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2人教版 《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2人教版 《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23 11:47:18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冲击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渊源以政治纲领形式加以确认第一课美国《独立宣言》 一、《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一)思想渊源:启蒙思想1、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与分权学说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二)内在动力: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民族自由意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2、个人自由意识:本土启蒙思想家的产生(1)富兰克林:反对奴隶制、主张普选制(2)杰斐逊:强调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三)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幻想和解争取独立(四)1776年潘恩发表《常识》1、内容:2、影响:(1)消除了人民对英国的幻想(2)共和制成为北美人民的必然选择(2)号召人们运用常识判断独立的合理性与合法性(1)抨击英国对殖民地的暴政以及君主立宪制二、《独立宣言》(一)起草与发表通过:1776年7月4日(二)《独立宣言》的文本结构Part 1:宣言的目的Part 2:独立的理论依据(“天赋人权”“主权在民”)Part 3:强调独立的必要性与正义性Part 4:宣布独立(列举英国在殖民地的暴政)(三)《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1、平等与自然权利:“天赋人权”学说2、主权在民:人民是主权者3、人民革命权利理论三、《独立宣言》的影响(一)意义1、对美国而言(1)宣布崭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2)它体现的民主思想影响着美国的发展,成为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2、对世界而言(1)人类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2)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等欧洲资产阶级革命(3)对亚洲和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有着深远影响(二)局限性1、修订稿删除了原稿中谴责奴隶制的内容 2、“人人平等”、“主权在民”原则并非绝对的、无条件的,实际上存在着财产、性别、种族等各种限制 真正“主权在民”的人: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课件9张PPT。第二课法国《人权宣言》一、《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一)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社会发展1、专制统治的强化以及君主的腐败2、第三等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提出政治权利的要求(二)舆论准备: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1、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权力2、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为《人权宣言》提供蓝本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四)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导火线:政府的财政困境与三级会议的召开2、国民议会(制宪议会)的成立3、网球场宣誓: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形成 4、路易十六武力镇压议会,法国大革命爆发5、君主立宪派当权(2)突出贡献:运用法律手段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立国原则 (1)成就:颁布《八月法令》、制定《人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二、《人权宣言》(一)制定与发表1、制定:以启蒙思想为指导,仿效《独立宣言》2、发表:1789年8月26日(二)核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基本政治原则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人权宣言》(三)主要内容2、基本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人权与法制3、在人权方面(1)人权的基本界定: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2)人权天赋不可剥夺,忽视人权是政府腐败的原因(3)国家权力来自国民(4)公民享有自由权必须不损害他人(5)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思想基础:“自然法”、“社会契约思想”4、在法制方面(1)强调法治重要性,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2)全国公民有权参与立法(3)法律保障公民自由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主张实行分权原则防止暴政三、《人权宣言》的影响(一)对法国而言1、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2、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君权、神权、贵族特权),彻底宣告旧制度的灭亡3、成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以法律为根基的公民社会取代以特权为基础的贵族社会 (二)对世界而言1、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具有深远影响2、对亚洲和中国革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一)相同点1、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为理论根基2、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宣言3、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二)联系 《独立宣言》催生了《人权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三)不同点目的侧重点人权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谴责英国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更重视对基本民主原则(自由、平等、法治)的阐述具有局限性(种族、性别、财产)更具体、更广泛,更具普及性《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课件9张PPT。第三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一)《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与通过 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筹建南京临时政府2、时间:1911年12月2日 3、内容:规定了政府的组织构成和职权划分原则 4、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 5、缺陷: 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司法权的规定极为单薄等(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三)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1、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 2、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以维护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革命党保障民主共和体制的最后防线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时间:1912年3月11日2、《临时约法》对《组织大纲》进行的修订(1)政府组织形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2)权力关系:扩大参议院权力与总统抗衡(3)制宪:规定严格的修改宪法程序以防约法被破坏(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1、关于国家制度和主权(性质)(1)“主权在民”原则(2)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 2、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3、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1)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2)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3)司法权:法院行使4、关于《临时约法》的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一)历史地位1、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并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民主权利,彻底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促进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2、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4、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二)历史局限性1、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维护责任内阁制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确实的保障,以致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2、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