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呈现:致敬科技》
教案
教学目标
1.搜集科技工作者相关资料,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其“画像”。
2.观看科技领域影视作品,撰写相关文字介绍。
3.回顾科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尝试创作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
1.搜集科技工作者相关资料,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其“画像”。
2.观看科技领域影视作品,撰写相关文字介绍。
教学难点
回顾科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尝试创作科幻故事。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提前准备科技工作者的资料,指导学生布置预习。
2.学生:准备科技工作者的案例,按兴趣选择任务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遨游太空的卫星实现了我们对“星辰大海”探索的夙愿;
疾驰原野的高铁使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想象走进现实;
万物互联的5G网络织就了“天涯若比邻”的智慧经纬。
今天我们将挥洒胸中的笔墨,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向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致敬!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为探索者“画像”。
请同学们选择一位你了解的科技工作者,用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搜集与整理”的方法,浏览与他有关的新闻报道、传记资料等,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他“画像”。
任务要求:
①可以编列科技工作者的大事年表。
②可以记述科技工作者的主要经历。
③还可以分析他身上的科学精神。
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展示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将展示作品汇集成册。
示例:
1.编制“大事年表”。
“两弹”元勋——钱学森
大事年表
钱学森 赤子之心,报国志坚;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 早年经历 1911年 出生于中国上海
1929年 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 获得留美资格
1935年 赴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海外求学研究经历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39年 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核武器研制)
1945年 升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创立了“钱学森弹道”理论,晋升为正教授
归国建设 1955年 突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
1956年 奉命组建中国首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1960年 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枚“东风”系列导弹
1964年 主持研制“两弹结合”试验并获得成功
1970年 主持领导“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我国首颗卫星
学术贡献 1986年 倡议组建“863计划”
1989年 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
1991年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1999年 获中共中央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记述钱学森主要经历。
钱学森,中国火箭与导弹事业奠基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放弃美国优渥的科研与生活条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倾尽毕生所学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坚实基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枚导弹“东风-1号”;成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实现中国具备远程核打击能力;主持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钱学森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和“钱学森弹道”至今仍在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东风系列导弹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国之大器”。他的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
3.分析钱学森科学精神。
①热爱祖国: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中国的航天和国防事业,真正践行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
② 追求卓越 :钱学森从理论到实践,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进行科研工作,推动中国航天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③无私奉献:投身航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的航天与国防事业。
④务实创新:开创性地提出多项物理学前瞻性理论,为国家锻造“国之大器”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还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并强调理论与实验的相结合,精益求精,严谨科学。
技法点拨:
①搜集整理与人物相关的资料,如报纸、杂志、人物传记等。
②提炼人物的重大事件,按时间或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梳理。
③总结提炼人物精神。
任务二:介绍科技影视作品。
观看科技领域相关的影视作品,包括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观看时要注意记录重要信息,观看结束后及时撰写相关介绍文字。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所记述的作品。
示例:
1.播放电影《横空出世》的片段,科学家用珠算计算复杂的物理学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观看时记录电影中的重要信息并填写表格:
电影名称 横空出世
涉及领域
核心情节
人物精神
点拨:
电影名称 横空出世
涉及领域 国防科技
核心情节 科学家用珠算计算复杂的物理学计算公式
人物精神 坚持不懈、乐于奉献
2.撰写介绍文字。
在电影《横空出世》中,一群科学家在闷热的天气中,为了赶时间,一边狼吞虎咽地吃包子,一边用算盘和计算尺运算原子弹爆炸所需要的数字。他们没有盲目选择相信苏联人留下的数据,而是用最原始的工具计算着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当镜头扫过他们布满血丝的眼睛以及被汗水浸透的衣领时,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响彻会议室的珠算碰撞声里暗藏的不仅是一组组数字的推演,更是一个民族自信地呐喊。先辈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用尽了各种办法为我们尝试了各种强国之路,哪怕是最原始的道路,却从没给自己考虑过一丝退路,他们用草稿纸上的每一道笔迹,在戈壁滩上书写着中国科技史上最壮丽的诗篇。
任务三:创作科幻故事。
我们在搜集整理现实中科技成就的过程中,也许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幻想了未来的世界。尝试以某一领域的科技知识为基础,结合合理的预测与想象,创作一则科幻故事,表现你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思考。
活动1.复习课文,深化对科学与自然的理解。
请同学们复习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或者拓展阅读其他优秀的科幻小说,进一步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深化自己对人与科学、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填写表格。
示例:
作品名称 带上她的眼睛
内容梳理
科学想象
运用手法
蕴含情感
点拨:
作品名称 带上她的眼睛
内容梳理 主人公在度假时用“眼睛”(VR设备)带一位陌生女孩欣赏草原风光。女孩对自然中的景物和细微环境都感到激动,这一系列的反常行为引起主人公疑惑。后来才得知,女孩是“落日六号”地心探测器的领航员,探测器因事故坠入地核,仅剩她一人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出来,她将永远独自一人在地球深处开展科研工作,这个眼睛则是她与地表最后的联系。
科学想象 描绘了未来地心探索的科学蓝图,设想了可以进入地球内部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能传递感官的“眼睛”,中微子通信系统,可抵御地心高压的中子船体和长期维持生命的循环系统等。
运用手法 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如《带上她的眼睛》一文中对女孩心理和神态的细节描写,对环境的描写,便于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品。
蕴含情感 困于地心的领航员虽身处绝境,却对生活充满热爱,她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对环境细节的喜爱,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乐观。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科学探索、孤独、生命意义的思考。
科幻作品写作特点总结:
①科幻作品虽然具有想象性,但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假说为基础,这是它区别于神话故事的显著特点。
②科幻作品不只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而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表明作者的某种理念,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要注意科幻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③科幻作品还要善用修辞,搭建合理环境。科幻类文章描绘的环境并非为现实环境,因此需要对搭建创造的环境进行准确得体的描述,对想象的事物进行生动形象描写。这也需要作者创作时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赋予物体以生命色彩,以此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活动2.创作科幻故事。
请同学们根据总结的科幻小说写作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构思一篇科幻文章,撰写提纲并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展示。
示例:
题目
科学基础
幻想方向
冲突设计
表达情感
点拨:
题目 定居月球
科学基础 神舟飞船、嫦娥号、卫星通讯技术
幻想方向 在月球建立星际基地,星际基地人口繁衍,与地球开始发生冲突
冲突设计 月球基地逐渐发展壮大,资源人口增加,就是否供养地球或独立产生冲突,月球基地分裂成两派,地球派和月球派。
表达情感 无论走多远都应该记得自己的家,出走多年也还要记得来时的路,科技创新也要记得人文关怀。
示例片段:
基地的警报声再次响起,刺眼的红光在基地里闪烁。这是来自全月球130个基地的代表表决失败的信号。这是一场关于月球未来的会议,中央基地会议厅里的政客们对月球未来的前途吵得愈发激烈。
这些人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第一代月球基地移民为主的地球派,他们都是具备冒险精神的地球科学家,他们早年常年往返于地球与月球,对地球有很深的感情。他们主张月球人定期回到地球,月球只是地球的基地,应该将资源无偿供给地球。
第二类则是月球一代二代居民所生的孩子,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回过地球,或只是简短地回过地球,对地球并没有太深的感情。现在月球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他们则认为各个月球基地应该联合起来,反抗地球。
“现在地球每年从月球无偿拿走数万亿吨的矿产资源,但是每次从地球来的飞船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我们丝毫没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来自西经27号的基地代表杜刚愤怒地说,“这些东西的价值或许只是提醒我们应该感激地球,用更多的矿产资源来回馈他们!”
“可是我们都是来自地球啊,月球基地建设的费用也是来自地球,我们用矿产回馈他们有什么不对吗?”
……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浏览搜集科技工作者的资料和信息,并用“人物画像”的形式深入地体会了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观看影视作品让我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了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方面的点点滴滴。在了解科技工作者生活和成就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创作科幻故事的灵感。通过学习和感受,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科学发展不是轻而易举,而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六、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根据提纲内容,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2.推荐阅读课外的科幻作品:《三体》《沙丘》《球状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