体
由淋巴细胞产生,可以抵抗病原体的蛋白质。
刺激
产生
特异性结合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将抗原清除
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迅速产生相应的抗体,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将抗原清除。
时间
抗体浓度
初次接触抗原
再次接触抗原
抗体浓度更高
反应更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胸腺、
淋巴结、
脾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
抵御抗原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三道防线与第一、二道防线相比有什么特点?
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
特异性免疫
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知识小结
组 成 功 能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菌
和清扫异物
体液中的杀菌
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
和消化病菌
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
抵御抗原
非特异
性免疫
(先天)
特异
性免疫
免疫的定义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除非己,维持人体健康。
自己
非己
正常细胞
1、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
2、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免疫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除非己,维持人体健康。
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
维持自身稳定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1.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2. 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疾病——过敏
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
过敏原。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2. 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疾病——自身免疫病
人体免疫系统维持自身稳定的功能过强时,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的正常细胞进行攻击,这就是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过弱时,会引发肿瘤。
艾滋病
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艾滋病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B. 握手、注射毒品和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传播艾滋病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D. 注射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
C
接种疫苗的原理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呢?
思考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卡介苗——结核病
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课堂总结
一、免疫的功能
1. ________功能;
2. 维持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起______反应;
过敏
防御
自身稳定
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__;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功能过弱时,可能发生肿瘤。
二、艾滋病: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1. 病原体: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2. 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传播、______传播和______传播三种。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
性接触
血液
母婴
三、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简称为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课后练习
1、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
C
C
课后练习
3、下列正确、有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
A.饮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食物
D.不共用注射器,不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