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17 13: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64—前525年,古埃及与国外商业活动增加,需要记录的商业和法律文件越来越多,对书写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出现了一种向字母文字发展的新书写形式。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埃及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B.象形文字已经走向衰落
C.商业交往推动文化创新 D.埃及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2.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因为没有尼罗河流域的优良环境,所以只能等埃及、两河流域等文明兴起后,为它带来宗教、知识、技术,才能得以克服黑暗,进入白昼。”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
A.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 B.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C.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D.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英国自诺曼征服后,英王没收反叛者的土地,确立了国王对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国王成为最高的封建领主。这一时期王权的强化(  )
A.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导致了庄园经济瓦解
C.标志王室与教会对立 D.巩固了资产阶级地位
4.下图为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出土的玛雅文明“德累斯顿法典”残页,页面左侧以象形文字记载了金星运行周期和农作物播种历法,右侧绘有手持权杖的羽蛇神库库尔坎,底部刻有城邦统治者的纪年符号。该文物最能说明(  )
A.原始宗教主导农业生产 B.玛雅城邦统治方式多元
C.美洲文字源自神话传说 D.区域文明交流渐趋频繁
5.下图是16世纪比利时地图绘制师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绘制的《世界地图》,地图综合了当时最新的探险资料。该图可用于研究(  )
A.资本主义产生 B.物种传播路径 C.势力范围划分 D.全球联系建立
6.1496年英国人发现北美纽芬兰附近海域盛产鳕鱼,开始在此建立殖民地,用鳕鱼养活西印度群岛成千上万的奴隶,还用鳕鱼与西非奴隶贩子交换奴隶。这一做法(  )
A.揭开殖民扩张序幕 B.开创洲际远洋贸易
C.导致价格革命爆发 D.助推资本原始积累
7.16世纪30年代前,英格兰的一半书籍是用英文印刷的,另一半则是拉丁文。但是到了16世纪30年代,英文印刷物的比例猛增到76%。1539年《大圣经》出版之后,英文印刷书籍超过了80%。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族意识的形成 B.世俗文化的发展
C.印刷技术的进步 D.文明交流的加强
8.1670年荷兰人巴鲁赫·斯宾诺莎提出“宇宙只受自然法则的因果关系统治,没有目的或设计”。这一主张意在(  )
A.抨击专制王权 B.倡导理性思维 C.宣扬人文主义 D.揭示自然法则
9.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棉纺厂通过珍妮纺纱机将生产效率提升40倍,其棉布成本较印度手工纺织下降90%。当英国纺织机吞噬印度手工织布业时,印度织工数量从1800年的150万锐减至1850年的3万。这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世界产业分工 B.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C.刺激民族工业发展 D.密切全球经济联系
10.巴黎公社失败后,很多社员被迫流亡英国、瑞士、比利时、美国等国。这些国家并没有给予他们政治难民的地位,反而进行迫害或驱逐。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
A.支持法国资产阶级政府 B.抵制科学社会主义传播
C.对工人运动持敌视态度 D.惧怕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11.下表为1870—1938年世界制造业生产的百分比分布(%)。其中甲代表的是(  )
国家 1870年 1913年 1936—1938年
甲 23.3 35.8 32.2
乙 13.2 15.7 10.7
丙 31.8 14.0 9.2
丁 10.3 6.4 4.5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2.西班牙殖民者雷东多在《菲律宾征服录》中写道:“我们以十字架和剑征服了这片土地,用教堂的钟声取代了土著的战鼓。”而19世纪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则宣称:“我们的统治是文明对野蛮的教化,铁路和电报将这片土地从蒙昧中解救。”这本质上反映了殖民国家(  )
A.侵略手段的变化 B.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C.不同阶段的需求 D.王权和教权的较量
13.1899—1908年,德国国会连续四次通过扩充海军的法案,加快建造大军舰的步伐,缩短军舰服役期限,提高新舰服役速度。对此,英国海军大臣宣布“德国每造1艘大军舰,英国就造2艘”。这反映了(  )
A.英国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B.英德矛盾的地位显著上升
C.欧洲列强矛盾错综复杂 D.同盟国和协约国激烈对抗
14.下图为1922年1月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里奇发表于《笨拙》杂志的漫画作品《献祭》。作者意在揭示(  )
漫画中,头戴罗马头盔代表英图的不列颠娜站在“裁军”(Disarm Ament)祭坛前,献上象征“海上霸权”(Naval Supremacy)的武器三叉戟,一旁的山姆大叔则拍手称快
A.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B.英国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 D.美国对国际秩序发起挑战
15.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仅对其实施有限制裁。英国外交官私下承认“我们更关心的是地中海的稳定,而非非洲人的命运”。埃塞俄比亚皇帝在国联控诉“这是对集体安全的背叛!”这一事件反映(  )
A.殖民主义主导国际政治 B.国联维护弱小国家利益
C.国际协调机制完全失效 D.非洲民族独立意识高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人类的商贸活动不仅是商品交易活动,也是文化交流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前洲际贸易路线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到英国后,将红茶作为嫁妆带到了英国,她崇茶观念极深,在宫廷开设奢华的茶室,由此引领了英国社会名流的饮茶潮流。英国男士挖掘到茶文化中的价值:几壶红茶配上小奶酥、小蛋糕就可以邀请朋友聚会,抑或进行议事、商业活动等,这也就形成了英国著名的下午茶。英国女王认为下午茶更利于国民精神放松,因而倡导英国国民喝下午茶。随着英国下午茶内容的不断丰富,英国茶文化成为一种精致的饮食方式,甚至是高雅的文化和审美观念。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据付星洁《海上茶路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探析——以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为例》
(1)提取材料一信息,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网络发生的变化。(6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茶文化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17.19世纪法国数次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06年11月,拿破仑趁法军在普鲁士所向无敌的形势,在柏林颁布了“大陆封锁令”,他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凡与大不列颠诸岛的一切通商以及一切通讯均禁止之”“凡直接来自英国港口或英国殖民地的船舶,或曾经过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舶,一概不准进入欧洲大陆的任何口岸”。拿破仑对英国的封锁目的没有达到,而英国的海上反封锁措施则割断了法国与中立国、殖民地的联系,导致法国粮食价格猛跌,引起种植者的不满,原料短缺引起工厂关门,失业者增多。没有殖民地运来的消费品,法国人不得不用菊苣代替咖啡,用葡萄汁代替食糖,各阶层人士怨声载道。1812年,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据曹选玉《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及其失败》
材料二
1870年以后,法国重新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税率上升25%,法意贸易战自1889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十年;法瑞贸易战导致两国出口贸易都损失惨重。1870年后,法国汽车制造业在关税庇护下起步,化学工业、铝业等产业也迅速崛起。关税保护政策导致生活成本上升,1876年全国罢工次数较1870年增加2倍。另外,保守派与自由派围绕关税政策的分歧加剧,最终引发宪政危机。
——据邹展霞《全球关税简史: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反复博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实质及败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法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8分)
18.红砖大学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建立的一类大学的统称,因其建筑用红砖而得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851年,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所红砖大学。随着红砖大学发展和社会转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下表为欧文斯学院课程设置。
学年 课程
第一年 化学、数学、法语或者德语等
第二年 工艺化学讲座、几何绘图和机械等
第三年 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材料二
红砖大学广泛招收女生,1886—1892年梅森学院科学和人文学科女生占比45%。下图为1877—1907年伯明翰等四所红砖大学女生家长的身份统计情况。
材料三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生源保障。1871年颁布《大学考试法案》,减轻宗教在大学中的影响。1881年为威尔士的大学提供拨款,开创了英国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先河。到20世纪初,英国的高校后来居上,在原子能、航空、电子技术、化工等领域都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魏元翔《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红砖大学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以“红砖大学与工业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
一战后,英帝国内部多个依照母国模式实行内部自治和责任内阁制的自治领,要求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力,离心倾向严重。1913—1929年,英国在世界工业品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从30.6%降至23.8%,同时巨额战争费用使英国在金融方面走向恶化。
为应对困局,英国试图组建英联邦。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联邦正式形成。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自由邦以及纽芬兰组成英联邦,英联邦实际上成为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1932年《渥太华协定》在英帝国和英联邦成员间建立了关税特惠制度,还组建了英镑区,英联邦各国(除加拿大外)均加入英镑区。
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中,英国是第一个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1929年水平的国家。1934年,美国开始实行“新政”,意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但英国凭借英联邦和帝国特惠制,在和美国的一系列贸易谈判中不落下风。
——据胡晓《两战期间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
有人认为成立英联邦是英国“无奈的妥协”,也有人觉得是“明智的转型”。对此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日照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D D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答案】(14分)
(1)变化:贸易范围扩大,从局部区域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改变,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跨大西洋、太平洋等新的贸易路线;贸易商品种类增多,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特产如烟草、可可等进入世界市场。(任答3点得6分)
(2)影响:推动了英国饮茶潮流的兴起,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丰富了英国的饮食方式,成为高雅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一部分;促进了咖啡馆等行业的发展;刺激了英国茶叶市场的需求增长。(8分)
17.【答案】(16分)
(1)实质:与英国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经济战。(2分)
败因:英国海上实力强大,反封锁措施有效;大陆封锁政策影响法国自身经济发展,引发国内各阶层不满;拿破仑战争后期,法国在军事上逐渐失利,难以维持封锁政策。(6分)
(2)影响:积极方面,保护和促进了法国汽车、化学、铝业等产业的发展;
消极方面,引发贸易战,导致法国与其他国家出口贸易受损;提高了生活成本,引发工人罢工;加剧了国内政治分歧,引发宪政危机。(6分)
认识: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国际矛盾;国家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形势,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2分)
18.【答案】(13分)
红砖大学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红砖大学应运而生并在多方面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增。1851年,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所红砖大学,此后这类大学不断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欧文斯学院的课程紧密围绕工业生产需求,涵盖化学、数学、机械等多个领域,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应用层层递进,为工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满足了工业生产对技术知识的迫切需要。
红砖大学在教育理念上较为先进,广泛招收女生。1886—1892年梅森学院科学和人文学科女生占比45%,这不仅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元化的人才,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从女生家长身份统计来看,涉及多个阶层,反映出红砖大学招生来源广泛,能吸纳不同背景的学生,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范围。
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也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为红砖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保障了高等教育的生源;1871年的《大学考试法案》减轻了宗教对大学的影响,使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科学和实用知识;1881年对威尔士大学的拨款开创了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先河。在政府支持和自身发展下,到20世纪初,英国高校在原子能、航空等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英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为红砖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需求,红砖大学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科研等方式,反哺工业革命,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9.【答案】(12分)
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无奈的妥协”角度看:一战后,英帝国内部多个自治领要求更多自治权力,离心倾向严重,英国对其控制能力减弱。同时,1913—1929年英国在世界工业品出口贸易中份额下降,且因战争导致金融状况恶化。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英国组建英联邦,给予自治领更多权力,是在自身实力下降的形势下,对自治领要求的一种妥协,以维持与自治领的联系,尽可能保留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6分)
从“明智的转型”角度看:英国组建英联邦,通过1932年的《渥太华协定》建立关税特惠制度和英镑区,加强了英联邦内部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借助英联邦和帝国特惠制,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不落下风,且成为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中第一个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1929年水平的国家。这表明英联邦的建立有助于英国调整经济策略,应对经济危机和美国的竞争,是英国在新形势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做出的明智转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