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韩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交通整修和扩建,不仅连接了帝国各个重要城市的驿道,还整合了原有的道路系统。此外,尼罗河——红海运河工程得以重启,将尼罗河、红海和波斯湾串联了起来。这些做法( )
A.改变了亚欧政治格局 B.促进了帝国经济文化交流
C.扩大了帝国统治疆域 D.开辟了东西方的商贸往来
2.中世纪的西欧法律规定,如果封臣背弃誓言,会被视为不忠行为,可能会被剥夺封地,并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如果封君有不公正地奴役他人或未尽保护之责等行为,封臣有权拒绝履行义务,甚至解除与封君的关系。这说明( )
A.领主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 B.封君封臣制具有双向制约性
C.封君封臣制以血缘为纽带 D.庄园经济强化了封君封臣制
3.13世纪,在富裕贵族及工商业者的支持下,西欧出现了许多著名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这些大学重视职业训练,将计算、测量、会计、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引入课程。据此可知,西欧大学的发展( )
A.反映出理性主义的深入传播 B.极大地冲击了教会特权
C.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得益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4.下表为古代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美洲( )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地理环境 谷地多湖 高原山脉众多
农业生产情况 发明奇南帕农业——以木料和泥土于湖中建造漂浮的地皮,然后在上面种植作物 通过修建梯田将生产区域扩大到海拔4000米的高峰
A.农业生产重视创新 B.经济结构的多元性
C.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D.土地资源较为富足
5.新航路开辟后,黄金贸易逐渐从穆斯林人手中转移到葡萄牙人手中,原本集中在北非的奴隶贸易逐渐向美洲转移,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大西洋沿岸城市迅速崛起。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奴隶贸易兴起 B.推动了新大陆的崛起
C.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D.打破了各洲孤立状态
6.如表为1518到1544年,路德与罗马教廷论战期间双方出版的作品的统计。这一统计可以用来说明( )
德语作品 拉丁语作品
路德出版的作品 2551 503
罗马教廷出版的作品 668 1021
A.新教思想走向民众 B.民众渴望德国实现统一
C.宗教仪式有所简化 D.天主教会权威得到重塑
7.有学者在谈及哥白尼时说:“要想令人信服地阐述太阳中心概念的优越性,必须具有难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直觉,也要掌握当时不易获得的天文事实。”他意在强调( )
A.理性思维推动科学进步 B.科学发展源于个人天赋
C.技术进步改变民众观念 D.思想解放摧毁教会权威
8.英国议会自产生后,其角色就在不断变化。13世纪时,它主要为封建贵族服务;在专制时代,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光荣革命”后,它成为民主政治的权力中心。这一变化( )
A.源于英国民主自由的传统 B.实现了启蒙思想的政治理念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D.体现传统与现实的有效融合
9.下图为创作于1806年的英国时事漫画《法国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反映了( )
A.拿破仑开始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B.对拿破仑称帝行为的讽刺
C.对法国大革命民主理念的认同 D.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
10.1871年7月,明治政府发出了“废藩置县”的命令,取消各藩主对本藩的统治权,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委派知事治理;旧藩主移住东京,领取俸禄。此举旨在( )
A.消除封建残余 B.发展资本主义 C.树立天皇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11.下表为1771~1844年英国进口棉花数量变化表。这反映出英国( )
时间 1771—1775年 1841年 1844年
英国进口棉花(单位:磅) 约500万磅 5.28亿磅 6亿磅
A.农业基础十分薄弱 B.技术革新冲击传统行业
C.机器生产效率提高 D.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12.19世纪,许多德国高校成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培养了大量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德国企业也积极参与高校科研活动并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如克虏伯公司在1895年负担了一个物理学系。这一现象表明( )
A.德国高校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近代自然科学由此开始产生 D.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
13.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1895)导言中说,1848年《共产党宣言》强调的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的观点已经“陈旧”,并肯定了19世纪末欧美无产阶级的议会斗争。这一变化( )
A.表明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C.基于欧美无产阶级普遍获得民主权利
D.表明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14.1867年,巴黎铜业工人举行罢工,第一国际筹集了超过一千多英镑的资金予以支持;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罢工,伦敦总委员会为其提供每月4万瑞士法郎贷款,德国、比利时等国的工人组织也纷纷捐款支持。这说明此时的工人运动( )
A.斗争目标相同 B.取得了重大胜利
C.走向国际合作 D.侧重于政治权利
15.霍乱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最初是一种地方性疾病。从19世纪初开始,霍乱逐渐传播到全球,成为“19世纪的世界病”。在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霍乱共发生了六次全球大流行。对这一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在全球的传播 B.与工业革命辐射至世界密切相关
C.迫使西欧贩卖黑奴缓解劳动力不足 D.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6.下图内容节选自1929年3月6日,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给即将就职的美国总统胡佛写的一封公开信。这些内容( )
华尔街的银行家依仗手里的美元……强迫尼加拉瓜接受我们所不需要的贷款……一些堕落的尼加拉瓜人是他们亲手扶植的工具,目的就在于要签订能够给他们以合法外衣的协定和条约,从而把尼加拉瓜“合法”地据为己有。
A.掀开拉美国家独立的序幕 B.揭露美国“金元外交”的实质
C.宣告美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D.表明美国不再使用武力干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当时众多学者、艺术家们热衷于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古代手稿,通过对古罗马诗人作品的研读与重新阐释,大力倡导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呼吁人们要重视现世生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价值实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创作出众多震撼人心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将人体之美、人性之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朱孝远《欧洲文艺复兴史(政治卷)》
材料二
18世纪欧洲的启蒙知识分子活跃于公共领域,聚集在咖啡馆、沙龙和科学院中交流思想,向有阅读能力的公众传播新知识与新思想。当时欧洲的城市已经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成为男人自由讨论文学、政治以及思想问题的场所。于启蒙哲人而言,更为重要的社交场所是沙龙。沙龙中的聚会促进了新思想在社会名流中的传播,提升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在18世纪,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以及小册子在内的印刷品的数量在欧洲各地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购买书籍,人们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书刊,咖啡馆里也摆放着杂志和报纸供顾客浏览。兴旺发展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得以传播的条件。(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87年的5—9月,费城全市笼罩在一片溽热的暑气中。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面临着两难选择。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能否通过谈判或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二是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达到一种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以内?
——摘编自刘俊利《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德国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生产显著上升,1850—1870年,工业总额增长了一倍多,德意志很快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此时普鲁士众多容克贵族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化的道路,他们开始把自己的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及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普鲁士容克阶级具备了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条件。
——摘编自张革英《论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外交策略与德国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费城制定的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所提出的问题的,并对该宪法进行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统一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北美英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和法国大革命把自由、平等的思想带入了拉丁美洲。拉美的经济也有所发展,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制造银器而驰名。在秘鲁和智利铁器、玻璃、肥皂、火药……均大量生产,充斥国内市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拉美各地区之间、拉美和世界市场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拉美社会的各阶层人士疾呼要求开展自由贸易,取消宗主国对贸易的种种限制。上述种种因素交错在一起,使拉美社会内部的矛盾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展到了极点,终于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经过30多年的斗争,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了17个独立国家。
——摘编自金重远《初探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组织反英大起义,杀死了英国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美独立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工人阶级子女的经济价值被不断地强调,越来越多的贫民儿童走上街头,为家庭收入或是为自己仅有的一份口粮而工作。扫街男孩,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街头以扫地为生的男孩,他们在布满灰尘的城市街头用扫把为穿行的绅士淑女们清扫出一条干净的“扫帚小路”,以此换取这些路人给予的小费。
随着英国工业社会的成熟,工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孩童进行初等教育的重要性。1870年教育法以及随后一系列法案的通过,加之公共汽车的普及与城市道路的优化,扫街者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作为19世纪英国伦敦的重要城市景观,扫街男孩最终逐渐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材料二
小清洁工:“阁下,给我一个铜板,我将清理干净这条街。”(19世纪英国关于扫街男孩的漫画) 《无家可归的街头男孩》 (“现代艺术摄影之父”赖兰德拍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铭《19世纪英国伦敦的扫街男孩》
结合上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韩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C A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特点: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强调人文主义;文艺作品形式多样,注重展现人性之美。(6分)
(2)条件:启蒙知识分子的推动;咖啡馆、沙龙等社交场所为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印刷业的兴旺发展。(6分)
18.【答案】(14分)
(1)解决问题: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解决了13个邦的联合问题;实行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把政府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4分)
评价: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4分)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德国工业迅猛发展,统一的民族市场需求强烈;普鲁士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化,具备领导统一的条件;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6分)
19.【答案】(14分)
(1)历史背景: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拉美经济有所发展,各地区及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拉美人民要求自由贸易,摆脱宗主国的贸易限制;宗主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美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6分)
(2)特点:基本上是由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国家间试图进行民族解放联合斗争的尝试。(4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非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观点: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群体的变迁。(2分)
阐述:工业时代,英国大量贫民儿童成为扫街男孩,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的成熟,工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提高,1870年教育法及相关法案通过,公共交通和城市道路改善,扫街男孩逐渐消失。这表明社会发展改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促使社会群体发生变化。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度兴起,传统手工业者群体逐渐衰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师、科学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日益重要。这些都说明社会发展是社会群体变迁的重要动力。(8分)
社会群体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2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8分,总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