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鉴赏“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一节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整件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2、?品味台词,深入体会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戏剧形象;
3、?深入体悟人性和本剧的思考深度;
4、?掌握鉴赏戏剧语言的要领;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语言,体会语言的多以张力。
教学难点:??体悟复杂的人性。
教学学法:??导读法,情境导入法,品读鉴赏法,总结归纳法。
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热场:
机缘巧合,今天我们要演两场戏,:第一场,我要与大家联袂主演一场赛教课;第二场,我们要一起学习戏剧《雷雨》。所以,这堂课中每个人都有戏份呦,还望大家能快快的入戏,扮演好自己角色。如何?
二、作者简介:
(出示多媒体)。?万家宝(1910~1996)现代作家。1929年今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政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写下处女座《雷雨》,一举成名。此时23岁,青年才俊。日后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作品。
三、?激趣导入;
1、情境:?说起偶像,我想每个同学都有着着迷的影视明星吧:
A.、请谈谈你喜欢的影视明星,你喜欢他什么?
B、?实力派演员靠的是演技,怎样才算演技好,怎样才能把人物演活?
2、?预设:
A.、熟记台词是必须的;
B、?透过台词揣摩此情此景下人物的心理、表情、说话的语调。
今天,就给大家一个机会,看看你有没有当演员的潜质。我们一起来研读剧本,品味台词,揣摩角色。
四.情境导入、揣摩角色:
1.情境导入:
三十年前,一个富家大少爷爱上了她家的侍女,两人生下了两个孩子。但这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遭到了家庭的反对。后来,为了迎娶……。两位三十年前的恋人再次重逢。设想一下:(1)、.张开双臂,相拥而泣,泪流满面;(2)、.怒目而视,大翻陈年旧账。
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一切像电视剧里让人感动万分的镜头,也没有看到烂俗的争吵。
一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平静而冰冷,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2、问题探究:
(1)、?三十年来侍萍恨周朴园吗?
(2)、?周朴园四鲁侍萍吗?三十年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3、.品味台词,揣摩角色:
(1)?侍萍对周朴园充满了仇恨吗?
预测:?A.?周朴园两次示意她下去时,他没有及时离开。
B.?她有意,说道绣有“梅花”“萍”的衬衣。
C.?(p18)?周朴园第二次让她下去时,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为什么?此时她在想些什么?
D.(p19页下)?当周朴园谈及旧情时,她为何“低头”“叹一口气”,为何说“现在我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了,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
(2)周朴园的怀念是真心还是虚伪?
预测:?
?A.?连搬几次家,一直保存着遗像,遗物,甚至保留不开窗的习惯。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祭奠和怀念,不肯能坚持那么久。
B.?那是对自己爱情的祭奠。
C.?但“意外的重逢”是一场爱情与利益的较量。突然出现的侍萍对于周朴园平静的生活来说是一枚重磅炸弹,作为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他的第一反应“你来干什么”······但绝情不等于无情。
五.?深层探究
1.问题:
(1)、经历了那么多屈辱,侍萍为何还会对周朴园存有幻想。
(2)、既然见面后如此绝情,干嘛三十年念念不忘。
2.总结:
不能给人物贴标签。人性是复杂,曹禺这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基于对人性复杂的挖掘和把握。
六、作业设置
课下有感情朗读台词,为分角色做好准备。
七、拓展阅读
观看话剧《雷雨》全剧。
《雷雨》教学反思
(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索向丽)
《雷雨》做为一篇传统篇目,教法可谓花样翻新,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成为近几年来在示范课、赛教课上频频出现教法。但对此炒的很热的教学方法,我却不愿苟同。我不太主张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去“演戏”。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茫茫然,不知如何鉴赏剧本、鉴赏剧本形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表面热闹、看似能出彩的教法,完全采用传统教法,按自己的思路、风格走,不为作秀,只为本色——走自己惯于挖掘作品深度的老路。
对于“是否先交给学生所谓的戏剧知识,然后才进入剧本”这一问题,我觉得有些生硬。于是我采取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实力派明星之所以演技高超的原因。我以为这是我的教案设计中比较成功的一点,学生的回答达到了我预设的层面,非常自然地由他们自己得出了鉴赏戏剧剧本的方法。我以为,这比生硬的灌输知识点效果要好的多。
本课主体内容是品鉴剧本台词、揣摩角色。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想以此带动对全篇的鉴赏。的确,在主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生发出很多有建设性的小问题,最终完成了对“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一节的鉴赏。可以说此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反应积极,回答问题不曾偏离,且见解独到。
唯一不足的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后面有些蜻蜓点水,整堂课有些虎头蛇尾。
《雷雨》说课稿
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索向丽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为高中首次接触到的戏剧单元。《雷雨》做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被选入此单元,担负着培养学生戏剧意识和培养鉴赏戏剧方法的重任。
但对于《雷雨》这部作品本身而言,它是一部问世已七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做为“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一直存在着多元解读。所以依据文本本身的特点,我决定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从人性、灵魂的角度感悟、思考作品的内在深度。
为此,我将单元特点和作品自身特点有机结合,我将教学目标定立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整体感知整件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2)、能力目标:?品味台词,深入体会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戏剧形象;
(3)、情感目标:?深入体悟人性和本剧的思考深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点品味剧本语言,体会语言的多以张力。
(2)、?教学难点:?体悟复杂的人性。
四、?说教法:
(1)、??导读法:?提前了解剧本内容,为评价鉴赏做好准备。
(2)、?情境导入法:?激趣导入,目的是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3)、?品读鉴赏法:?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台词、潜台词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悟人性。
(4)、?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归纳出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比先传授方法然后鉴赏更有效。
五、说教学过程:
(1)、?作者、作品简介。稍作了解,不必说太多。
(2)、?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揣摩实力派演员演技高超的原因,很容易引出如何鉴别剧本,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3)、?问题探究:
设置主问题,带动对“两人重逢”一节剧本的鉴赏探究。
A、?三十年来侍萍恨周朴园吗?
B、周朴园四鲁侍萍吗?三十年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4)、深层探究
A、?经历了那么多屈辱,侍萍为何还会对周朴园存有幻想。
B、?既然见面后如此绝情,干嘛三十年念念不忘。
六、?总结:
不能给人物贴标签。人性是复杂,曹禺这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基于对人性复杂的挖掘和把握。
七、?归纳总结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
(2 )、?揣摩台词以及潜台词的言外之意;
(3)、?透过表情、动作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心理;
(参赛人: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索向丽)
课件10张PPT。雷 雨曹禺 机缘巧合,今天我们要演两场戏,:第一场,我要与大家联袂主演一场赛教课;第二场,我们要一起学习戏剧《雷雨》。所以,这堂课中每个人都有戏份呦,还望大家能快快的入戏,扮演好自己角色。如何?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整件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2、品味台词,深入体会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戏剧形象;
3、深入体悟人性和本剧的思考深度;
4、掌握鉴赏戏剧语言的要领;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语言,体会语言的多以张力。
教学难点:体悟复杂的人性。
曹禺其人万家宝(1910~1996)现代作家。1929年今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政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写下处女座《雷雨》,一举成名。此时23岁,青年才俊。日后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作品。本课内容导引大少爷周朴园与女仆鲁侍萍相爱,生下两子,后因娶“有钱门第的小姐”,把产后三天的侍萍赶出门。走投无路的侍萍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投河,得他人相救,后嫁给鲁贵,生一女叫四凤。多年后四凤也到有钱人家做女仆,与其家大少爷产生感情,鲁侍萍不忍女儿重蹈自己当年的老路,前往主人家想带回自己的女儿。却不曾想这里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熟悉,在这里她碰到了周朴园… …问题探究1、 三十年后的重逢,鲁侍萍对周朴园充满仇恨吗?
2、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三十年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深层探究1、经历了那么多屈辱,鲁侍萍为何还会对周朴园存有幻想?
2、既然见面如此绝情,为何三十年又念念不忘? “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多角爱情剧,也不是简单的反封建、批判资产阶级虚伪、肮脏、罪恶的作品。而是一部穿透人的内心世界、直逼人性的人文作品。”正是基于曹禺对复杂人性的挖掘,才使得作品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总 结鉴赏戏剧形象的要领1、 把握戏剧冲突;
2、 揣摩台词以及潜台词的言外之意;
3、 透过表情、动作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