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0: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骚》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难点: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三、教与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1、文学常识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最早的大诗人。名 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
“楚辞”是兴起于
的一种诗歌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因其“
”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诗歌的源头。
2、给下列加点粗的字注音
姱(
) 謇謇(
) 谇(

纕(
) 茞(

诼(

侘傺(

忳(

偭(

溘死(

鸷(

方圜(

攘诟(

朕(

芰荷(

裳(

岌岌(

3、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
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

2、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诗经 小雅 采菽》)(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且焉置土石?(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3、词类活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古今异义
【朕】
古义:
今义:
【以为】
古义:
今义:
5、特殊句式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步余马于兰皋兮(

不吾知其亦已矣(

(三
)重点精讲和疑点探究
1、指导朗读
注意节拍
如:长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 / 以掩涕兮 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
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 岂 / 余心/之 / 可惩
明确:
2、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明确:
3、本诗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四、课后作业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