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心怀悲悯,追求正义
——《窦娥冤》《雷雨》欣赏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杂剧与戏剧基础知识。
2 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戏剧矛盾冲突。
3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悲剧的感染力。
4 鉴赏戏剧语言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天津,剧作家。其最初创作的三部话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也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1938年,曹禺随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西迁,一路宣传抗日。此后数年间,他陆续创作了《蜕变》《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并创作有剧作《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作者介绍
背景:《雷雨》创作于1933年,反映了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那时候,中国政局混乱,国力衰弱,经济凋敝,民生艰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各种新思潮纷纷涌现,新旧思想相互冲撞、交融。作者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壹
关汉卿(约 1230-约 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宴,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面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
代表作: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者介绍
特点:
①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②内容上分曲词、宾白、科介。
曲词即主人公的唱词,分且本、末本。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科,也称科范、科、介,指唱、自以外的动作说明。
③角色分“行当”。元杂剧角色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
(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演妇女,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文学常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
元杂剧
戏剧的种类:
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
剧情繁简和结构:多幕剧和独幕剧;
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历史剧和现代剧;
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喜剧和正剧;
演出场合: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
文学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要素: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
戏剧的语言: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
自读课文注释1,了解故事情节。
窦娥冤
雷雨
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窦娥托梦,诉说冤情;窦天章重审,窦娥昭雪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明线:当下故事
暗线:30年前的故事
贰
戏剧“三一律”:时间、地点、行动一致。
“三—律”戏剧的典范
集中的时间∶ 从一天的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集中的场景∶ 周家的客厅和鲁侍萍家
集中的情节∶ 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旧恨新仇
“三一律”能产生强烈而集中的戏剧冲突。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一种创作法则。
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只提到情节的一致和时间的一致。
I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把地点的一致加了进去,成为“三—律”。
I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们,进一步把它奉为戏剧创作的法典。
自读全文,梳理《窦娥冤》节选的几个情节。体会各小节的情感。
绑缚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冤
悲
恨
1 朗读【端正好】,体会“没来由”“不提防”“动地惊天”三个短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叁
语言欣赏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 朗读【滚绣球】,梳理出窦娥对天地的态度变化。
信 赖(天地)
怀 疑(天地)
揭 露 (天地)
谴 责(天地)
层层递进,情感越来越激愤
本段唱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用典、借代
对比、对偶
对偶、呼告
反问
反复
3 比较文章【二煞】部分内容与京剧唱词,你认为哪一个版本好,并说明理由。
【二煞】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京剧
“六月飞雪因邹衍,窦娥也算女中贤。
三尺琼花骸骨掩,浑身干净雪一般”
我认为关剧好。这一段用了反问句“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感情表达更加强烈;“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一句照应上文市监斩官的话,更显出窦娥的怨气;最后一句“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表达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窦娥临刑罚了哪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内容 化用典故 目的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杜鹃啼血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刑场上人了解
她的冤屈
得到上天的感应
希望上天能够
惩治邪恶
肆
主题分析
1 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
2 守寡,不肯改嫁
3 在衙门里被打昏三次依旧不肯认莫须有的罪
4 为了婆婆不受皮肉之苦认下了谋杀罪
5 临刑前还在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
6 临终的誓言带有强烈的执念
漂亮
孝顺
善良
贞烈
反抗
不屈
2 人物形象分析:窦娥
写人角度:故事情节,唱词,宾白,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突出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身份、外貌、性格、精神品质等。
3 窦娥为什么罚下这三桩誓愿,剧本设置誓愿得以实现为结局,我们都希望窦娥父亲赶到救了窦娥,惩治了贪官。这两种结局哪一种更好?谈谈你的理由。
三桩誓愿是作者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体现。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表现了窦娥至死不渝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
4 思考总结:通读全文,思考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 大量运用口语。语言鲜活有表现力。
2 灵活运用当时常见的熟语、成语,化用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
3 大量运用对比、反复、夸张、比喻等手法。
《雷雨》
1 阅读文章节选部分,梳理文中各人物的关系。
鲁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周萍
周冲
情节一:30年后,鲁侍萍在周家客厅遇见30年前的恋人周朴园。
情节二:30年后,在周家客厅,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见到工厂老板周朴园。
繁漪
鲁贵
四凤
2 剧中把现实和30年前的事情相结合,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手法组织故事情节,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鲁侍萍认出眼前人后,回忆30年前的往事和遭遇,突出了侍萍命运悲惨,揭露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家长制度。30年前与现在形成对比,突出周朴园冷酷的资本家形象。
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与资产阶级代表的周朴园谈判,却遭到嘲讽,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斗争的毒辣手段:血腥镇压和金钱收买。揭露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3 文章舞台说明很经典,请分析以下两处舞台说明的作用。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外面争吵声。鲁大海的声音:“放开我,我要进去。”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
舞台说明: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表明人物的动作、心理。
1 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爱的吗?分析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几处对话,分析其思想情感,感受语言的潜台词。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哦。
哦,你说说看。
(苦痛)哦!
(汗涔涔地)哦。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死的事就会忘了吗?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第一部分鉴赏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性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2 鲁侍萍再次见到曾经的爱人,她的情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怀恋、悲愤、痛苦、失望、心软抱有幻想、醒悟、痛苦
曹禺在1953年对扮演鲁侍萍的话剧演员朱琳说∶
“你要知道,她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周朴园。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不能忘记的。”
3 这部分内容刻画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们命运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
鲁侍萍
虚伪、自私、冷酷
善良、正直、刚强
有钱人家的少爷
资本家
有钱人家的帮佣
底层劳动妇女
第二部分鉴赏
1 周朴园得知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的一系列反应,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吗?
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你以为你们的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
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
补充: 戏剧个性化语言
符合人物身份特征
符合人物年龄特点
符合人物职业习惯
复合人物品格修养
3 节选部分故事结局有什么作用?作者设置这样的结局意图是什么?
鲁侍萍与周朴园
鲁侍萍与周萍
周朴园与鲁大海
周萍与鲁大海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大地间的 '残忍'。”
“这种自然的天地间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
“周萍悔改了 '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用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
“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
“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幻想的堡垒里,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对于爱情。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能了解他的周围……这样的人即便不为 '残忍'的天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梦境掩埋。”
——曹禺《<雷雨>序》
4 思考:文章取名“雷雨”有何深意?
故事发生在雷雨天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象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压抑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到来。
雷雨天气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巧合做铺垫。
雷雨
课后作业:
剧本很多小节情节非常精彩,语言的动作性、表现力很强,同学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排练演出。