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7 21: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
(甲)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乙)牧童
【宋】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1.甲乙两首诗对儿童生活的描写别具匠心,都写到了牧童、 、 等内容,刻画了牧童 的生活状态。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当时儿童生活的 之情,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渴望与追求。
2.一首好诗常常是“有声有色”,甲诗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和乙诗中的“ , ”让我听到诗中的“声”,也让我联想到生活中“ ”的景象。
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将诗句补充完整。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5.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还乡路线:从 到 ,又从到 到 。诗人用四个地名串联出漫长的距离,又用 、“便下”等词写出了时间之迅疾,体现了诗人 的心情。
6.这首诗和陆游的《示儿》对比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但感情基调不同。《示儿》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悲”字,诗人“悲”的是 (用原诗句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个“ ”字,是因为 (用原诗句回答),从诗人 、 等行为表现可以看出。
诗歌赏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诗中描写的人物有: 、 ;他们分别在 、 。
8.“儿女各当家”指的是 。
9.诗歌第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是: 。
10.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将诗人在夏日见到的农忙景象描绘出来,表达了作者: 。
完成练习。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
11.补全古诗。
12.“夜光杯”在诗中指 ,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宴会非常 ,可以让我们想象到 的情景。
13.“沙场”的意思是( )
A.战场 B.河岸边的沙滩 C.堆放沙土的地方 D.河中的一块小沙地
14.“琵琶”能弹出不同的曲调,此刻将士们听到的琵琶声,你认为应该是( )的。
A.严肃、庄重 B.舒缓、优美 C.激昂、催人奋进 D.哀伤、沉闷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5.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 ,展示的是一幅 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16.“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17.写景文字集中在 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 、 、 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 。
18.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阅读与理解
村 晚
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9.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衔落日浸寒漪。( )
A.用嘴含     B.接受      C.相连接
(2)牧童归去横牛背。( )
A.地理上东西向的,与“纵”相对 B.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相对 C.跟物体长的一边垂直的,横坐着
20.“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态。
21.诗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下面诗句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 B.短笛无腔信口吹
22.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 图,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 。
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 )诗人( ),他被称为( )。
24.解释诗中的词语。
妻子:( ) 青春:( )
25.这首诗中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听闻捷报后一刹那的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26.诗中点明诗人迫切归乡的诗句是 。
27.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而( )的心情,表现了诗人( )之情。
28.写一句你积累的爱国诗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
29.补充诗句。
30.诗中“仞”是 。
31.这首诗是 代 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 的画卷,其中“ , 。”这两句描绘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与思乡怀亲的情感。
品读诗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默写《凉州词》。
33.“凉州词”是凉州的唱词,不是 ,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 。
34.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3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填序号)
《凉州词》前两句是 ,突出了戍边士卒 ;后两句是 ,抒发了戍边士卒的 。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苍凉 D.离愁别恨
阅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叙事的两句是: , 。写景的两句是: , 。
37.从写景的两句中你仿佛看到的画面是: 。
38.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再写出两句。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军行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9.把诗句补充完整。
40.本诗作者是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41.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 、 、 、 、 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 。
4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并写写从诗句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3.这首诗将环境描写和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
44.按提示,回忆课文,填写诗句。
诗言志,词传情。从“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体会朋友渐行渐远时,李白的惆怅;从“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体会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喜欲狂”;从“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体会在金人统治下,南宋百姓的失望又尚未绝望;从“牧童归去横牛背, ”中去体会牧童放牧归来悠闲;从“ ,也傍桑阴学种瓜”中感受古代儿童的勤劳;也从“临行密密缝, ”中体会慈母怎样将自己的牵挂装进儿子的行囊……
古诗鉴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5.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万里”是形容黄河之长,“五千仞”是形容华山之高,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泪尽”表示遗民百姓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C.“遗民”在诗中指的是被遗忘了的人。
D.“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又”字体现了多少悲愤、多少辛酸及遗民的苦盼。
46.用自己的话说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和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课外阅读。
(一)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形象。
48.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49.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5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 、 的生活。
51.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还有很多,请你根据积累,再写出一两句。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53.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 。
54.诗中的“衔”这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55.“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6.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57.“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58.“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耕”和上句诗中的“ ”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 ”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 的特点。
5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多选)
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
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把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61.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作。
62.诗题中的“四时”指的是 四个季节。“杂兴”的意思是 。本诗描写的是 的场景。
63.补充的两句诗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表现了 的情趣。
6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是以老农的语气描写各个场景的
B.诗人选取的意象都是农村中常见的事物,颇有趣味
C.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D.诗中的“供”是“供给”的意思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把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66.诗中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寸草心”比喻 ,用“三春晖”(春天和照的阳光)比喻 。
67.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孟郊与母亲 ,母亲为他 的情景。
68.诗的前四句写出了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对 作尽情的讴歌,寄托着 发自肺腑的爱。
阅读提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⑤,
铁马⑥冰河⑦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处代指边关。④夜阑:夜深。⑤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相呼应,也暗指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⑦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69.“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尚”的意思是( )
A.尊崇,注重 B.姓 C.还,仍然 D.风尚
70.“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这是诗句“ , ”的意思。
71.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诗句是:“ , 。”
72.下面的诗句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的主题不一致的是哪一项?(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
《2024-2025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参考答案
1. 牛背 短笛 悠闲自在 赞美 2. 归路转鞭牛背上 笛声吹老太平歌 牧童放牛晚归
3.初闻涕泪满衣裳 白日放歌须纵酒 4. 唐 杜甫 5.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即从 归乡急切(迫不及待等,意思接近即可) 6. 但悲不见九州同 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 漫卷诗书
7. 村庄儿女 童孙 耘田绩麻 学种瓜 8.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9.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10.对劳动者的赞美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1.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精致的酒杯 豪华 五光十色的宴饮 13.A 14.C
15. 雷震 牧童骑牛 16.水中波纹、涟漪。 17. 第一句和第二句 池塘 山 落日 牧童的悠闲自在 18.B
19. A C 20. 拟人 青山、落日一起倒映在水中 21. A B 22. 田园风光 赞美和向往
23. 现实主义 杜甫 “诗圣” 24. 妻子和孩子 春天 2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7. 欣喜若狂 爱国 28.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9.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0.古代的长度单位 31. 唐 王之涣 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2.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3. 诗题 曲调 34.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5. B C A D
36.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7.友人的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失,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38.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9.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40. 唐 王昌龄 41.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孤寂和寒苦 42.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 4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4. 孤帆远影碧空尽 白日放歌须纵酒 遗民泪尽胡尘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 意恐迟迟归
45.C 46.金人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他们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前来收复失地。表达了诗人爱国爱民、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感情。
47.牧童 48.C 49.C 50. 自由自在 无牵无挂 51.①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2.C 5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4.“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55.我同意第一种。因为牛背不容易横躺住了人,“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出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56.C 57.B 58. 耘田 绩麻 勤劳能干 59.AC
60.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61. 宋 范成大 62. 春夏秋冬 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63. 村庄儿女在耕田和绩麻,童孙在学种瓜。 农村儿童的天真 64.D
65.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66. 子女 子女的心意 深切伟大的母爱 67. 即将分别 缝制衣裳 68. 母亲对即将出行的孩子的深刻的关爱 母爱 游子对慈母
69.C 70.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7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72.D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