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两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两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17 11: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两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专家对陶寺遗址的解读中出现了“宫城、社会群体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可能的观象台遗址”等描述。据此可推断此时( )
A.原始农业出现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D.出现早期国家
2.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考古资料 文献记载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耕地图 “(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洛阳伽蓝记》 胡床壁画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摘自《凉州行》
A.持续的民族交融 B.发达的农耕文明
C.多元的饮食文化 D.辉煌的艺术成就
3.下表是某书的目录节选,它反映了北宋( )
第二章 走出五代 一 宋初对于读书的提倡 二 关于宰相须用读书人 三 关于事业付之书生 四 文武兼长与文武分途
A.开创科举制度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分割宰相权力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创立 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 D.印刷术的发展
5.1895—1898年间,强学会、农学会、南学会、兴儒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创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6.吴玉章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群众运动”(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D.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7.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
A.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8.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国际、国内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于抗日战争以及党在抗战中所坚持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科学回答了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A.为中国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B.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C.促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有力地打击了国内的投降势力
9.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国际环境的变化 B.生产技术的发展 C.消费能力的提升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0.某班同学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个知识点进行了学习,以下最适合作为该学习主题的是
A.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家书内容承载的精神财富是( )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 ——黄继光烈士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烈士
A.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12.《大河报》曾刊登了一篇名为《大潮逼近,私营业主“势”微》的长篇文章,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开封等城市商业领域的变革。由此可以了解当时的( )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抗美援朝
13.对《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的表格内容理解最正确的是( )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牛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000年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差异化的环境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14.中世纪文献记载:“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组成自治团体,自行制定教学章程;巴黎大学获得教皇特许状,可自主开设法律、医学等课程。”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
A.强化教会神学统治 B.推动学术自由与教育发展
C.促进欧洲政治统一 D.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和控制
15.15世纪,欧洲的声乐创作者不再拘泥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贵族阶层的喜好和教会的需要,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民众的兴趣,创作世俗化的歌曲。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 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拿破仑法典》颁布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6.“革命观念”为“革命事件”铺就了道路,是大革命的发动机和原动力。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权利法案》与“光荣革命” B.文艺复兴与法国大革命
C.《独立宣言》与独立战争 D.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17.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其中属于“巩固扩展”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18.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说:“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印度领导人甘地说:“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这两句话揭示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 )
A.背景不同 B.影响不同 C.性质不同 D.方式不同
19.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0.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分支,旨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能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危险的或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主要表明信息技术( )
A.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B.可以完全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C.使重复工作的劳动者失去工作 D.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二、材料题
21.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图2清朝《耕织图》
材料二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一图中的耕作方式何时开始出现?从图1的人物与地区来看,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哪一历史主题?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
(4)据材料四指出明清农业较同时期世界相比有何特点?造成该特点的制度根源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农业的主要因素。
2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艰苦探索出来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前期的探索之路——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层次 活动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器物 洋务运动 B 曾国藩、李鸿章等 自强、求富
制度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C 民主、共和
思想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等 D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摘编自秦志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红线》
材料三 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空缺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道路”具体内容及该道路的起点。
三、综合题
2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国的梦想:
序号 时间 梦想
① 646年 日本的“强国梦”
② 14世纪中叶 意大利的“人文梦想”
③ 1689年 英国的“君主立宪梦”
④ 18世纪 法国的“理性之梦”
⑤ 1787年 美国的“制宪之梦”
⑥ 1848年 马克思提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梦想”
⑦ 1913年 美国的“汽车梦”
⑧ 1917年 俄国的“社会主义之梦”
——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填写与下列梦想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日本的“强国梦” 法国的“理性之梦”
英国的“铁路机车梦” 俄国的“社会主义之梦”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两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D B B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B B D D D B A
21.(1)开始出现:春秋时期或春秋战国时期 主题: 民族交融
(2)力量: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变化:经济重心完成从北方移到南方
(3)状况:耕地面积增加,但是人均耕地减少(只要有耕地增即可)
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巨大,社会矛盾尖锐,影响经济的发展。
(4)特点:相对静止、落后 封建土地私有制
(5)因素:生产工具、国家政策、劳动力等。(答到两点即可)
22.(1)A:戊戌变法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孙中山 D:民主与科学
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3.(1) 日本的“强国梦”:大化改新。 法国的“理性之梦”:启蒙运动。 英国的“铁路机车梦”:工业革命。 俄国的“社会主义之梦”:十月革命。
(2)示例一:观点:思想解放引领社会变革与进步。
阐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禁锢严重,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大力宣扬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神学观念,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为随后的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奠定了思想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兴起,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为武器,深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腐朽,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先进理念。这些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促使法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还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可见,思想解放犹如冲破黑暗的曙光,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引,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迈向进步。
示例二:观点: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阐述: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这种制度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通过一系列法律对王权进行制约,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参与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稳定的政治制度环境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强国。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衡,既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又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这种独特的制度设计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才和资本,使美国在短短两百多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制度创新能够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激发社会活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