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所有自然数都是正数。( )
2.不带负号的数一定是正数。( )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4.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一定大于每一个数. .
5.在 与 之间的分数只有 ( )
6.17和34的公因数只有1。 。
7.佳佳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他向北走80米,记作﹣80米。 (判断对错)
8.一个乒乓球的体积约是34dm3。( )
9.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 )
10.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11.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
12.最大的负数是﹣1。( )
13.想要准确描述路线,既要确定方向,又要确定距离和途经的地方。 ( )
14.求一个长方体铁皮柜用了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体积。( )
15.一块蛋糕的和它的一样大. ( )
16.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
17.如果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也相等。( )
18.正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9.同分母分数连加,把分母相加,分子相加.( )
20.如果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
21.北京-2℃,广州15℃,广州比北京气温高13℃ ( )
2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23.互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比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大. .
24.如果一个点用数对表示是(2,6),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3格,现在的位置在(1,9). ( )
25.﹣5℃表示的意义一定是零下5℃。( )
26.一根长方体木料,横截成3段,增加了6个面.( )
2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两根绳子剩下的是同样长。( )
28.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最小公倍数小。( )
29.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质数的乘积。 ( )
30.一根竹竿长5米,截去后,还剩 .( )
31.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32.涂色小圆占所有小圆的. (判断对错)
33.大于﹣3.5而小于3.5的整数只有6个. .
34.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5个. ( )
35.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4米,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4平方米。( )
36.所有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2。( )
37.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38.7千克的和1千克的一样重. ( )
39.一个厚度为2毫米的铁皮箱的体积和容积完全相等. ( )
40.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41.是非0自然数,如果是假分数,是真分数,则等于7。( )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项训练:判断题》参考答案
1.×
【分析】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都叫自然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详解】自然数包括0,但0不是正数。
故答案为:×
2.×
【详解】不带“-”号的数还有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详解】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对的;
故答案为:√
4.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可以举例证明,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解: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等于较大数,例如:12和6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等于较大数,所以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一定大于每一个数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等于较大数.
5.×
【详解】略
6.×
【分析】因为17和34是倍数关系,所以17和34的公因数有:1和17。
【详解】17和34的公因数有:1和17.所以,17和34的公因数只有1。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7.×
【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向东走记为正,则向西走就记为负,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佳佳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他向西走80米才能记作﹣80米,他向北走80米,不能记作﹣80米;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8.×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数据大小,可知计量一个乒乓球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结合数据大小应选用cm3。
【详解】一个乒乓球的体积约是34cm3。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进行判断。
9.√
【详解】略
10.√
【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因数,称这个整数为它们的“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由此解答。
【详解】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公倍数;
因此,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因数和倍数的特征、公因数以及公倍数的意义。
11.×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是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成的份数就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分数单位就越小。
【详解】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分数单位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2.×
【分析】由于没有确定这个数的形式,因此这个数也可以是小数,那么大于﹣1的负数会有无数个。
【详解】比﹣1大的数还有﹣0.1、﹣0.2等,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描述路线时要确定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经的地方,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要想准确描述路线,既要确定方向,又要确定距离和途经的地方。
故答案为:√
14.×
【分析】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所求物体的形状,因为是求一个长方体铁皮柜需要多少铁皮,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详解】根据铁皮柜的形状和它的用途,所以求做一个长方体铁皮柜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详解】略
16.×
【分析】0可以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还可以表示分界点。比如在此题中,0℃就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比这个温度高的为零上温度,比这个温度低的为零下温度,并不是没有温度。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温度0℃是水结成冰时的温度,同时也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据此可知温度0℃不是没有温度,也是温度中的一个具体的值。
故答案为:×
17.√
【分析】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因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则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可以判定棱长相等,所以体积也相等。
【详解】根据分析得,如果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棱长就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也相等。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18.√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它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据此判断。
【详解】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故判断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19.×
【详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20.√
【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互质,则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据此解答。
【详解】如果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说明它们两个互质,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例如: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也就是7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21.×
【详解】15℃比0℃高15℃,-2℃比0℃低2℃,所以广州气温比北京气温高17℃
22.√
【分析】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判断此题,据此判断。
【详解】正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都属于基础题,要牢记有关知识点的概念,并熟练运用。
23.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可知互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比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大;可举三例进一步验证.
解:(1)两个数互质,如6和7,最小公倍数是42,最大公因数是1,42>1;
(2)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如12和3,最小公倍数是12,最大公因数是3,12>3;
(3)一般的两个数,如12和8,最小公倍数是24,最大公因数是4,24>4;
所以互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比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大.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要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互质,则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两个数为倍数关系,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一般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24.×
【分析】数对中,向上平移多少就把逗号后面的数加多少,向下平移多少就把逗号后面的数减多少,向左平移多少就把逗号前面的数减多少,向右平移多少就把逗号前面的数加多少.
【详解】数对(2,6)向左平移2格后,位置在(0,6),再向上平移3格,现在的位置在(0,9).故答案为错误.
25.×
【分析】通常情况下,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规定零上气温为正,前面加“﹢”号,则零下气温为负,前面加“﹣”号;但如果规定零上气温为负,前面加“﹣”号,则零下气温为正,前面加“﹢”号也是可以的;因此得解。
【详解】﹣5℃表示的意义不一定是零下5℃,若规定﹢5℃表示零下气温,则﹣5℃就表示零上5℃。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26.×
【详解】一根长方体木料,横截成3段,增加了4个面.
27.×
【分析】根据题意,如果两个绳子同长1米,则第二根用去长,正好是1×=米,两个用去的同样长,则剩下的同样长;如果两个绳子长大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大于米,第二根用去的长,则剩下的比第一根短;如果两个绳子小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小于米,第二根用去的短,则第一个剩下的长;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不知道两根绳子的原来的具体长度,无法确定剩下的相比较哪根长,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目中两个的不同意义,第二个表示占全长的分率,第一个表示具体长度。
28.√
【分析】根据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可知;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可以举例证明,据此解答。
【详解】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例如:4=2×2,6=2×3,4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2,最小公倍数是2×2×3=12,12>2;
所以两个不同的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小。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9.
【详解】两个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质数的乘积,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30.错误
【分析】把总长度看作单位“1”,用1减去截去的分率即可求出剩下的分率;
【详解】还剩:1-,原题说法错误;
31.√
【详解】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判定即可。
32.×
【详解】试题分析:所有小圆有8个,其中涂色有2个,所以涂色小圆占所有小圆的;因此得解.
解:总共有8个小圆,其中2个涂色小圆,所以涂色小圆占所有小圆的;
因此涂色小圆占所有小圆的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只看到不涂色的6个圆,不把2个涂色的圆加上作为小圆的总数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33.×
【分析】先在数轴上表示出﹣3.5和3.5,再找出大于﹣3.5而小于3.5的整数,进而确定出整数的个数得解.
【详解】见下图:
大于﹣3.5而小于3.5的整数有:﹣3、﹣2、﹣1、0、1、2、3,共有7个.
故判断为:×.
34.错误
【分析】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分数是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由此判断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即可.
【详解】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共4个;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35.√
【分析】如下图,把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如果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4米,则长方体的高是(4×3)米;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代入数据计算,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据此判断。
如图:
【详解】长方体的高:4×3=12(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
(4×4+4×12+4×12)×2
=(16+48+48)×2
=112×2
=224(平方米)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6.√
【分析】偶数的定义,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据此判断。
【详解】除0以外的所有偶数都有因数2,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
故答案为:√
37.√
【详解】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如:15和25的公因数有:1和5。
故答案为:√。
38.√
【详解】略
39.×
【详解】略
40.×
【分析】假设出原来正方体的棱长,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后用除法求出表面积扩大的倍数。
【详解】假设原来正方体的棱长为1cm,则现在正方体的棱长为2cm。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1×1×6=6(cm2)
现在正方体的表面积:
2×2×6
=4×6
=24(cm2)
24÷6=4
所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
【点睛】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a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a2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a3倍。
41.×
【分析】真分数是指分数小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是指分数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是假分数,则分数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即;是真分数,则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即,综合可得:,可取的值是6和7。故本题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分数和假分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运用分数的分类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