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素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素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7 21: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进入语文王国需要密码,请你看拼音写词语,将语段补充完整,输入密码。
dǎo méi   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尽管处境qī liáng   ,过着jì mò   的生活,但他没有wèi jù   ,没有感到优伤。他把船上的书籍、仪器、墨水等都搬下来,还自己动手建房定居,在住所周围建起了木栅栏。但他没有任何fáng yù   力量来抵抗野兽的qīn xí   。为了控制苦闷的情绪,他按照商业薄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幸与不幸,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处境。
二、单选题
2. 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传统 传记 B.舍身 宿舍 C.炸暗堡 油炸 D.顽强 强大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整理 悬涯 五湖四海 重见天日
B.残暴 匪徙 不可思义 翻箱到柜
C.彼此 齿轮 万不得己 焉知非福
D.宴会 休止 司空见惯 别出心裁
4.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一声炸雷,吓得我小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遇到下班高峰期,地铁里拥挤得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
D.他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撒开双腿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5.下列说法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故事中,“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是故事的起因。
B.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把荒岛建成了“世外桃源”。
C.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英国船长夺回大船,并随其返乡。
D.鲁滨逊是一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去过很多地方,碰到过很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
6.下面文言文语句与对应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跑。)——走马观花
B.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赴汤蹈火
C.其人弗能应也(弗:不。)——自愧弗如
D.孔子不能决也(决:决定。)——决不罢休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一文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了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是本文的线索。
B.《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情。
C.《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结合当前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论点鲜明,条理清楚。
D.《匆匆》一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时间都会偷偷溜走,所以我们不用特别在意每天做了什么,有没有意义。
三、填空题
选择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正确音节。
8.一阵旋    (xuán xuàn)风吹来,地上的枯枝烂叶不停地旋    (xuán xuàn)转。
9.面对同学们的埋    (mái m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难    (nàn nán).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0.
追根求    司空见    见   知著
   得其所 鄙夷不       而不舍
11.有的年轻人总爱思考如何才能取得科学领域的重大发明,却往往对身边   的事物   。殊不知,他们忽略的   能力和   精神同等重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匆匆》一文出自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之手,他的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很有感染力,如“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默默时,便从   过去”。
13.传统节日蕴藏在古诗里,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   ,   。”七夕节时,我们会吟诵:“   ,   。”
14.我们学过许多托物言志、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如《竹石》中描写竹子坚韧不拔的诗句:“   ,   。”《石灰吟》中歌颂石灰为留清白不惜粉骨碎身的高尚品质的诗句:“   ,   。”苏轼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的词句:”    !   。”
15.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自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这与“   ,   。”表达的意思相近。
四、句子练习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6.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这是作者对父亲的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革命精神。
将这句话改成转述句:   
1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这句话表明了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   。除张思德外,你还知道   、   也具有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五、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手,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8.本文选自   。“辩斗”意思是   。
19.补全原文。
20.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①观点一:   ;依据:   。这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②观点二:   ;依据:   。这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21.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他   的品质。由此,你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书香作伴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和香喷喷的各色糕点,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地待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jué shuò),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⑥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⑦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拊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⑧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⑨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
22.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租书或者借书,请仔细阅读,写写其中的原因。
2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暮色四合:   
势不可当:   
24.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书香作伴”。年幼时,“我”攒钱到老街上租书看;读小学和高中时,“我”   ;而今,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5.文中多次写桐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看来,桐花与书都是美好的事物。
B.“桐花开得摇摇欲坠”表现了桐花即将凋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在“我”的心中,由于书籍的缘故,老师屋门前的桐花显得格外美丽。
D.老师在泡桐树下看书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6.请品读下面这个句子,结合加点的字词,写一写自己的读后体会。
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27.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谈一谈。
阅读理解
____(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我们____有缺点,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行。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③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④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8.选文选自课文《   》,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在   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9.在文中的横线里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30.“精兵简政”这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31.简要概括短文第2、第3自然段的意思。
1段: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2段:   ;3段:   ;4段: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32.写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思。
33.请默写一句毛泽东的诗句或名言。
七、写作题
34.习作。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都在慢慢地成长。有人懂得了欣赏,有人懂得了关爱,有人懂得了感恩……在时光的流里,你懂得了什么?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成长的痕迹?请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叙述完整,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⑶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倒霉;凄凉;寂寞;畏惧;防御;侵袭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答案】8.xuàn;xuán
9.mái;nán
【答案】10.源;惯;微;死;屑;锲
11.司空见惯;鄙夷不屑;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答案】12.朱自清;轻轻悄悄;茫茫然;水盆里;饭碗里;凝然的双眼前
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16.语言;无私无畏;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7.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生死观;李大钊;董存瑞
【答案】18.《列子 汤问》;辩论,争论
1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0.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从视觉(大小)的角度判断的。;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从触觉(冷热)的角度判断的。
21.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22.家贫,无钱买书。
23.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下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4.借书看;拥有了自己的书房;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强调了书对“我”的重要性。
25.B
26.扑”和“蹲”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我”对书的渴望和热爱。
27.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答案】28.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29.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
30.精简人员,缩减机构。
31.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不怕牺牲。
32.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队伍就会不断壮大。
33.为人民服务。
34.【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