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国,实行专制统治3、1629、1638年查理一世两次解散议会4、1638年议会重开,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2、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王权5、1642年查理一世讨伐议会,英国内战爆发6、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实行独裁,于1653年解散议会7、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妄图恢复专制统治8、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第一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 (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兴起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兴起 (二)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滋长 1、英国宗教改革完成 :清教的出现2、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中世纪议会 二、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 (一)背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政治:宣扬“君权神授” 2、经济:王室垄断制度 3、宗教:迫害清教徒 4、财政:增加税收、强行借贷 限制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自由经营(二)议会与王权的矛盾激化 1、导火索:税收问题3、议会斗争目的:2、矛盾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清孰重的问题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权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封建王权的运用要受到议会的制约 (三)《权利请愿书》1、《权利请愿书》的通过 时间:1628年2、目的: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 3、内容:限制王权(1)税收由议会决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2)保障人民财产与人身自由,国王不得随意侵犯人民权利4、结果:查理一世违心同意三、提交《大抗议书》 (一)背景:英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1、查理一世两次解散议会2、《权利请愿书》一再被违背(1)强行征税,1634年恢复“船税”(2)强化国教的统治地位,迫害清教徒(二)《大抗议书》1、苏格兰起义与长期议会的召开2、《大抗议书》(1)通过时间:1641年(2)内容:①列举国王暴行,谴责封建统治②明确提出政府对议会负责,工商业自由等要求(3)意义: 明确表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经济要求,以及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 课件10张PPT。第二课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一、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一)英国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1、爆发标志:1642年查理一世讨伐议会2、内战初期议会军失利根本原因:内部思想分歧(封建思想的大量残余)3、组建“新模范军”:英国建立正规军的开始4、结果:1646年内战结束,议会军获胜《自抑法》《新模范军法案》(二)第二次内战:1648年1、背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的国内矛盾革命派内部矛盾:长老派:与国王妥协(大资产阶级、上层新贵族)独立派:掌握军队(资产阶级、中层新贵族)平等派:彻底革命(小资产阶级、下层群众)2、内战结果:议会军胜,处死查理一世(三)英吉利共和国成立(1649-1653年)掌权者:独立派(克伦威尔)二、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一)护国公统治的背景1、英吉利共和国面临的反抗(1)王党势力随时卷土重来(2)下层民众的反抗(3)殖民地的反抗:爱尔兰2、克伦威尔的专政措施得到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护(二)护国公政体1、建立:1653年克伦威尔武力解散议会2、护国公的职权(1)终身任职,有权指定继承人(2)与议会共同拥有立法权,法律须其认可方能生效(3)与有他任命的国务会议共同拥有行政权(4)拥有广泛的司法权(5)与议会共同掌握军队,其兼任陆海军总司令3、护国公政体的性质:专制制度本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为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选择专制统治?(1)内战结束后英国形势动荡不安(2)这种专制政体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王党的复辟活动、下层民众的进一步要求专政对象是王党分子和下层人民(3)革命具有曲折性(三)护国公政体的结果克伦威尔去世,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四)评价1、积极性:有效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消极性:(1)限制人民的民主权利,对外扩张造成政局混乱(2)脆弱性:建立在克伦威尔的军功与个人威望上三、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一)查理二世的统治(1)经济:照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政治: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3)宗教:恢复英国国教,迫害其他教派1、查理二世的政策2、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性质兼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点 查理二世同时是“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的继承人”(二)詹姆士二世的专制政策1、宗教:竭力在全国恢复天主教2、政治: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公职(三)议会的反专制斗争:《人身保护法》 1、内容:保障人民人身安全2、意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专制(四)“光荣革命”(1688年)为什么在英国民主与专制会出现反复较量?1、原因(1)封建思想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清除(2)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相对于封建阶级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势。2、启示历史是曲折向前发展,螺旋式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