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课题3 物质的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依据定义准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生活中常见变化的类型。
01
02
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用规范语言描述并记录,如镁条燃烧的现象。
03
从微观角度理解两种变化的本质,能解释相关变化现象的原因。
新知导入
本节聚焦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观察。
问题探讨
新知导入
观看一个“化学魔术”—喷雾写字。老师事先准备好一张白纸,柯柯用装有某种液体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会发生什么现象?
喷雾写字
不要让喷出的溶液溅到身上!
新知导入
看完这个魔术般的有趣实验后,你一定会惊叹:现象真奇妙!由此你可能会联想到许多问题。现在,请从学习化学的角度去想一想,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进行讨论和探究呢?
学问,首先是学会提问。观看完喷雾实验,你是否想问:
1. 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试剂写下了隐形字?
2. 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试剂?
3. 两种化学试剂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你一定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吧,那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化学这门既有趣又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吧!
模块一物理变化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请你仔细观察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目的 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一】
火柴梗被折断。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形状 ____(填“变化”或“未变化”),____(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
没有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二】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状和状态 ____(填“变化”或“未变化”), ____(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
没有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三】水的三态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状态 ____ (填“变化”或“未变化”), ____ (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
有
水的三态变化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四】食盐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盐。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入水渐溶成无色溶液,加热蒸发,水沸冒气,最
食盐和食盐水互变
终析出白色食盐晶体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在上述列举的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都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上述列举的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 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和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 都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 。
形状/状态
形状
状态
本质
新物质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形状或状态是否改变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6 火柴梗被折断
实验1-7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实验1-8 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1-9 食盐和食盐水互变
形状变化
无
形状和状态变化
无
状态变化
无
形状和状态变化
无
依据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对比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请举出生活中发生物理变化的两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提问
1.概念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
形状、状态(气、液、固)的改变
任务二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水结冰,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铁水铸锅,铁从液态变成固态,物质状态改变,成分不变。
气球充气,气球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气体只是被压缩进气球。
玻璃破碎,玻璃的形状由完整变为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
酒精挥发,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变化,物质本身不变
例1、下列各选项中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容易分解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酒精可以燃烧
D.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容易分解,分解过程有新物质生成,这体现的是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所以A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氧气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所以B正确。C.酒精可以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体现的是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所以C错误。D.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解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体现的是水的化学性质,所以D错误。故选B。
例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铁用于制造菜刀
C.医用酒精用于消毒
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这一过程中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A错误。B.铁用于制造菜刀,是利用铁的硬度大等物理性质,B正确。C.医用酒精用于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这是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C错误。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D错误。
例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红纸用于剪窗花
B.葡萄用于酿酒
C.木炭用于取暖
D.粮食用于酿醋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A.红纸用于剪窗花,利用的是纸的颜色(红色)和质地(可以裁剪)等物理性质,在这个过程中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B.葡萄用于酿酒,葡萄中的糖类等物质经过发酵变成酒精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葡萄的化学性质,B错误。C.木炭用于取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木炭的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C错误。D.粮食用于酿醋,粮食中的淀粉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为醋酸等物质,利用的是粮食的化学性质,D错误。本题答案为:A。
模块二 化学变化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老师演示下列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目的 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一】火柴梗燃烧
火柴梗的燃烧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的固体
有新物质生成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二】镁条燃烧
镁条的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____色____体 燃烧时:发出____光,并且____热 燃烧后:生成的是____色____状物质
观察时需要佩
戴防护眼镜!
白 固
白 放
白 固体
有新物质生成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1.概念
物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思路与方法导引
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借助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等进行感知,通过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不同阶段的现象,搜集和获取证据,进而分析推理,最后形成结论。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讨论与交流
在实验二中,请你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什么?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通常呈长条状,质地较软,可以弯曲。
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颜色变为白色,形状从原来的长条状镁条变成了细小的粉末状固体。
最能说明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有新物质生成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跟随老师一起做实验吧~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1】气体生成:在装有少量小块石灰石固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现象:石灰石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逐渐溶解,试管内液体变浑浊。
判断及理由:这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石灰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符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2】颜色变化: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 2 mL稀硫酸。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现象: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判断及理由: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其中,溶液变蓝是由于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这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观察活动
【实验3】将未开封的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
澄清石灰水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现象:打开可乐瓶塞后,会听到“嘶嘶”声,有气体逸出。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并摇动可乐瓶,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判断及理由:发生了化学变化。可乐中溶有二氧化碳,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通入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符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颜色
变化
气体
发光
沉淀
吸热
放热
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发光、发热→物理变化
轮胎爆炸→物理变化
思考:1.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现象:像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爆炸现象:轮胎爆炸是因为内部压强过大,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火药燃烧引发,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思考: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
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发生着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水结冰
铁钉弯曲
水沸腾
橙子榨汁
蜡烛燃烧
铁钉生锈
烟花燃放
葡萄酿酒
本质区别: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猜到的喷雾的奥秘了吗?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利用不同化学物质间的反应来呈现字迹:
酸碱指示剂显色反应:酚酞是常见酸碱指示剂,本身无色 。当用酚酞溶液写字晾干后字迹隐形,再喷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遇碱发生化学反应变红,使字迹显现 。
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碘伏有强氧化性 。用维C溶液写字晾干后,喷碘伏时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字迹显现 。
络合反应等其他化学反应:不同化学物质相遇可发生络合等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如三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相遇发生络合反应显血红色 ;碘水中碘单质与纸张中淀粉发生反应变蓝,若用米汤等含淀粉液体写字,晾干后喷碘水可显字。
任务三
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 化学变化的观察: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即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长话短说
课堂总结
例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铁生锈
C.铜导电
D.石蜡熔化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 A: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铜导电,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例5、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
A.鸡蛋变臭
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C.碘加热升华
D.西瓜榨成西瓜汁
课堂典例
【答案】A
【解析】A:鸡蛋变臭,是鸡蛋中的物质发生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氧气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碘加热升华,是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西瓜榨成西瓜汁,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例6、下列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发热
B.逐渐变短
C.火焰周围蜡熔化
D.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逐渐变短,只是形状改变,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C:火焰周围蜡熔化,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能作为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
2. 化学变化
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等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
3. 两者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模块三 练习与实践
1、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材燃烧
B.米饭变馊
C.钢铁生锈
D.湿衣服晾干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A.木材燃烧,木材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米饭变馊,是米饭中的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答案】D
【解析】A.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雪灾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雪的形成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山体滑坡是山体的岩石、土壤等在重力等作用下位置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森林火灾中,树木等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分层作业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发热、发光现象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放出
D.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发热、发光现象(如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有气体放出(如加热水时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有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 )都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只有有新物质生成才能判定为化学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